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当中提出劳动周是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周与每周至少1课时的劳动课不能相互替代。开设具体时间可根据劳动周的内容设计和具体任务确定。劳动周的设置丰富和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目前学校的劳动周普遍在劳动教育基地进行开展,每学期安排一次,针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功能教室缺乏课程、设计过时、设备老旧、缺乏特色、劳动成果不可视”等诸多问题。
知耕鸟课程研发团队经过反复研究探讨,知耕鸟劳动教育顺势推出劳动教育“3+X”产品体系:中小学劳动教育材料包(耗材包\物料包)-知耕鸟“劳动盒子”、农科植物绿色课堂—劳动教育种植包及劳动教育实践教室(劳动教育技能室)等产品。以下是其产品之一——传统手工艺实践教室(劳动教育基地:亦可称为“传统手工艺功能区”),打破劳动教育基地面临的局限,对功能实践区的设计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不断打磨,最终研发出了应用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产品——传统手工工艺功能实践区(基地)。产品一经推出,受到各地广泛好评。
知耕鸟劳动教育专家研发团队在课程研发时,围绕以下几点:
一、注重价值引领。主题设置体现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和劳动精神的培养。
二、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实际为出发点。劳动周的主题结合校外学工学农等生产劳动、校外服务性劳动等进行选择。
三、具有半开放性。根据劳动环境、实施条件等进行具体主题的选择和规划,加强与已有实践活动主题的有机结合。
四、体现劳动任务的持续性。通过设置一些跨时空、长周期的劳动主题,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项目和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劳 动品质。
五、注重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主题选择上结合传统劳动和新形态劳动。
传统手工工艺功能实践区(基地)的配套课程元素多元化,以单次课为主,例如纸艺、面塑、扎染、印刷、陶艺、编织、布艺等课程,为学生打造“沉浸式”传统手工工艺体验场所。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特色体系化传统手工工艺课程,助力基地劳动教育成果可视化,为学生手工作品展示提供场所,增强劳动教育“家、校、基地”联动。
知耕鸟课程研发团队希望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体会中国传统手工工艺的魅力,探究传统非遗的高超技艺,继承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未来,知耕鸟劳动教育将以劳动教育“3+X”产品体系为基础,携手各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升级,打破学段限制,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共同的劳动周活动中,互帮互学、合作建构,形成良好的劳动合作与竞争氛围,助力劳动教育基地不断规范,申报挂牌、创建特色基地,从而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