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21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元帅与世长辞。
噩耗传出后,许多老战友和同志纷纷赶往医院送别徐向前,向徐向前家人送上了慰问。
面对众位中央多位领导人,其子徐小岩,提出了父亲临终前留下三条要求。
可让人惊讶的是,中央开会讨论后决定,不能全部同意其要求,这是为何呢?
徐向前一生为党,三条要求却未被全部同意从80年代开始,徐向前的身体就不再硬朗。
虽然还担着国防部长的重任,却也多次遭遇病痛的折磨。
到1990 年,徐向前在医院的时间比在家里要多得多。
当年6月,徐向前就因为肺病住进了医院。
离家前,他深情地看向自己住过的小院子,喃喃道:“这次离开,恐怕就难回来了...”
到医院后,徐向前一边积极配合治疗,一边开始嘱咐自己的身后事。
他对徐小岩等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死后,你们还要永远跟着党走,要做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同时,徐向前将遗愿说给徐小岩和昔日战友李先念,希望他们能传达给中央。
三个月后,徐向前因病与世长辞,邓公、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全来医院送别徐向前。
这时,徐小岩鼓起勇气,将徐向前留下的遗言道了出来:
我父亲留下了三条要求,希望中央能够考虑满足。
第一条:死后不搞遗体告别;
第二条:不搞追悼会;
第三条:将他骨灰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
听闻此言,在场的中央领导,无不被徐帅坚持革命本色的品德感动到落泪。
不过,对于是否答应徐向前要求的问题,各位领导的意见并不统一,故而没有第一时间答应徐小岩。
次日,徐小岩接到了中央的电话。
中央表示,经过慎重决定,将不完全同意徐向前的三条要求,具体安排如下:
将徐向前的遗体告别和追悼会放在一起举行,一切从简处理。
第二徐向前的骨灰留一部分葬于八宝山,剩余部分,则按照徐向前遗愿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听完安排后徐小岩热泪盈眶,连声感谢着党中央对徐向前遗愿的妥善安排。
不过很多人也由此产生疑问:
徐向前作为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为什么提出这三个与众不同的遗愿?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三条遗愿,更显布衣元帅的伟大因为生活简朴,又喜欢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徐向前获得了“布衣元帅”的美誉。
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徐向前出生于落魄的书香世家,父亲是一名晚清秀才,因家道中落,只能以教私塾为生。
可随着徐向前长大,父亲的收入已经不足以支撑一家人的开销。
因此,他在16岁那年辍学去杂货店当学徒。
不过在父母教导下的徐向前已然成了小书虫,因此在当学徒期间,他将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都用来了买书。
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一步步走上革命的道路。
艰苦的童年生活,让徐向前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
不仅在生活上习惯吃五谷杂粮粗茶淡饭,还会自己织毛衣、缝补衣服。
亲手织的一件毛背心,一直穿了30多年,在徐向前看来,元帅礼服也没有自己织的毛背心好看。
因此,徐向前并不喜欢参加程序繁复、且花费多的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
也不希望去世后,继续麻烦国家,为自己举办遗体告别和追悼会。
而是提出将骨灰洒在四个不同地区的遗愿,令人感动不已。
因为这些都曾是徐向前战斗过,且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其中,大别山和徐向前的感情最为特殊。
这里是他展现军事才能的训练场,以及孕育爱情和革命友谊的见证地。
他曾和李先念等人在此地创立了红四方面军,并将队伍发展壮大。
徐向前还邂逅了第二任妻子程训宣,两个有着同样革命理想和抱负的年轻人,共同度过了一段艰苦却幸福的时光。
但可惜的是,程训宣牺牲在了大别山,这也成了他内心永久的痛。
建国后,徐向前一直关注着大别山区人民的情况,还特地请示中央关注老区建设问题。
大巴山是徐向前的成名地。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离鄂豫皖苏区。
他们克服千难万险来到大巴山地区,并建立了川陕根据地。
在大巴山,徐向前率领着红四方面军将士们多次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将红四方面军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八万余人,规模和战斗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与此同时,他们创建的川陕根据地面积达到4.2万平方公里,成为中央苏区外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巴山见证了红四方面的发展壮大。
河西走廊则是徐向前的伤心地。
1936年11月,徐向前带领着21800位红军战士开始西征。
可因为缺乏群众基础、对敌估计不足等原因,西路军最终几乎全军覆没。
如此悲壮的结局,让徐向前这个总指挥永生难忘。
每每和李先念等人回忆起这次经历,他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所以他希望把骨灰洒在这里,去陪伴那些长眠在此的老战友们。
太行山则是129师抗日时期主要活动的地区。
1937年开始,徐向前晋升为该师副师长,和刘帅、邓公一起率部痛击日寇。
他们在这里建立起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并打出了一个又一个著名战役,让太行山成为无数日本侵略者的噩梦。
徐向前将大别山等四地当作抛洒骨灰之所,是因为这里,见证了他的战斗生涯,还曾埋葬着昔日的战友们。
这些地方,同样见证了红四方面军,诞生、成长和强大的过程。
由此可见,徐向前对这支队伍的别样感情。
结语:徐向前的三个要求朴素又充满了感情,是他为革命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
党中央之所以没有完全同意他的要求,完全是考虑到徐向前对人民的贡献需要被记住。
徐公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