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0后室内设计师陆凯琳
回到老家江苏启东,
改造了从小长大的老破小,
送给即将退休的父母作为养老房。
▲
陆凯琳为父母改造的养老房陆续入围了不少国际设计奖项
不同于传统养老房,
陆凯琳并没有做很多适老化的设计,
而是从父母的精神需求着手——
“我们家是很普通的工薪家庭,
一辈子都在忙碌于生活的琐碎。
我想通过改造让爸妈知道
他们的日子也可以松弛、浪漫起来。”
如今,陆凯琳的父母入住已2年多,
不仅生活状态有了变化,心态也发生了转变:
“不再催婚了,彼此更尊重、独立。”
8月,我们到启东拜访了陆凯琳一家。
自述:陆凯琳
编辑:朱玉茹
▲
老小区陈旧的外貌与氛围感的室内对比强烈
我们家在江苏靠海的小城启东,非常普通的工薪家庭。
爸爸是做电焊的,虽然赚的不多,但是稳稳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妈妈要照顾年迈行动不便的外婆、爷爷奶奶、身体有障碍的舅舅,还要操心我的学习。
从小到大,他们一直在忙碌于生活的琐碎,不断地完成自己作为子女、父母的使命,为这个家去付出,始终都没有看到他们去真正享受过自己的生活,为自己去用力地活过。
▲
陆凯琳一家三口
从事设计工作后,我接触到很多不同的家庭,他们会说:“希望家里有个茶室、闲时学茶艺”,“想要一个阳光房可以晒太阳、搞一个小花园”。
我才猛然意识到,原来平凡的生活也可以有很多丰富的可能性,那为什么我的父母不可以这样呢?在我看来,他们是充满能量,内心有很多生活热情在的。
我想通过改造房子,给到他们一个重新认识生活的起点,他们的生活也可以松弛、浪漫起来。
▲
按爸妈习惯将电视置于卧室,客厅更多是一家人交流的空间
这个房子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120㎡,三室一厅,在一个老小区里。
小时候家里大部分的空间都是让给我的,我有自己的书房,爸妈还坚持要让我住最大的主卧,哪怕是我离家后,他们也如此坚持。
我就将自己的卧室改成一个小氛围客厅,化解长期闲置的功能浪费。将阳台打通,让主卧和客厅相连,也是我不在时和父母间一种无形的联结。
打通后的阳台也变成他们最喜欢的空间之一,躺在地上晒着太阳睡个午觉,养各种植物、两只小猫……
▲
父母小套间和公区间做了半隔断的设置
他们的小卧室我则在入口处增加了一处小门廊和一处衣帽间,做了天花膜装置,改成套间,扩大使用面积,也增加了生活中的仪式感。
▲
小书房改造的小茶室兼客卧
同时在入户的位置,解放了一部分客厅公区,用来满足收纳的需求。我的书房被改成小茶室,也可以用作客卧。
老小区一楼每户有一个小车库,原来的状态是很糟糕的。我全部重做,改成了一个茶室,爸妈的朋友、邻居时不时可以过来聚聚。也做了盥洗区,未来外婆可以住,方面照应也不用爬楼。
我大学是在云南念的,也会带妈妈在云南旅游。她非常喜欢那边,甚至想自己的养老生活就是去云南租个小院。但是无奈现实条件,她要留在家照顾外婆、舅舅。我就想在城市里帮她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家具大部分是我从云南西双版纳淘来的古木,自己设计,请当地的老师傅做的。还有一些老物件,是从东南亚淘来的。
材料上,选了4种木头碳化混拼——尤加利木的影、苹果木的红润、胡桃木的深邃及塔斯马尼亚橡木的自然火线与结疤。只上了木蜡油,它会自然地发生一些破损修复,再去包浆,留下时光的痕迹。
地面则选用洞石,每一块都是不同颜色、机理,保留了砂岩中的贝类小颗粒,带着一些童年的记忆,小时候父母经常带着我去海边捡贝壳、捉螃蟹。
老小区的外观状态较差,所有窗户都安了棉麻罗马帘,全拉上或拉一半,能避掉周围的楼房,又能将小区绿化的绿意透进屋内。
全屋无主灯设计,用了灯带、灯膜去晕染出自然的光线,再跟墙面粘土的质感结合,会赋予到空间松弛感,营造一个与世隔绝的氛围。
▲
父母和两只小猫都爱在阳台晒太阳发呆
现在爸妈住了有两年多了,最大的感受就是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他们觉得是最舒服的一个状态。
妈妈发展出很多爱好,养了两只小猫,编织一些很可爱的包包、帽子,还学了做拉花,因为爸爸很喜欢喝咖啡,也是他们夫妻俩之间的小情调。
▲
角角落落都是父母用心生活的痕迹
他们也会更有自己的想法去装扮这个家,养了很多的植物,像龙血树、春雨、绣球、月季、茶花、芍药等等,爸爸也会做一些小东西放在家里装饰。
现在时不时就会微信给我分享家里小猫的视频,会去关心家里的无花果树是不是结果了、哪株植物是不是该晒了,从这些生活的细细碎碎中感受到很多他们之前没有感受过的美好。
▲
在小区里种了无花果树
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好像跟之前不一样了。
之前他们受传统的、旁人的看法影响更多一点。发小们都结婚了,他们也会一直催我赶紧成家。现在他们把重心放到自己身上了,每天想着怎样让自己过得更充实,也不催婚了,都很尊重我。
一家人虽然聚在一起的时间变少了,但是关系变得更好了,更加平和、松弛。
▲
吃完饭去家边的海边散步看日落
今年4月的时候,爷爷去世,我把奶奶接到上海和我住了一阵子,聊了很多。奶奶跟我说,她其实到老都是一直在忙碌着照料爷爷,当爷爷最后走的那一刻,她才终于又回归到她自己。她现在就很努力地想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一个人也可以找很多乐子。
这也让我重新去思考养老这件事,它不仅仅是适老化这些,而更多是关于一个人临了对生活、生命的态度,ta是否能够拥有自己的精神领地,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投入其中。
可能传统中国人的孝心就是说子女应该陪伴在父母身边,我也见过很多老人就是终日在等待我的子女什么时候回来。但是我们这一代其实很多人都是离开家打拼了,我觉得成长就是一场与父母的远行,我希望我们都要去保持足够的人格独立。
对我来说,这场改造是不善言辞的我寄托爱意的一种方式,也是我和父母身份转变的起点。以前是爸爸妈妈呵护我,现在由我来带领他们去做自己生活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