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必败,这是军事史上千古不变的真理,很多人在这上面栽过跟头。哪怕是向来以扎实稳妥著称的解放军,也曾在解放战争中犯过类似的错误。
解放战争末期,随着福州战役的结束,东南地区已基本实现解放。残余的国民党部队溃退至厦门和金门等地沿海岛屿,企图效仿昔年的郑成功将其打造成澎湖以及台湾的屏障,从而阻挠我军解放台湾,同时也是作为未来“反攻大陆”的跳板。
当然我军显然不会给到国民党这样的机会,决心趁其立足未稳,军心动摇之际,一举夺取厦门和金门,日后面进军台湾扫清障碍。
按照“先厦后金”的策略,我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于10月15日夜间发动了对厦门的渡海登岛作战,并于17日上午完成了对厦门的解放。
速推厦门的成功,让10兵团对后续登陆金门的作战充满信心。在他们看来,金门的防御力量本就不如厦门,再加上厦门失守,金门失去了策应,想来应该是可以轻松拿下。于是他们决定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在10月20日正式发起对金门的总攻。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金门战役从一开始就充斥着各种的不顺利。
首先是由于国民党部队在撤退前的故意破坏,导致10兵团各部渡海所需的船只准备严重不足。
其次是国民党方面紧急派遣第12兵团增援金门,使岛上守敌从原本的2万余人增加到了4万余人。
最后还有国民党方面利用自己的海空军优势,不间断地对我登岛部队进行袭扰,以期破坏我进攻金门的准备。
在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船只的不足,原本被定于20号的进攻时间被一拖再拖。直到10月24日的晚上,金门登岛作战才正式拉开帷幕。
然而此时10兵团的战前准备工作仍旧不够充分。一方面登岛所用的船只仍旧比较匮乏,一次性运载兵力最多仅能达到9000人;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12兵团增兵金门,导致我方对于金门的敌情缺乏足够的认识。
然而就是在这种船只不足,敌情不明的情况下,10兵团仍旧坚持发起了对金门的登岛作战。
24日夜间23时许,10兵团第一登岛梯队约9000人乘坐300余艘木船,按计划分东、中、西三路,朝着金门各岛进发。或许当时谁也没想到,他们这一去居然会是再不复归途。
在前期渡海登陆的过程中,10兵团的战士们可谓是路途多舛,遭遇了很多的麻烦。比如受风浪影响,各部队航线大都发生了偏离,无法在原定地点登陆;再比如因为船只型小杂乱,导致各部队无法成建制地登陆。
不过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凭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及丰富的战斗经验,登陆部队仅用一夜的时间,便成功突破了敌军的滩头防线,顺利完成了抢滩登陆的作战任务。
正常情况,这时候10兵团其实已经称得上是大局已定。尽管前期登陆部队面对岛上的敌军仍然是处于兵力的绝对劣势,但是占据总兵力优势的10兵团拥有滩头基地,后续只需要源源不断的往金门各岛输送部队,那么便可以逐步完成对金门残敌的扫平。
而这也是10兵团一开始便设想好的作战计划,即将登陆部队分批次运输,让船只进行多次往返,以此来弥补自身运力的不足。
然而由于国民党军队此时仍占据海空力量的绝对优势,他们在战斗打响后迅速完成了对海面的封锁,对我登陆船只的返航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最终在敌人的舰炮和飞机轰炸拦阻下,第一梯队的300多艘船到了第二天清晨都还没有返回。这导致10兵团后续的登陆部队以及补给物资无法送上前线,大家只能是看着金门岛上孤军奋战的战友们干着急。
而这时候岛上的敌人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对陷于孤军奋战、后继无援的我军登岛部队展开了围攻。在这种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下,尽管我军战士们英勇作战,但却无法改变失败的结局。
金门战役是我军战史上少有的败仗,金门没能拿下来不说,9000余名战士更是近乎全军覆没。而从整场战役的过程来看,这次失败无疑是在所难免的,因为10兵团打得实在是太急了,以至于犯下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在老王我看来,至少有3个错误非常明显且不应该的。
