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结束不代表学生们可以完全放松。等待出分和填志愿,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以后几年时光在哪里度过、遇到怎样的室友、毕业后能有何出路。
我们普通人没有太多专业知识,而且现在不少填报机构收费也非常高,动辄五千、八千,底层家庭拿这钱咨询很吃力。所以家长们更需要自己多了解和学习。最怕轻易听别人胡说。
张雪峰:别听亲戚吹牛的内容,更别因此影响考生选专业
别看张雪峰老师现在很风光,他的早年也是很拮据的。正因为深知来自底层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缺乏家长必要的指导,在高考和求职方面有多难。
所以他的话,经常站在普通同学的视角,说得非常犀利。比如有些家长特别想让子女学习护理专业,以后回老家做护士。而考生本人并不愿意。
张老师直言“学护理就是全家受益、学生一个人吃苦,说白了受苦的人不是你自己”。当然,这里并非否定护理学的价值,也有很多同学非常适合当护士。
只是部分长辈打“如意算盘”的小心思,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这才是张老师吐槽的点。还有一类家长,自己没有主意时特别爱听亲戚的话。
张雪峰特意提醒大家:千万别听亲戚在饭桌上吹牛的内容。在我们的习惯中,饭桌已经成为讨论很多问题的场面。但亲戚之间的聚会,不乏相互攀比、踩别人捧自己的现象。
很多人哪怕家里揭不开锅,也会假装混得很好;尤其是中老年长辈,特别爱吹捧自己的子女多么有本事。
家长如果听他们说学完哪个专业后飞黄腾达,还因此给自己娃选专业,很大概率会后悔。真正混得好的毕业生,大多很低调。
为何有些家长,相信任何人,唯独不相信自己孩子
张雪峰老师的提醒,获得不少过来人的认同。很多年轻人想起亲戚聚会中他们吹过的牛,简直想笑。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有些家长还偏偏愿意相信。
大家有没有发现,部分父母好像已经固定了这样的思维:什么都是别人的好。别人家的毕业生找啥工作,都比自己的子女强;别人家的长辈,说啥都是真理。
他们相信任何人,却唯独不信自己孩子的判断力;宁可听酒桌上吹牛的亲戚,也不看看考生为填志愿搜集到哪些信息。这是为啥呢?
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这类家长可能自己处在很多关系中的底部,比如在工作和家族中,混得都很一般,没有多少地位。他们习惯了仰视别人。
其次,内心缺乏“内核”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并且认为子女是自身的“延续品”。所以自动认为自己和学生,都不如别人。
再次,这类家长也很可能简单地根据年龄来认定是非对错。他们觉得亲戚岁数大,是过来人,就肯定比考生说得更对。头脑很简单。
可他们忘了,很多成年人是最不爱讲实话的,甚至会因为说谎而感到沾沾自喜,管这叫“心眼多”。有些家族中,亲戚的心机和坏心思,比同事还要多。
多询问大学生本人的处境,才能获得更真实的信息
高考选专业是一个非常考验能力的问题,也没有绝对完美的答案。即使花重金找张雪峰老师报考,也未必能保证不后悔。
但是我们前期了解越多、掌握的信息越真实,就越容易帮助考生判断。少听亲戚吹嘘,多问问靠谱的大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跟自己相近的毕业生。
但这里也要提醒,无论向谁打探,都不能完全照搬经验。因为同样的专业,走出来的毕业生会存在不少差别。
对于公认的“天坑专业”,可以选择避雷。比如市场营销,几乎就没有多少岗位招聘;甚至连企业的市场部,也优先招其他更实用的专业。
而对于热门专业,则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好学生偏科问题,就业城市的需求量,未来发展趋势。
家长帮忙参考填志愿,最忌讳就是过于理想化和过于贬低学生的价值。前者的表现是,以为学医就等于能成为医生;后者则一味报考门槛低的专业。
低到连中专生也能来抢饭碗,连没有文凭的大妈也做同样的岗位,那何必读大学呢?未来趋势普通人很难判断,那么不妨优先选学生比较在行的学科。
【话题】你听过饭桌上的吹嘘吗?(网络图片)
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