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最怕下雨”,大年初九是天公日,为什么怕下雨?

漫悠芸端的事儿 2025-02-06 05:28:44
前言

正月初八被人们称为“聚财日”,这天人们会放生鱼鸟、点灯忌星,也会填满米缸、扶正春联,那么作为一年当中的第一个“天日”,“正月初九”又有什么说法?

俗语常说:“正月初九,最怕下雨”,这究竟是为何?初九这天下雨又意味着什么?

天公日

农谚并非迷信,而是劳动人民通过几千年劳作的经验总结,是智慧的结晶。

相信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印象,每到农历的正月初九,村里的老人嘴里就会神神叨叨地默念:“正月初九,最怕下雨”。

起初,很多人都听不懂这句话的意思,毕竟下雨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民间还有遇水来财的说法。

但其实,在正月初九这天,雨水似乎就变成了“反派”,甚至可以说是不祥之兆。

在民间,正月初九不仅仅是农历一年的第九天,它更是“天公日”,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

玉皇大帝就是现在人口中掌管风雨雷电、雨雪霜露的老天爷,所以正月初九这天就被叫做“天日”。

都说“数”是万物之源,而“数”指的就是从一到十,其中“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

此外,“阳清之气上升成为天,阴浊之气下沉成为地”,而“九”作为最大的“阳数”,它就代表了无边无际的“天”。

所以,同时作为“天日”和“至阳之数”的正月初九,它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尤为重要,其中下雨就是这天的大忌。

正月初九,最怕下雨

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正月初九这天下雨,百姓会受到玉皇大帝的惩罚。

相传,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五,玉皇大帝会亲自降临下界,巡视各方情况,随后在正月初九生日这天返回天宫。

所以,每到正月初九这天,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都会隆重庆贺,民间则会斋戒沐浴、望空叩首,并以三牲、水果来祭拜玉皇大帝,祈愿风调雨顺。

上面提到,“九”为至阳之数,而生日为正月初九的玉皇大帝,就是“火”的代名词。

所以,在正月初九这天下雨,就相当于“水遇上了火”,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而靠天吃饭的百姓,很有可能会承受玉皇大帝的怒火。

不过,从农业的角度来看,正月初九这天下雨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农谚常说:“正月初九晴,春雨贵如油”和“初九若见日,倒春寒必至”,两句话的意思就是:

“如果正月初九这天天气晴朗,那就预示着春天的雨水较少,容易干旱,同时也可能预示着倒春寒的到来,这对正处于生长黄金期的农作物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与这两句谚语恰好相反的则是“初九阴雨绵,春风暖洋洋”,这就预示正月初九这天下雨,春天就会比较暖和,并且没有明显的倒春寒。

虽然正月初九是否下雨对农业生产和历史文化的预示不同,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理性地看待这些传统习俗,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不必过于迷信。

当然,不少人注重心理安慰,总觉得正月初九这天下雨,会让人心里感到焦虑和不安,这时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接好运、添福寿。

注意事项

首先就是俗语“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

“七不出,八不归”意思就是,没有处理好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出门,没有做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回家。

“上九办事一大堆”意思就是,在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日这天,他的心情好,人们出门办事会得到庇护,能事半功倍,所以人们就把初九这天定位“办事日”。

其次,就是“三六九,往外走”和安太岁。

在我国民间,启程必先择吉日,山东各地以农历三、六、九为吉日,忌讳单日出门,但二、五、八诸日不宜离家,所以又称“二五八,好回家”。

安太岁,则是当年生肖冲犯太岁的人祈求平安的方式,它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犯太岁的人去庙里,写上名字、年岁、添上香油钱,委托庙方替自己供奉太岁。

还有一种方法是,年初时在家里用盛米的米桶,围上红纸片,上面写上“太岁星君到此”,之后再进行供奉。

最后,还有两项非常忌讳的事情。

第一个忌讳的就是正月初九这天待人处事要平和,不能与人争吵。因为吵架是一个家庭破碎的开端,在过年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里发生争吵,那就说明这个家庭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阶段,会惹得玉皇大帝不开心。

第二个忌讳的就是晒衣服。因为天空是神圣的领域,而衣物又是人们的贴身之物,必定沾染了世俗的气息。

如果在正月初九这天晾晒衣物,那就如同将世俗的东西,置于神圣的天空之下,属于一种冒犯行为。

总结:

农谚虽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但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劳作人民上千年的智慧,它提醒着人们保持对生活的日爱,对未来的期望。

0 阅读:35
漫悠芸端的事儿

漫悠芸端的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