首先船只匮乏的问题。众所周知,渡海登陆作战,船只乃是首要,总不可能让咱们的战士们坐洗脚盆去打金门吧。而当时由于国民党方面的破坏,我军一直未能筹备到足够的船只,甚至连有经验的船工也是非常匮乏。
而这也成为了后续作战中我军失利的直接原因,如果我军能够一次性完成优势兵力的投送,那么完全就有机会一鼓作气扫平岛上残敌,而不是陷入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困境。
正常来讲,在这种准备明显不够充分的情况,攻打金门就应该暂缓,但是10兵团没有这样做,从而导致了后续的悲剧。
其次敌人增援的问题,起初金门防务是由李良荣第22兵团负责,这是一支被我军给打废了的残军,不仅只有2万余人的兵力,战斗意志和装备水平有限。如果单凭这支部队,是很难抵挡我前期登岛部队的进攻的。
然而后续国民党方面又增兵了胡琏第12兵团,这是曾经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18军,仅剩的一点老底子,在当时的国民党残军里面堪称精锐,各方面实力都不容小觑。他们的加入,导致金门的防御力量被大幅度提升,其中最为直接的便是兵力从2万增加到了4万。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10兵团原本计划的登陆力量明显是有些不够了,他们理应做出相应的部署改变。但实际上10兵团显然没有将12兵团太当回事儿,依旧是按原计划兵力准备,这导致在后续作战过程中,国民党在金门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从而拥有了围歼我登岛部队的实力。
最后是对海空力量的忽视。金门是悬于海外的岛屿群,各岛距离大陆均有数海里之遥,随便一条线都要比渡江来得远,同时也远不是之前的厦门所能比。所以不比此前进行的陆地作战、渡江战役,以及攻打厦门。
攻打金门是正儿八经的渡海登陆作战,其需要对敌我的海空力量的影响,做到一个充分的考量。而在国民党方面明显占据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我军又没有足够反制能力,此时攻打金门是需要从长计议的。至少要保证部队登岛之后,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去完成岛屿的争夺。否则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岛上成为孤军,遭到敌人优势力量的围攻。
客观来讲,以上这三个问题都是金门战役开启之前就存在的,而且是显而易见的。相信任何一位具备基本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而这里面自然也就包括了10兵团的指挥员们。但是他们最终却都选择了无视,或者说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最终导致了战役的失利。
究其原因,无非就那两个字——轻敌。
没办法,那时候我军打得太顺了。想想从渡江战役开始,包括10兵团在内的各部队,哪一个不是摧枯拉朽,追着国民党的军队锤?哪怕是渡海作战很新鲜,但是厦门不也才两天就打下来了?
所以当时很多人其实都已经有些飘了,在他们的一贯认知里面,国民党的部队就是 不堪一击。哪怕他们有所谓的天堑帮忙,那也是白费力气。
10兵团显然也差不多是这个想法,在他们看来金门岛上不过只是一支国民党残兵,压根儿不存在什么反抗的能力。即便后面有着12兵团增援,那样不过是曾经淮海战役中的手下败将而已,他们的魂早就已经丢在了双堆积。
总而言之,10兵团对于金门战役的预估就是很乐观,认为即便是自己的准备有着诸多的不充分,但也应该能够拿下来。
然而最终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他们狠狠的一巴掌,让9000余名英勇的我军战士永远长眠海岛之上。
当然也正是这一巴掌,打醒了当时飘飘然的10兵团,或者说咱们一整个的各大野战军,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骄兵必败”。
于是在后面解放海南的战役中,我们再没有丝毫的轻敌,而是做足了准备,摧枯拉朽,一鼓作气。
所以总结来讲,对于金门战役我们需要辩证来看。一方面这是我军战史一次惨痛的教训,致使9000余名战士永远长眠金门,属于是骄兵必败的典型案例。但另一方面金门战役的当头棒喝,也顺境中的我军打了一针清醒剂,避免了后续更大的损失。
事实上直到今天,我们也依旧要把金门战役的教训时刻铭记。毕竟就在金门的背后,还有着咱们未曾回归的故地。正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如果到了需要动用武力的那一天,咱们一定要拿出最为充分的准备,不给对面以任何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