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羽羽
编辑|t
引言1955年,左宗棠的曾孙女左景范坐在周南附小的教室里,一手拿着教鞭,一手紧握粉笔。此时,她的同辈远在海外,李鸿章的孙辈正忙着移居海外、买地置业、搞投资。而这两位老祖宗,曾在同一朝堂上并肩为官,却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家风,也走出了两条命运完全不同的家族路径。
说到底,是谁的选择,让后人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

清末那点烂摊子,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曾亲手去收拾。可他们的动作不一样——一个撸起袖子带兵出征,一个频频折腰主张议和。这种分歧,不仅写进了史书,也潜移默化地刻进了子孙后代的骨头里。
1876年,左宗棠65岁,已经是传统意义上的退休年龄了,却还亲自挂帅,带着林则徐画的新疆地图,跨过千里沙漠,打进新疆,把割地梦做得正香的阿古柏赶了出去。英国那会儿也不闲着,一边拱火,一边提议划一块地给阿古柏建国。左宗棠当场回怼:“英国可以划出自己的国土,或印度的一部分,我们大清寸土不让!”那场仗一打就是一年,最后新疆收回来了,也让左宗棠成为晚清唯一一个真正靠军事胜利收回领土的大臣。
而与此同时,李鸿章在干嘛?他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赤地千里”,丢了也无妨。他主张弃守边陲,专攻海防,甚至不惜削掉左宗棠的军费,把胡雪岩的银号整垮,只为了断了左宗棠的粮草。打仗要钱没错,可有人偏要拿钱当绳子。

两人最大的对立爆发在中法战争。左宗棠坚持主战,“胜固当战,败亦当战”;李鸿章却主张息事宁人。黑旗军和湘军在镇南关大胜法军的时候,李鸿章已经着手准备赔款签约,把对越南的宗主权一纸卖断。左宗棠听闻后,留下遗书,“此为中国强弱一大关键……遗恨平生,不能瞑目。”
这样两种人,给后人留下的,又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家风?不同的是,左宗棠的那把剑还插在新疆的黄土里,李鸿章的那些银票却悄悄流向了海外账户。
后人,是不是也从这些选择里走出了不同的路?

左家的后人,大多选择了一条稳扎稳打的老实路子。他们不搞投资,也不去海外置业,而是普遍投身教育科研,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一部分。
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教授,专研金属防腐断裂问题,搞出了“左氏定理”,在国际材料学界都有地位。另一位后人左煥琛,则是复旦大学的医学教授,还做过上海副市长。左家人一代接一代都在讲台上、手术台边、实验室里发光发热。
长沙明德中学老教师梁赐龙说起自己夫人——左宗棠的曾孙女左景范时,语气里满是佩服。这个从教几十年的小学老师,教最调皮的班也能管得服服帖帖。她的几个兄弟姐妹也都是大学毕业,有的是天津的化学老师,有的是优秀教师代表进过人民大会堂。
左家的传统就是: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报国。这不是挂在墙上的训言,而是刻在日常选择里的生活逻辑。

反观李家这边,就热闹多了。
李鸿章的外孙女张爱玲不用多说,小说写得好,人也活得风流。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李家的“航空母舰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李家曙。他们是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第四代孙,如今定居海外,靠钢铁厂和房地产起家,个个身家上亿。只是他们非常低调,公开露面的资料几乎没有。
有人说李家后人是商业奇才,也有人说他们不过是继承了一份庞大的遗产。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点名要跟李鸿章父子谈判赔款,而李家人在日本还有矿产账户。俄国档案里也写着李鸿章收了上百万卢布,卖了国。
他临终时留下的私产据说超过四千万两白银,安徽上海有的地方半座城都是李家的产业,不少分散存在海外企业名下。这些资产,如今也被家族后人牢牢掌控。
左家传的是责任与理想,李家传的是财富与精明。这并不是谁更对的问题,而是你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财富可以流传一时,那精神能传几代?

表面上看,李家人遍布世界、资金雄厚,似乎赢得了后代的“自由人生”;而左家人扎根国内,过得并不富裕,却依旧坚守在实验室和教室之间。但放长了眼光看,谁才是真正把家风活成了传家宝?
回到当下。李家后人中,虽然不乏成功者,但不少也因过度依赖祖产而过早消耗殆尽。据史料记载,曾有一位李家孙子李子嘉,生活在海外,是混血,继承遗产后毫无节制挥霍,最终穷困潦倒。张爱玲之父作为李鸿章的外孙,也因沉迷逸乐,晚年落魄。而李家的精英,多集中在商界,虽富而远,常年参与外国的国家建设。
反观左家,不靠遗产活,也没有名利诱惑。哪怕身在地方中学、乡镇医院,他们依旧愿意把青春和汗水投入到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事业中去。
一个靠家产,一个靠知识;一个绕开了国家,一个融入了民族命运。

真正令人尊敬的,不是坐拥多少金山,而是愿意为这个国家守住一盏灯。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不只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他对后代许下的一道精神承诺——“寸土不让”的背后,是“一脉不散”的信念。
所以说,到底是谁真正为后代积了德?从今天的结果来看,答案已经写在现实里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成功”的问题,而是一个“谁更值得纪念”的答案。那些真正为家国奋斗过的人,哪怕后人不富,也有人记住他们;而只留下财富的祖先,终究只能活在银行账户和公司年报里。问题是,后人想继承的,是一笔钱,还是一份骨气?
参考资料:
李鸿章家族后代现状 其中有三位亿万富翁.2015-05-08.人民网
左宗棠与李鸿章:晚清外交史上的忠奸两极.2024-09-04.红色文化网
晚清名臣的后人们.邵纯 《 人民文摘 》(2012年第9期)
琳琅满目
李鸿章自1872年起日本侵略琉球、1875年日本侵台、1885年法国侵略越南和我东南海防、沙俄侵略新疆时,都极力建议清廷罢战谈和,强力要求放弃琉球、越南、新疆,琉球使者在北京总理衙门外跪求清朝帮助驱逐日本而无人理会。1886年北洋舰队去日本想炫耀武力,结果在日本街头被打死几十人,属下建议乘机摧毁日本一切现代装备和基地,李想来想去,忍气吞声与日本言和。武器装备占优势时李都做龟头乌龟,只想保护好自己地位不动摇。日本跟咱们差距不大时,安能不败!数十年如一日的软蛋李卖国鸿章文忠公千骨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