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拉拢印度对抗中国,但很可能下错了赌注!中美新冷战的战场或设在欧洲。调停纳卡冲突,布林肯东施效颦。印度为何不愿跟随美国反华?欧洲又能否决定中美新冷战胜负?
美国下错赌注,印度不是反华巨星近几年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概念,即印度会成为中国的“替代品”,在中国人口红利衰减之后,西方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会转向印度,使之成为一个追平乃至超越中国的超级经济体。
这个概念实际上不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早在20年前,印度开始进入高速发展与人口大爆发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就已经开始将印度作为与中国同等重要的潜在市场进行布局。从小布什时代开始,历任美国总统都会着手加强西方同印度的联系,将印度作为西方在亚洲的战略平衡投资对象。
但20年过去,美国期待中的中印力量制衡并没有形成,印度经历多次失败的工业化与外资引进,在跌跌撞撞中缓慢前行之时,中国已经遥遥领先,成为了与美国同一档的超级经济体。
现在美国仍然没有放弃印度,仍旧试图将印度打造成美国在亚洲围堵中国的战略盟友。拜登政府的政策计划向印度输出尖端技术并进一步深化防务合作,以美日印澳四边机制为战略支柱,强化印度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但这种政策在美国国内一直饱受质疑,因为印度本身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但美国决策层却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些可能导致美国印度战略失败的缺陷,不断加大对印度的投入。
《外交政策》杂志就在5月1日刊登了一篇来自卡内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阿什利·泰利斯的评论文章,猛烈批评美国对印度的拉拢政策。泰利斯本身是印度裔身份,但在文中,他对印度不抱任何希望,强烈要求美国减少对印度的“错误赌注”。
他在文中直接指出,华盛顿目前对印度的期望完全是错误的。印度对比中国有着明显的弱点,由于中印两国在地缘上的相邻,新德里永远不会卷入任何直接威胁其自身安全的中美对抗之中。
泰利斯进而补充称,印度确实重视与美国的合作利益,但并不代表印度会在任何危机中实质性地支持美国。美国一直希望拉拢印度去维护所谓的“自由国际秩序”,但印度自身对维护“自由国际秩序”没有任何兴趣,且长期坚持不结盟政策。印度当前寻求从美国获取先进技术、增强自身经济与军事实力,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独立制衡中国的大国,但其并不认为美国的援助会给自己带来任何义务。
他因而呼吁美国在接下来对印度的政策制定中,应该基于对印度战略的现实评估,而不是基于期望未来美印作为战友共同对抗中国的幻想。
文中还强调,美国应该在符合美国利益的范围内帮助印度,同时不应该对印度抱有任何幻想。不论美国支持印度的政策多么慷慨,都不能使印度加入任何对抗中国的军事联盟,美国与印度的关系不同于美国与其他盟友的关系,拜登政府应该认清这一点,而不是尝试改变当前的美印关系。
显然,作为印度裔美国人,泰利斯比当前的美国当局更了解印度,他的意见不仅切合印度的事实,还符合普遍的地缘政治规律。接下来,我们就从地缘政治理论的角度来看看,泰利斯的观点究竟有何可取之处。
错误赌注最后损害的是美国利益首先,从地缘政治理论上来说,国家的地理位置是高于政治层面的关键要素。印度与中国直接接壤,而且向北连通中亚、向南扼守印度洋,势力范围覆盖了中国通往西亚与欧洲的陆路通道,以及印度洋海上通道,基本契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发展路线,如果印度足够强大,完全可以通过遏制“一带一路”倡议的方式拦腰打断中国的全球发展规划。
同时,印度还可以利用自身重要的地缘位置,在西南方向给中国制造战略威胁,迫使中国将有限的力量更加分散地部署在广袤的领土上,极大缓解东南沿海以及南海美国战略部署的压力。
美国正是看中这些要素才不断尝试拉拢印度促成其再结盟。
但美国忽略了一个问题——美国对于中国与印度两国来说都是一个域外国家,美国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印地缘博弈的干涉,对中印两国来说都只是二级要素。对两国来说最重要的一级要素是区域内的相互平衡。
在地缘理论中,本区域内邻国的位置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区域内邻国相互施加影响力是永久存在的,而区域外进入的外部影响力是暂时的。
基于这种最基础的逻辑思维,任何中国周边的独立国家在尝试利用美国影响力遏制中国时,都必须要考虑到美国可能衰退而导致影响力下降,不得不从本区域撤出所造成的后果。
具体到印度身上就是,其在与美国结盟之前必须考虑,如果与美国的关系过于紧密导致中印关系过度恶化,当美国出现问题不得不将自身影响力撤离时,实力差距如此悬殊的中印两国将何去何从?
