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创建“奇石形式——'形'”
三、“奇石形式”之形状、形态所表现的形象,具有情感性质。
人不仅神话自己眼睛的功能,而且也神话自己观察得来的形象。因此,玩石人认为,一块奇石形状、形态所构成的“形象”,它是一个生命的形象,即一个“活的形象”。
所谓“活的形象”,它指的是必须经由玩石人的感性和理性同时运作,在既把握了对象的生命,又把握了对象的形象时,才能产生作为审美对象的“活的形象”。
比如玛瑙《小龙出头》,它的形状、形态所展现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并不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就熟悉了的“蛇”形象,即那些司空见惯、规圆矩方,与日常内心图式雷同的形象;也不是因为那些深奥难解、混沌迷蒙的、与日常内心图式毫不相干的形象;而是因为那些形象,它们既和观赏者熟悉的内心图式相似,但又有一定差异性的形象。你看,玛瑙《小龙出头》的形象是不是有这个特点?它顶部的一小段透明的玛瑙,形状好像是小龙探出的头和一小段身子。人们好像“突然被一种奇异的感觉所淹没,仿佛回到了少年多梦的时节,一些如清晨露珠般晶莹脆弱的感受从记忆的深处浮起,这里面有最初的伤感和刺痛,但都是玫瑰色的”④。这个时候,玩石人可能领会到:“小龙”之所以能够站在山颠,它可不是一个不论见什么人都摇头摆尾的角色,而是一个非常有“眼色”的狠家伙!由此,人们从中欣赏到了它的“机智”之美。这个时候,如此的奇特形象,在所有产地的奇石中,看来只有“不敢拿在手里”——怕碰破了、怕拿掉了的戈壁石才能有这样的形式。于是,闲暇时,笔者把玩该块小巧的奇石,或者将它放在掌心里,这个时候,也只有在那个时候,玩石人才能开心不已,俗事皆忘!
同样,如果将新疆泥石《小蜀道》(见
图14-4 《小蜀道》 新疆泥石 16*13*14厘米 吕耀文 藏
图14-4)置于手掌上把玩,玩石人也会产生这种感觉:你看,它的轮廓表现出的美感,“或峰岭层峻,其类不一;至有物象宛然,得于仿佛,虽一峰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也就是说,该石的形状,就像大自然中的一些山峰那样精巧、奇特,给人一种“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的“小拳石”的那种感觉。
由此,玩石人会不会联想到自然界真山真水的那些山路?会不会联想到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的那些曲曲折折的山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古人云:“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信矣!
当然,对太湖石《小香炉》形象的欣赏,贝尔提出的美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著名观点,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内容。他虽然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如线条)的审美性质,但是,它对于欣赏该款奇石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由此可见,奇石的形状、形态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它具有内涵多义性、理性象征性等特征。
总之,“奇石形式”之“形”,因为具有客体的第一性质、第二性质、第三性质,所以它们便具有“使人愉快”的、“为人而存在”的审美属性。据此,我们可以创建“奇石形式——‘形’”。
《石道》(1-4卷)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