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 | 侯哥说历史
前言
2009年11月1日的北京,天空飘着雪花,这场不太常见的深秋大雪,似乎在为某事哀悼。实际上,就在前一天,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去世了。国家立刻组织了治丧委员会,开始忙碌地准备追悼会,很多人都来参加悼念。钱学森到底做了些什么,让他成了世界级的科学大师?为什么美国人说他能顶五个师的功劳?他为什么回国的路这么艰难呢?
钱学森先生的家族根源在杭州,他却是在1911年12月11日于上海出生的。仅三岁,他随家迁至北京,并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的父亲钱均夫,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学者。钱学森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培养出浓厚的国家责任感。钱均夫坚信教育的力量,他对钱学森的教育充满激情与期望,使得钱学森自幼就树立了为国家服务的信念。
钱学森的求学之路可谓之相当的丰富,他在国立的交通大学学习了航空和火车制造,由于经常接触机械,所以他对一些技术和创新也是十分的有兴趣,这也为将来他在物理学方面做出惊人的成就埋下了伏笔!
在1934年,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他的本科教育,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并未因此而止步。次年,他远赴美国,选择了航空工程这一领域继续深造,并在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美国期间,钱学森有幸受到了航空工程领域巨擘冯·卡门教授的指导。
冯·卡门是该领域的顶尖专家,还是一位坚决的反法西斯主义者。1937年,他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来到中国,背后的真正目的是协助中国构建一支现代化的空军,以增强抗日战争的实力。他的行动深受敬重,一些从他那里受训的助手甚至留在了中国,这些助手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在清华大学帮助建立了航空航天专业,从而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奠定了基础。
钱学森在冯·卡门的门下表现出色,被视为其中最有前途的学生之一。冯教授希望钱学森留在美国,继续他的科研工作,但钱学森的心始终牵挂着远在东方的祖国。他在完成博士学位后本有机会立即返回中国投身国家建设,但在冯·卡门的坚持和劝说下,考虑到当时国内动荡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安全因素,钱学森最终决定留在美国,继续在航空工程领域深化研究。
在美国的工作经历中,钱学森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他在火箭和导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1944年,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这份荣誉也是象征了钱学森教授在他的领域内做出的杰出成就,更是当时站在学术前沿的众多科学家对他的认可。而且麻省理工还为钱学森单独配了一个研究室,随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钱学森的生活轨迹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日昌在数月前向钱学森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这位杰出科学家能回国助力新中国的建设。
深受感动的钱学森随即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职务,包括其在美国空军咨询团的职位。他撰写了两封辞职信,希望能尽快离开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
消息传开后,美国政府立刻采取了一系列阻挠措施。
美国的三大军种,海军、陆军和空军同时下达了禁令,阻止钱学森接触任何机密项目,并且他向美国国务院的离境申请也遭到了明确拒绝。
因为美国方面明白,在当时的背景下,中苏美的关系十分的微妙,美国很明显不愿意看到除苏联外还有新的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技术,所以说钱教授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订回国的机票,美国一样会想方设法的阻拦,不过在国际联合会的帮助下,钱教授还是历经千难万险的订到了8月中旬的回国的机票,但是不出意料的,美国方面还是不愿意放人!
没有办法,钱学森教授只能向曾经是同事和朋友的,当时任美国海军次长的金布尔提出请求他帮助自己回国的请求,但是该说不说,这个金布尔也是明白钱学森教授的重要性,所以他直接态度冷漠的回绝了钱学森的请求,面对来自朋友的背刺,钱学森觉得回国之路真的是遥遥无期了!
美国政府的阻拦行动愈发公然。金布尔公开表示:“钱学森掌握了关于美国所有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他的价值无法估量,一个钱学森可抵得上五个海军师。我们宁可消除他,也绝不能让他回到中国。
在钱学森打包行李的当天,突然两位美国移民和归化局的特工闯入他的家,以涉嫌非法携带科研资料和泄漏国家机密为名逮捕了他。此时他的行李已经打包完毕,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员们对他的八个行李箱进行了仔细的搜查,寻找所谓的“机密文件”。
即使面对这种极不公正的对待,钱学森的归国决心并未动摇。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强烈的回国意愿激怒了美国当局。1950年9月9日,钱学森被联邦调查局以虚构的罪名非法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一座监狱中,长达15天。
在那漫长的15天内,钱学森遭受了极大的身心折磨。他被单独囚禁,身处恶劣的环境中,连续的审讯和精神压力使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体重减少了超过30磅。尽管处境如此艰难,他对返回祖国的决心却愈发坚定。
加州理工学院的师生们得知此事后,深感愤慨。他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谴责美国移民局的非法行为。远在欧洲的导师冯·卡门教授也立即发表声明,强烈要求释放钱学森。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募捐了1.5万美元作为保释金,希望能帮助他重获自由。
美国移民局依旧不肯放人。他们要求钱学森每个月都必须到移民局报到,严禁他离开美国一步。与此同时,他们对他的监视进一步升级,经常未经许可就闯入他的私人住所,检查他的活动。他的信件和电话也都被严格监听,在那段时间里,钱学森完全失去了自由。
可是变相的软禁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夫妇重返祖国的决心。蒋英回忆道:“那段日子里,我们始终准备着三个轻便的行李箱,随时等待着祖国的召唤,盼望着能早日回家。”为了方便随时启程,他们租房时只签订一年的合同,孩子们也从小就知道,在遥远的中国,有亲人和同胞在等待着他们。
1955年6月,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折磨,钱学森通过各种途径向祖国发出了迫切的求助信。他渴望回到新中国的怀抱,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日内瓦会议中,周总理明白钱教授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也知晓了钱教授回国困难,所以他指示中国驻波兰大使馆的外交官王炳,在中美外交大使的双方会谈中,要不惜一切代价将钱学森“要”回来。王炳明白这个任务的艰难和重要性,于是在会谈中,哪怕美国方面提出了要求我国提供在中国被关押的美方人员的名单!
为表达诚意,我国毅然作出了重大让步,率先释放了四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希望以此换取钱学森的归国。可美方依然拒绝放人,声称并没有禁止钱学森回国,只是他自己无法办理离境手续。
与此同时被监视的钱学森设法通过香烟盒写了一封信,辗转送到了陈叔通先生手中。这封信最终呈递给了周总理,信中详细描述了他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和强烈的回国愿望。
面对确凿的证据和国际舆论的压力,美国政府终于无话可说,只得同意放人。但他们仍然提出条件,要求中方释放此前被扣押的11名美国飞行驾驶员。虽然代价巨大,中国政府还是同意了这一要求,终于为钱学森的归国扫清了障碍。
这11名飞行员不是一般人,他们是因为闯入中国领空被抓的,对美国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培养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耗费巨大,其价值甚至超过了一架飞机。本已稀缺的飞行人才,对于任何国家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但为了迎回钱学森,中国毅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事实证明,钱学森的个人价值远非几个师所能衡量。他回国后,领导并参与了中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使我国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正是因为他的贡献,中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拥有了坚实的国防力量。
中国能够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下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使得我国的战略地位得到巩固,为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
1999年,为了表彰他对国家科技进步做出的杰出贡献,钱学森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