莫迪是一个擅长规划长远利益的人,在美国衰落趋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他已经考虑到了日后印度的长远发展问题,因而在同美国结盟的问题上暧昧不清、摇摆不定,一直利用美国对印度的地缘政治需求吊着美国,从美国身上获取利益,但不与美国结盟。
这是泰利斯能自信保证印度永远不会因为美国同中国开战的根本原因,谨慎的莫迪可能利用域外影响力来控制本区域内的力量平衡,但绝对不会完全依赖外部力量来决定印度的根本战略方向。
因此,美国一厢情愿对印度的投入完全是无用功,印度也永远不可能变成拜登期望的样子,等到有一天,美国的影响力衰弱到对印度失去价值,美国就会为今天下错赌注而付出代价。
中美新冷战的战场是否在欧洲?虽然印度无法被美国完全掌控,作为美国对付中国的工具;但远在亚欧大陆另一端的欧洲,俨然已经成为美国的附庸,并可能成为中美政治角力的舞台。
港媒《南华早报》在5月2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就指出,现在欧洲很可能正在逐渐成为中美两国新冷战的战场。
文中指出,中美两国对欧洲来说,一个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一个是大部分欧盟成员的主要盟友。欧洲会不可避免地被拖入中美的竞争之中。
由于在非洲与拉美等南半球地区,美国已经输给中国,而印太地区很少有国家愿意选边站队,所以欧洲这个中美之间利益关系最复杂的地区,会成为中美两国影响力竞争的焦点地区。
如果中美两国拥有不发生热战的最基本共识,并在未来进行激烈的国际竞争,欧洲就会是中美新冷战的战场。
现在有一些欧洲政治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危机局面,开始倡导欧洲团结一致,但在如何团结上,欧洲清晰地分成两派。
以马克龙为代表的一派主张欧洲应该同中美两国都保持距离,维持欧洲自己的战略独立,自主决定同中美的关系,避免介入不属于欧洲的冲突,不让欧洲成为美国的附庸,以确保欧洲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
而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为代表的一派则主张完全团结起来共同亲美,同美国一起对中国“去风险化”,在美国关注的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以欧洲部分成为美国附庸的代价,获取来自美国的安全保障,威慑中国不敢对欧洲动手。
从目前来看,在北约的阴影下,欧洲短时间内不可能发展起战略自主权,马克龙曾经批评北约已经“脑死亡”,但他现在仍然没有勇气同戴高乐一样脱离北约,因为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美国领导的已经空前扩大自身对欧洲的掌控力度。
如果欧盟继续像现在这样在内部意见不一的情况下向着亲美的道路越走越远,未来欧洲必然要在经济利益和对美政治利益上做出选择,欧盟的分裂会更加严重。届时,倾向于保持独立、维持与中国经济合作的一派与倾向于做美国附庸的一派之间,会爆发严重的矛盾,欧洲就真的成了中美新冷战的棋盘了。
想要避免这种最坏的结果,马克龙的思想对欧洲来说格外重要。虽然现在欧洲还有很多反对马克龙的声音,但马克龙自身已经开始尝试代表欧盟去团结欧洲各国,并主导法国国内的戴高乐主义复苏。
虽然当下成果并不显著,但相对于冯德莱恩来说,马克龙更有远见。在他未来的不断布局之中,欧洲仍然有机会保持自主地位,成为独立于中美的全球第三极,不用再牺牲对华合作利益来换取美国的政治青睐。
布林肯班门弄斧,模仿中国调停冲突讲完美国在亚欧大陆上的地缘战略问题,在节目的最后,我们脱离理论,去看一件美国最近刚刚布局的国际事件。
据法新社报道,5月1日,美国主持了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谈判,试图平息最近有争议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飞地引发的紧张局势。
这一问题是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长期历史遗留问题,双方在1990年与2020年两次因为纳卡地区开战,直接战争导致了大量伤亡,零星的冲突则在几十年间一直不断发生。
近期,这一地区又因为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与亚美尼亚之间唯一的陆上通道拉钦走廊设立检查站之后再度陷入紧张,亚美尼亚认为此举违反了双方谈判达成的停火协议,对阿塞拜疆极为不满。
因此,布林肯在于5月1日主持了这次和平对话。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帕尔特表示,布林肯认为直接对话是解决问题和实现持久和平的关键,美国非常高兴接待两国外长并促进谈判。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则在5月1日对法新社透露,会谈更多的目的是“达成关系正常化协议”,而不是和平条约。
这让人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3月份时,中国促成伊朗与沙特和解,也是直接跳过了促成两国区域停战,帮助两国恢复正常关系。布林肯此举颇有些效仿中国的意思。
这次调解和3月份中国对沙特伊朗的调解确实有很多类似之处。如同中国调解的沙特、伊朗是中国竞争对手美国的传统影响力范围;美国调解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也是老对手俄罗斯的传统影响力范围。而且与沙特对美国不满类似;亚美尼亚也因为俄罗斯处理亚阿冲突的方式,而对俄罗斯感到不满,因而让美国找到了介入调停冲突的机会。
最耐人寻味的是,在布林肯调解冲突后,还留下了一张与中沙伊外长北京会晤时留下的合影出奇一致的合照。只不过一张是“愁容满面”,一张是“喜笑颜开”。
但若从实际来看,布林肯的调停能力似乎与他的野心不相匹配,两国在调解中的氛围远不如中国三月份时调停沙特伊朗时的氛围。到目前为止,仍旧没有任何亚阿两国出现缓和的消息传出。同样是对顽固历史遗留矛盾的调解,中美之间的表现显示出了极大的反差,这让布林肯看起来更像是在东施效颦。
美国之所以在亚阿调解中如此尴尬,根本原因还是美国作为中间人,并不能给二者带来更多好处。
中国调解沙特伊朗矛盾的基础是中国与两国之间都有大量的双边贸易合作,在中国调解沙特与伊朗之后,两国立即开始与中国共同推进去美元化石油结算机制,这使得这次和解给两国带来了关键经济利益。
而美国与亚阿两国没有太多联系,只是趁着俄罗斯影响力减弱的时间点强行在俄罗斯后院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同时美国自身财政问题重重,还要援助乌克兰这个“无底洞”,手头没有太多的资金可以用来为两国创造价值,布林肯能做的无非是以美国自身的民主价值观向两国施压。
如此邯郸学步,不但无法向全球展现美国的和平能力,反而制造出更大的笑话,让全世界都看到这个擅长制造战争的国家对和平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