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科技拓展“副业”:月薪7万招募墨西哥现金贷经理

号猪猪 2025-02-25 05:27:28

作者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在互联网行业集体放贷的背景下,追觅科技也加入了角逐。

近日,据消金界报道,家电巨头新贵追觅科技正在密集发布信贷业务相关岗位,试图布局消费信贷领域。

新经济观察团在招聘网站发现,其招聘职务涉及流量运营、贷后管理及海外市场拓展等领域,其中海外现金贷业务经理月薪最达7万元。从招聘规模来看,追觅科技计划组建的金融团队人数预计超过百人,且重点布局墨西哥、巴西等海外新兴市场,进军消费金融的决心十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体企业跨界路径上,喜马拉雅和货拉拉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2021年,喜马拉雅在冲刺美股IPO前夕,因旗下“喜马拉雅金融”业务涉嫌违规放贷、利率过高等问题,最终撤回上市申请。货拉拉则在2023年港股IPO进程中,因金融业务合规性存疑被监管问询,导致上市计划搁浅。两家公司均因金融业务拖累,错失最佳上市窗口期。

企业前仆后继涌入金融赛道,为何二级市场始终投下不信任票?从过往案例来看,核心问题或在于实体企业缺乏金融风控基因,容易陷入“重规模、轻合规”的陷阱;同时,金融业务带来的短期收益往往掩盖了主业发展乏力的现实,这种本末倒置的经营策略难以获得资本市场认可。追觅科技此次跨界,后续将走向何方?

01

估值超200亿元,月薪7万诚聘海外消金精英

追觅科技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苏州。早期依托小米生态链迅速崛起,随后迅速凭借扫地机器人等智能清洁家电产品打开市场。2019年,公司转型自主品牌,逐步摆脱对小米的依赖,开启全球化扩张之路。在“2024福布斯中国·出海全球化30&30”评选中,追觅科技成功入选“出海全球化领军品牌TOP30”榜单,创始人兼CEO俞浩也荣获“出海领军人物TOP30”奖项。

依托技术创新和产品力,追觅在短短几年内完成多轮融资,资方包括小米、顺为资本、IDG、昆仑万维等知名机构。2021年,追觅完成36亿元C轮融资,创下智能清洁家电赛道融资纪录,成为一级市场的明星企业。

根据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追觅科技估值已达200亿元,跻身全球独角兽企业前列。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据网上公开信息透露,营收或达到150亿元,其中海外市场贡献超80亿元,占比超过50%。作为智能家电领域的”顶流“,追觅的快速成长与技术研发实力和全球化布局能力密不可分。

然而这家以硬件见长的科技公司,近期却将目光投向了消费金融领域。从招聘信息来看,追觅正在组建一支金融科技团队,计划打造AI+数字科技平台,并意图通过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以跨境金融信贷为切入点,构建全球金融服务生态。

其中,追觅发布的“金融科技-商务负责人”职位,月薪达30-50K,职责包括“负责变现业务机构接入、流量获客等商务谈判及后期合作”等,还需“为结果负责”。

此外,公司还在招聘贷后、海外商务负责人、流量商务等岗位,金融业务布局不仅完整,而且专业。其中,墨西哥、巴西东地的现金贷及消费金融业务经理,月薪高达40-70k,意味着追觅科技将在这两地试水现金贷业务。

我们合理推测,追觅科技将以助贷业务为起点,主要扮演流量平台角色。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追觅科技可利用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为当地金融机构导流,从中抽取分成。这种轻资产模式既能规避直接放贷的监管风险,又能快速实现业务规模化。

既然涉足到消费金融领域,那么相关牌照自然不可或缺。未来,追觅科技或许会通过收购相关金融牌照,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考虑到目前该公司在东南亚、拉美、中亚等新兴市场的布局,追觅科技可能会优先申请这些地区的金融牌照,以完善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而这些地区,已经有大量国内金融科技公司率先布局并占领市场份额,追觅科技入局有现成的模式和资源迅速复制。同时,追觅科技在AI技术上的积累,也可能被用于开发智能风控系统,提升金融业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不过,从招聘规模和岗位设置来看,追觅科技的金融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短期内可能以试水为主。公司是否会将其作为战略重点,还需观察后续的资源投入和市场表现。

