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京剧有上千年的历史,后来查了查资料,发现不是。离开两年之后,我再度回到这座我淹留十年之久的城市,街道车水马龙,昆明始终给我一种苍凉的感觉,尤其暮色四合,天边云霞如同水墨画,城市灯火照耀,对比之下,这种感觉便更强烈。从城市布局来说,昆明的城市格局是有高人出手的,和紫禁城有渊源,因此在这里能看到高水准的京剧表演也就不奇怪了。
这是我第一次线下看京剧表演,作为中国人不知道京剧的大概没有,但在过去所有的岁月里,我没有在电视的戏曲频道上为京剧节目停留过三分钟,我始终不知道京剧的魅力在哪里?当然,也有导演拍了电影《梅兰芳》等,我很爱看,但我感兴趣的却不是京剧本身,而是梅兰芳的花边……但我知道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浅薄和无知而小瞧了这门艺术,那是因为我爷爷回忆起观看梅兰芳演出时说的话,具体说的是什么我忘了——总之,他是毕生难忘了。
因为文旅厅朋友的邀请,我观看了京剧《梁红玉》,除了演员的服装让我血脉里的汉民族基因共振外,背景也是中国画。曾有人问我是不是汉族?我说是,但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混入了其他民族的基因。
京剧有个特点,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大坏蛋。《梁红玉》里面这几个大坏蛋都不怎么出名,记不住也就不提了。
背景的屏风好评,一个屏风整个场景的气势就上来了。
韩世忠和梁红玉的恋爱进度条拉得过快了,这个地方应该有更多的细节,传统中大家觉得家国大业经济文章才是正事,恋爱有啥好谈的嘛。但现在的人就爱看人谈恋爱……
有宋一朝两极分化很严重,很有趣。南宋战力爆棚,名将辈出不说,你看辛弃疾,这哥们武功之高,战绩可查。查了查梁红玉的资料,可拉强弓,百发百中,是个满级射手……很早之前,我印象中的南宋就一个字——“弱”,直到去了钓鱼城,发现我错了……蒙哥大汗就是被打死在这里的,如果不是蒙哥死在这里,远征欧洲的蒙古大军回师争夺汗位,欧洲早被荡平了,那很可能我们现在就是九十九个民族,九十九朵花了……
看京剧还是在看一场服装秀,衣服是真的好看,通过服装准确地反应人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服、化、道,服为首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所穿衣服看起来是如此的重,动作却是如此流畅敏捷,可见是有真功夫的。
后面的战争环节金术兀的冠掉了,露出了头发,我还以为这是战败的标志,后来说是个失误,然后马上就有演员下来救场了。京剧演员没有武术功底是不行的,其他不说,就说演小兵的演员,一般人举那么长时间的刀,手都麻了。演韩世忠的演员有震脚、崩枪等动作,看得出来武功很好。
到了梁红玉击鼓这个环节,演员的综合素质显露无疑,前面的唱词不乏经典的诗词,说明文学素养很在线,舞枪等一系列的动作说明武功很扎实,到了击鼓,说明音律也是通的……
演出结束的时候,看到一些年轻人请求合影要签名,近年来一些零零后戏迷涌现出来……好东西终究会遇到识货之人的。任何艺术的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其时代背景……我自己隐隐约约感觉到传统诗歌的重新兴起或许会受益于短视频,因为短视频对内容凝炼的要求和传统诗歌“炼字”的要求是一致的。
近年来,电影《白蛇传情》让人印象深刻,粤剧演员的演技、武功和审美加上现代电影工业的特效等能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相信会有更多这样的作品涌现出来,《梁红玉》这个剧是个大女主的故事,是很符合时代审美的。(文图: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