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邻这一出,我以后还怎么出门见人呢!”白崇禧无奈地丢了报纸,现在的他,哪里还有当年那股子精神头。
报纸头版,大篇幅刊登了对李宗仁回国的热烈祝贺报道。
两个曾经形影不离的人,到底是怎么走到现在这步田地的?李宗仁要是回国了,白崇禧那边会是个啥情况呢?
【败局已定】
1949年的时候,国民党已经快走到头了。老蒋不想背上“末代总统”的骂名,就找了个法子,硬是把李宗仁推到了前台,让他坐上了代理总统的位置。
这么一来,桂系的将领们看到了新的曙光,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跟我党较劲。
李宗仁看到了转机,心想这回或许真能把老蒋给拉下台了。
但等他坐上了代总统的宝座,这才意识到老蒋原来憋着坏呢。
他虽然挂着个代总统的头衔,但实际上手里半点权力都没有。老蒋把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那个代总统啊,说白了就是替总统背锅的。
尽管如此,他仍旧死抓着这个空头衔不放。
在我党准备过江的时候,李宗仁那边派了人来,想跟我们聊聊。他的意思是,看能不能咱俩分江而管,这样他既能保住自己的人马,又能稳坐自己的位子。
但我党眼看就要完成统一大业,哪能容忍李宗仁提出的分隔两岸的主张。因此,我们耐心劝导他别再固执己见,赶紧迷途知返才是明智之举。
很显然,李宗仁认为我们党是在把事情说大了。他觉得蒋介石敌不过我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自己就敌不过我党。毕竟,他在广西地盘上经营了很久,根本不相信我们党能轻轻松松就把那里拿下。
白崇禧是他的忠实拥趸,俩人心思完全一致。在国民党里,他们被称作“李白”,还都是桂系的老大,彼此的命运紧密相连,一方得势双方受益,一方受损双方倒霉。
就是因为他们俩关系铁得很,桂系才能跟老蒋斗了这么多年不分上下。
说实话,他们俩都把自己想得太厉害了,却没看清我军的真正实力。李宗仁不接受我军提出的和平统一建议,结果华野的部队很快就过了长江,南京就这么被解放了。
这回,“李白”这俩人可得离开宝岛,没法继续待下去了。
国民党大势已去,大家都在想办法找活路。
老蒋的那些铁了心跟着他的手下,还有黄埔军校出来的将领们,肯定都会跟着他去台湾。说到底,到了台湾后,他们的生命安全起码是有保障的。
不过,那些以前老爱跟老蒋唱反调,又不是他亲信手下的将领们,现在得琢磨琢磨自己以后的出路了。
到台湾去或许是个选择,但那边完全是老蒋一个人说了算。在大陆这边,他们靠着手头的力量,尚且能和老蒋较量较量。
不过要是到了台湾,蒋介石是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最多就是剥夺他们的权力,让他们在家待着,晚年过得穷困潦倒罢了。
【不同的抉择】
但老蒋心胸狭窄,那些老爱跟他唱反调的将领们,他肯定一个都不会轻易饶过的。
所以当老蒋发出邀请时,李宗仁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先去美国看病。他觉得,去美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能给自己留个后路。
肯定的是,他不光想自己单独行动,还想拉上他那老伙伴一块儿上。
打算好要去美国,他二话不说,当晚就跑到白崇禧家,想说服白崇禧这个老朋友,一起跟他去美国闯荡。
不过当听到他的建议时,白崇禧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觉得,蒋介石退到台湾后,还是有机会重新站起来的。
要是这时候走人,等老蒋重新掌权,那国民党里可就没他们啥位置了。
老蒋还有机会翻身吗?李宗仁不屑地哼了一声,觉得这事悬。想当年,老蒋手握几百万大军,不还照样被一百多万解放军给收拾了?