02

小米、昆仑万维优势加码

追觅科技选择在此时布局消费金融,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与其资本背景、商业模式及行业环境密切相关。从融资历程来看,追觅科技的投资方包括小米、昆仑万维等机构,上述股东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和经验,为追觅提供了天然的跨界优势。

我们先从小米集团入手。作为追觅的早期投资方之一,小米集团在金融领域已有成熟布局,不仅持有银行、消费金融等多张金融牌照,还通过小米金融、天星数科等平台,构建了涵盖支付、信贷、保险等业务的金融生态。

小米的金融业务模式,尤其是通过硬件流量变现的经验,很大程度上为追觅科技提供了重要参考。追觅科技作为小米生态链的早期成员,对流量变现的逻辑并不陌生。

基于追觅科技在流量运营上的经验,很有可能成为其布局消费金融的重要优势。作为一家以智能清洁家电为主业的公司,追觅科技在抖音等平台的营销策略表现出色,通过达人合作、信息流投放和直播带货,成功建立了品牌认知并拉动销量。这种流量运营能力,正是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助贷业务的本质是流量变现,追觅科技在智能家电领域的流量获取和转化经验,可以直接迁移至金融业务。

另一方面,我们再来看昆仑万维。作为追觅科技的另一重要投资方,昆仑万维与追觅科技的关系,远不止于简单的投资与被投资。2019年,追觅科技在资金链紧张的关键时刻,获得了昆仑万维旗下公司5000万元的B轮投资。这笔资金不仅解了追觅的燃眉之急,更开启了双方深度绑定的合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昆仑万维的实际控制人周亚辉与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师出同门,校友关系也进一步为双方的合作增添了更多信任与默契。

众所周知,昆仑万维周亚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曾投资布局多个平台,包括趣店、银客网、随手科技等。尽管后来行业政策变换,但周亚辉仍深度布局海内外头部助贷平台。换句话讲,昆仑万维除了能在资金层面为追觅科技提供支撑,更可以在其金融业务布局上加以战略指导,算是追觅科技天然的“人生导师”。

此外, 从行业环境来看,智能清洁家电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增速放缓,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消费金融作为高利润、轻资产的业务,能够为追觅科技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同时,追觅科技的全球化布局也为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品牌在海外新兴市场的影响力和用户基础,可以快速转化为金融业务的流量优势。

毫不夸张的讲,此时入局消费金融,对于追觅科技而言,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03

消金行业增速放缓

能够看出,入局消费金融并非一蹴而就,追觅科技在资本背景、流量运营和全球化布局上,确实具备一定优势,但消费金融赛道的高门槛和强监管属性,仍然决定了这条跨界之路并非坦途。从行业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已从早期的野蛮生长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市场格局趋于稳定,新入局者面临多重挑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今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虽然庞大,但增速已明显放缓。惠誉博华最新预计,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全年行业规模将在1.3万亿元-1.4万亿元之间,增速将维持在15%左右水平,并有一定概率在之后1-2年内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未来消费金融公司业务竞争压力将加速上升。

与此同时,行业分化加剧,头部平台凭借场景、资金和技术优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头部电商巨头通过多年布局,已在各自生态体系内形成金融闭环,新入局者如追觅科技,很难在短期内复制这种成功。

在此背景下,许多以助贷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南美等海外市场。信也科技、嘉银金科、乐信、滴滴等金融科技玩家,均已涉足海外信贷市场,不少在东南亚、南美等地成长为头部玩家。

在过去,东南亚、拉美地区存在金融基础设施薄弱、人口众多、现金贷需求旺盛,金融科技公司将国内累积的运营策略成功转移到当地,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点第二曲线。

对于追觅科技来说,拥有海外市场经验是入局海外现金贷市场的优势,但由于缺乏金融基因,面对日益严格的金融监管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现状,想要杀出重围并不容易。

再往前看,喜马拉雅和货拉拉的案例一再印证,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往往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喜马拉雅因金融业务合规性不足,导致IPO受阻;货拉拉则因金融业务风险暴露,引发监管关注,最终影响上市进程。可见金融业务的高风险属性与实体企业的运营逻辑存在本质差异,追觅科技想要入局,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8
号猪猪

号猪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