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宇宙是一个寒冷的地方,据说宇宙的温度接近绝对零度,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空间站是如何保持航天员的生存和工作的呢?难道空间站需要花费大量的能量来保温吗?
其实不然,空间站面临的问题恰恰相反,它需要散热,而不是保温。为什么会这样呢?本文将从物理学的角度,为您解答这个有趣而又神奇的问题。
什么是物理上的温度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也就是说,温度的存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由微观分子组成的物质;二是这些微观分子有热运动的能力。如果一种物质的分子完全静止,那么它就没有温度可言。
这里可能有些人会问,什么叫做微观分子呢?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非常非常小的,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只能用特殊的仪器才能观察到。比如说水,水就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
水分子在液态时会不停地在容器里滑来滑去,在气态时会不停地在空气中飘来飘去,在固态时会紧紧地挤在一起。这些都是水分子的热运动。
那么什么叫做热运动呢?其实就是微观分子在温度影响下发生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可以表现为平移、旋转、振动等形式。比如说火,火就是由很多高温高能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气体分子会不停地向四周扩散,并且发出光和热。这些都是气体分子的热运动。
那么温度和热运动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热运动越缓慢。
比如说冰块和开水,冰块里的水分子运动得很慢,所以温度很低;开水里的水分子运动得很快,所以温度很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手碰冰块会感到冷,用手碰开水会感到烫的原因。
那么我们怎么测量温度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用温度计。它利用了热膨胀的现象,就是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比如说水银温度计。
当然,现在我们也有很多其他的温度计,比如说电子温度计、红外温度计、激光温度计等等。这些温度计都利用了不同的原理和技术,来测量物体的温度。但是不管怎么样,它们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物体的温度和热运动有关。
宇宙的温度究竟有多低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温度,以及它和微观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个更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宇宙的温度究竟有多低?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真空。真空是指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空间。也就是说,在真空中没有微观分子,也没有热运动。
那么,在真空中还有温度吗?答案是没有。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分子,那么就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温度。真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所以真空中没有温度,也不能说真空有多热或多冷。
那么,宇宙中是否是真空呢?不完全是。宇宙中大部分地方都接近真空,也就是说没有物质存在。只有在一些星系、星团、星云等地方,才会有一些气体、尘埃等微观分子。但是这些分子的密度和地球上的空气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宇宙中没有微观分子。
既然宇宙中没有微观分子,那么宇宙中有没有热运动呢?有,但是非常微弱。由于宇宙大爆炸留下的余温,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叫做微波背景辐射(CMB)的电磁波。
这种辐射可以看作是最初的热运动的遗迹,但是由于宇宙膨胀导致其波长拉长,能量降低,所以现在的CMB只有零下270.4摄氏度左右。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宇宙温度”。
那么,“宇宙温度”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宇宙温度”只是一个平均值,并不代表每个地方都是这个温度。因为不同地方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距离太阳、恒星、行星等天体的远近,会导致温度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宇宙的温度是多少,而要根据具体的位置和条件来判断。而我们的空间站,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环境中运行的。
空间站为什么需要散热空间站虽然处于接近真空的环境中,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热量来源。事实上,空间站有三个主要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电子设备发热和航天员体温。
这些热量在空间站内部积累起来,并不能通过真空传递到外部去。所以空间站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散发多余的热量,不然就会导致舱内温度过高。
那么这三个热量来源分别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一个个看看。
首先是太阳辐射。太阳是我们太阳系中最大也最热的天体,它每时每刻都在向四周发射着大量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等。这些电磁波可以穿过真空,在光速下向各个方向传播。
当这些电磁波遇到物体时,就会被物体吸收、反射或透射。如果被吸收,就会给物体带来热量;如果被反射或透射,就不会影响物体的温度。
我们的空间站就是在太阳辐射的影响下运行的。由于空间站围绕地球旋转,所以它会经常从地球的一面转到另一面。当它转到面向太阳的一面时,就会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当它转到地球挡住太阳的另一面时,就会暂时脱离太阳辐射。
这样一来,空间站就会经历很大的温度变化。根据NASA 的数据 ,当空间站处于太阳光下时,其表面温度可以高达121摄氏度;而当空间处于地球阴影中时,其表面温度却可以低至零下157摄氏度。这样的温差可不是闹着玩的,相当于从沙漠到冰川的跨越。
其次是电子设备发热。我们都知道,在家里用电器时,电器会发热。比如说电饭锅、电水壶、电风扇等等。这是因为电流通过电器时,会遇到电阻,电阻会把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让电器升温。这种现象叫做焦耳热。
而空间站上的电子设备也不例外,它们也会产生焦耳热。比如说空间站上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实验仪器等等。这些设备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
根据NASA 的数据 ,空间站上的电子设备每天要消耗约75千瓦的电能,相当于50台空调的功率。这些电能中有一部分就会转化为热能,从而让空间站内部温度升高。
最后是航天员体温。我们都知道,人体是一个恒温动物,也就是说,人体会通过新陈代谢来维持一个恒定的体温。一般来说,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左右。
为了保持这个体温,人体会不断地消耗食物中的能量,并且将多余的热量通过汗液、呼吸等方式散发出去。而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也不例外,他们也会通过新陈代谢来保持体温,并且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到空间站内部。
根据相关数据 ,一个航天员每天要消耗约2500卡路里的食物,相当于10个汉堡包的热量。这些食物中有一部分就会转化为热能,从而让航天员体温升高。
总之,空间站虽然处于接近真空的环境中,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热量来源。事实上,空间站有三个主要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电子设备发热和航天员体温。
这些热量在空间站内部积累起来,并不能通过真空传递到外部去。所以空间站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散发多余的热量,否则就会导致舱内温度过高,影响航天员和设备的正常工作。
空间站如何散热那么,空间站是如何散热的呢?其实,空间站有两种散热系统:主动散热系统和被动散热系统。
主动散热系统是指利用泵、阀、换热器等设备来控制流体(水或氨)在管路中循环流动,并通过冷板或散热器来收集或排放热量。被动散热系统是指利用隔热材料、涂层、加热器等设备来调节或保持温度。
主动散热系统又分为内部主动散热系统和外部主动散热系统。内部主动散热系统用水作为流体,在密封舱内收集各种设备和载荷产生的废热,并通过中间换热器把它传递给外部主动散热系统。
外部主动散热系统用氨作为流体,在桁架上收集太阳能电池板和外部设备产生的废热,并通过位于桁架两端的大型散热器把它辐射到太空中去。
这些散热器的面积加起来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它们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角度,以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被动散热系统主要用于一些不需要主动冷却的设备或载荷,例如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舱体的外壳等。它们通过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或涂层来反射或吸收太阳光,从而控制温度。另外,一些设备或载荷也会使用热管、加热器等设备来调节温度,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通过这样的方式,空间站就能够实现有效的散热,保证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平衡,为航天员和设备提供一个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空间站散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精密的工程,它涉及到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应用,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结语通过本文,我们希望你能对太空的温度和空间站的散热有了一个更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太空是一个充满了奇妙和挑战的地方,人类对它的探索从未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