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饭、二米饭、玉米面发糕、窝窝头,还有伴随着这些主食的清炖土豆、萝卜、白菜、紫茄子。最使人难忘的还是逢年过节的大会餐,炊事班会弄上七个碟子八个碗的。这一顿饭,战友们会吃的得意上好几天。随着岁月的远去,我时常怀念起部队的生活,尤其是对当年在基层连队服役时一日三餐的伙食回忆。
我是1979年11月份入伍来到部队的。那个年代,国家还未完全进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国民经济相对落后,各种物质都比较稀缺匮乏。部队上各种物资的供应条件也一样十分紧张有限。但正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官兵们积极乐观的面对各种困难,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军营里的“人间烟火”。
记得刚到连队没几天,正赶上老兵退伍。送别老兵的晚餐是一顿丰盛的会餐,全连集合在食堂,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菜肴和主食。那是我入伍后第一次搞集体会餐,望着满桌的菜品,我内心既兴奋又紧张,这是我生长到18岁,与生俱来见到的最丰盛的菜肴。
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即将离开军营,退伍回四川老家的一位老兵,他看出了我的局促,热心地给我介绍每一道菜的“背景”。他说,部队会餐是难得的机会,每一道菜都是司务长和炊事班战友精心准备的。有的食材是司务长托关系从地方上搞来的土特产,有的是平时舍不得吃,存放起来的干菜,只有在大家会餐的时候才能摆到餐桌上,这些都是平时很难吃到的“硬菜”。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故事。
那天的饭菜很香,我吃得格外开心。从此以后,我对连队的伙食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关注。我发现,连队里的伙食虽然差一些,时常食用粗粮和清淡的菜品裹腹,但比在家里用来充饥的食品要强的多。连长和指导员时常到班、排找入伍的新兵谈心,总是会询问大家对伙食上有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吃的习惯不习惯。炊事班也会根据大家的口味和需求进行改进和创新。有时候,司务长还会组织大家到炊事班帮厨,体验做饭的乐趣,增进战友之间的感情。
在基层连队,伙食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大家的营养补充身体健康,更是反映了一个连队的管理水平和作风形象。因此,每个连队都会把伙食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让大家吃饱吃好,司务长和炊事班的战友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会根据季节和训练任务的变化,合理搭配膳食,确保营养均衡;他们会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他们会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烹饪技术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烹饪业务水平。
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伙食改善,是在一次帮助地方抗洪抢险任务结束后。有一年夏天,当地连续三天遭到大雨和暴雨的袭击,有两个村庄毗邻一条大河,大水漫出河堤涌尽了村庄,地方政府恳请部队去支援抢险。我们连接到命令,随同全营奔赴抗洪抢险一线。当我们完成抢险任务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连队时,已经是半夜了,可炊事班的战友们却还在等着我们。当我们看到热腾腾的肉丝面条和香气扑鼻的饭菜时,大家忘记了疲劳与困乏,立刻都精神了起来。那碗面条,是我吃过最香的一碗面,那顿饭菜,是我吃过最美味的一顿饭。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了部队,也吃过了各种山珍海味。但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些年在部队吃过的每一顿饭菜,它们虽然简单,甚至有一些粗糙,但却是我军旅生涯中最珍贵的回忆。那些味道,也许并不精致,却凝结了战友之间的情谊;那些饭菜,也许是很平常,也能有饱腹感,却体现了部队对我们的关怀和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常常想,如果有机会再回到部队,我一定要去炊事班帮厨,为战友们做一顿饭。或许,那样才能真正找回那些年的感觉,才能让我的军旅生涯更加完整。
饭菜飘香,军旅难忘。那一碗军旅的“人间烟火”,是我一生中最美的味道。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那些年在连队的日子,记得那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记得那一顿香气扑鼻的饭菜,记得那些与战友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它们是我心中永远的珍藏,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愿每一位当过兵的战友们,都能珍惜自己的军旅生涯,珍惜那些与你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珍惜那一碗军旅的“人间烟火”。它们是你成长的见证,是你荣耀的勋章,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立冬
没有写菜名有点好像差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