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说诸葛亮不会用人,谈了三个人的结局,学者都服了

访波的小文欣屋 2023-03-14 16:02:10

历史上一说起诸葛亮,都说是全才,文学、军事、政治、经济、民生、战略等,都是首屈一指。看蜀汉的历史,我们普通人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文学成就《梁父吟》《诫子书》、军事火攻博望、七擒孟获、六伐中原,政治联吴抗魏;经济发展蜀锦,战略上的《隆中对》等。

但伟人在看了三国历史后却说诸葛亮言过其实,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不会用人。许多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不服气,主席谈了三个人的结局,并分析出诸葛亮的失误,众人都服气主席眼光独道,这三个人究竟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小才大用的,骄纵杀了关羽

说关羽是小才大用,可能会有千千万万的读者不服气,那可是关圣人,中华武圣人,不可能有缺点,失败也是因为小人陷害。要是这样理解,那就是太过于神化关羽了,或许受《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太重了。

正是《三国志》中的关羽,才是较为真实的关羽。作者陈寿评价关羽,有万人之敌,然刚而自矜。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关羽武力值暴,领军冲锋无人能敌,但是性格自负,容易骄傲。

从这个评价可以看出关羽只是一员冲锋陷阵的将领,勇武有余,可以单挑任何人,但性格缺少涵养没有韬略,还容易骄傲。这样的性格,是不能做一方统帅的。

所以主席指出,诸葛亮在建议刘备,让关羽代替自己镇守荆州,就其实没有认清关羽的能力在于打仗,而不是搞政治,时间久了,关羽肯定耐不住好动的武将性格,生出事端来,更会得罪邻居。

但诸葛亮还是极力推荐一个只有武力的将军来担任荆州镇守的重任,明显就是小才大用,不仅不会让关羽感到有压力的谨慎,而反助长了其骄傲自大的性格,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最后关羽身首异处,其实都是诸葛亮不会用人的结果。

让参谋人才当武将,错失害死马谡

古代战争都是械斗,肉搏,攻击距离很短,所以致胜的秘密就是人不怕死、勇敢精神,所以武将们多是些粗人,性格粗野凶狠,不打仗就是些流氓。像关羽张飞这些人,都是个性格有缺陷,仇视他人的野蛮人,不讲理的份子。

而马谡是个文弱书生,刘备曾说他只会纸上谈兵,其实就是说他是个很好的军事助手,参谋人才,和赵括一样,理论军事家,但真要拿刀枪去杀人,可能会吓破胆,连冲锋的精神也没有。

主席就指出马谡在街亭之战中,为什么要扎营在高处,其实是他内心害怕失败,恐惧拼杀,就是害怕见血,就心生畏惧,做出的决定,都表现出畏战的心理,缺少战斗意志,一败而溃。这也是常说的书生造反,三年不成的道理。为啥呢?书生谈理论可以,一见血,就害怕了。

这也是诸葛亮用人不明的原因之一,将一个缺管战争勇力,只是个当参谋能力的人,派去做上阵杀敌的大将,当敌人的大刀砍过来,不用砍到,他也吓死了。所以说马谡其实是诸葛亮不会用人害死的。

一计杀全才,蜀中无人用的魏延

传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跟老板时间长了,一定会造反、跳槽,所以诸葛亮一直不喜欢魏延,但刘备很器重,地位比赵云还要高,与关羽,张飞同级,同时派魏延镇守汉中,说明刘备知人善任,在魏延镇守下的汉中,一直稳如泰山。反观关羽镇守荆州,没多久就因大意而失。

但诸葛亮却一直压制魏延的才能,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在北伐中原时,魏延献“奇袭子午谷”的建议。整个计策是由魏延亲率精兵5000,经子午谷,在不知不觉下偷袭长安。

而诸葛亮率大部队,正面出击攻潼关,魏国的重兵肯定放在长安的门户潼门,长安必定空虚,由魏延率精兵攻下,再夹击潼关的魏国大部队,一举拿下北伐的门户长安重镇,但诸葛亮弃而不用。

主席指出,是诸葛亮落后的军事思想和对魏延这个人的个人意见,而弃之用。纵观诸葛亮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春秋时代的对阵对垒,正面对抗,而不懂流动战和游击战。

而遗计杀魏延这件事,虽不可信,但被他人利用诸葛亮的名义,而大家都相信了,说明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是公开的。在魏延死后,蜀中再无能征善战的大将,这才导致在诸葛亮死后,蜀国一直处于防御态势。

结语:

主席对诸葛亮的点评还是一针见血的,我们普通人也只能看一眼热闹,根本不懂如何从现实看本质,就觉得蜀汉的失败,是天时地利,时运不济。

其实这一切都是人为因素,主席就说诸葛亮其实只有其智,未有其实,就是说诸葛亮是个投机的聪明人,而不是一个扎实的军事家,主席说的对。

0 阅读:233

访波的小文欣屋

简介:访波的小文欣屋,坚持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