如今我们党麾下已集结数百万雄师,难道老蒋仅凭他那几十万人马就能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在当上代总统的这段时日里,李宗仁早已把老蒋的那些假话给看穿了。
因此,老蒋讲的那些要反攻的话,他压根儿都不相信。虽然他能把老蒋的假话给戳穿,但这不代表其他人也都能识破。
比如说他那老朋友,明显是被蒋介石给带偏了。任凭他怎么相劝,白崇禧就是一门心思要跟着蒋介石去台湾,一门心思想着将来能在权力圈子里混出个名堂。
都说“叫不醒装睡的人”,白崇禧心意已决,李宗仁当然也不会硬拉着他一起走。
但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只要他能在国外安然无恙,老蒋估摸着也不敢对白崇禧轻举妄动。
于是,这俩以前的合作伙伴,各自选了条不同的道路,最终过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到了台湾以后,老蒋觉得白崇禧没啥大用了,就把他的价值榨得一干二净,接着就把他给关了起来。
那时候,台湾有不少他以前的老部下,但这些人都躲着白崇禧,不敢跟他联系。有的人甚至连提到自己以前的头儿都心里发憷,生怕被老蒋知道了不高兴。
但由于李宗仁还在美国那边,老蒋没有对白崇禧下手太狠,没想要他的命。
【不同的结局】
李宗仁有回讲道:“说李和白是俩独立的个体,但其实他们就像是一个人似的。”
从这话里头能瞧出来,他和白崇禧关系铁得很。这也就是为啥李宗仁在美国时,还能让老蒋不对白崇禧动手的原因。
但在美国的那段日子真的很孤单,李宗仁因为不懂当地语言,每天就只能靠打打牌来打发时间。
刚到美国那会儿,他享受了一段挺风光的日子,走到哪儿都受人欢迎。以前在美国的老同事们,也很高兴找这位老领导一块儿喝酒叙旧。
时间一天天流逝,李宗仁的夫人开始让那些来找他老公喝酒的老部下们走人。渐渐地,这些老部下们也就不再来凑热闹了。
李宗仁没得法子,就只能靠打牌来打发那些无聊的时光。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他心里头想回老家的念头也越来越重了。
咱们国家日益强盛,李宗仁心里也动起了回国的念头。他琢磨着先回来瞅瞅,瞧瞧当年他们没能达成的愿望,到底是如何被我们党给实现的。
李宗仁有回国的念头,我们党对此是非常乐见其成的。
尽管他以前对我党做了不少坏事,但也得承认,他给国家带来了不少大贡献。
不管是打仗那会儿,还是后来到了美国,他都一直在努力,坚持着一个中国的立场。
另外,我们党吸纳李宗仁,能给将来的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不少助力。只要李宗仁是真心愿意回到祖国,我们党肯定会热情接纳他。
经过一番又一番的交流和磋商,李宗仁回国的具体安排终于尘埃落定。
要让他平安回到祖国,这一路,我们党可真是绞尽脑汁想办法。
李宗仁要回国这事儿走漏了风声,导致好多人都想对他不利,其中最急着动手的就是老蒋。
在我党的协助下,李宗仁最终顺利经由巴基斯坦回到了祖国。
李宗仁一回国,周总理就领着好多民主界的大腕和媒体朋友,早早守候在上海机场,就等着他呢。
他下了飞机后,一瞧这阵仗,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没法说。
回国后,毛主席特地邀请他到中南海叙旧。见到李宗仁时,毛主席那股亲切劲儿,就像跟多年未见的老友重逢一样。
我们党对李宗仁非常照顾,他对此心里也有数。当记者问他将来会不会去台湾时,他直接回答说:“我以前就没打算去台湾,以后更不会去了。”
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说白了就是要保卫国家的主权,力挺一个中国原则,并且还劝老蒋早点迷途知返。
李宗仁讲的那些话,没多久就在台湾的报纸上登出来了。白崇禧看到后,直接在报纸上开骂,说他没脊梁骨,指责他是个罪魁祸首。
不过李宗仁并没有发火,他觉得,这帮老兄弟心里都明白他现在的难处,也懂他为啥得这么做。所以当有人问起这事时,他只是简单回了一句:“健生有他自己的难言之隐。”
李宗仁回国那会儿,白崇禧心里头就估摸着自己时日不多了。他俩关系铁得很,老蒋那个人又多疑,怎么可能不琢磨这是他俩联手搞出来的戏码呢?
因此,就算白崇禧表现得再怎么恭敬,老蒋也没打算饶他一码。李宗仁回国还没满一年,白崇禧就在自家卧室里头去世了。
后来,李宗仁因为重病离世了,周总理亲自站出来操办了他的丧事。这两位以前配合默契的老伙伴,最后却走向了不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