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年,朝鲜战场上的战火激烈,第19兵团受命入朝参战,时任司令员的杨得志将军抓紧一切时间开始行动,只为尽快奔赴战场,增援志愿军部队。
一路上,杨得志为了赶路,所停靠站点专门交代不用地方进行接待,只做简单的休整。直到杨得志所乘军列到达天津站,发生了一意外情况。

当时将士们稍作休整,就要继续启程,可就在这时前方传来消息:“前方有人拦军列。”
杨得志顿感不悦,但得知来人是谁时,他的气也便消了一大半。那么拦住他们的是谁?为何敢如此?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经过多场大规模战役,但战火依旧没有停歇,而朝鲜战场上的一举一动,我党时刻关注着,必要时,我军还未入朝部队随时准备入朝参战。
这一年,杨得志将军所率领的第十九兵团已经换上了苏联武器装备,在装备上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组织命令下达,第十九兵团因此入朝参战。
入朝后,紧接着就是第五次战役开始。第十九兵团作为我军强有力的一支部队,参与其中,并在开城至涟川西南地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根据战场时局变化,我军随后展开阻击战。而不要忘了敌军的威胁同样很大,他们有空军、坦克等的加持,当敌军的进攻展开后,对于我军何尝不是猛烈的打击。
但第十九兵团牢牢坚守阵地,终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而后在长达五十天的时间里,第十九兵团奋战在一线,歼灭数万敌军。当然杨得志和第十九兵团在朝鲜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并声名大震。
如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在后勤补给上面临着严重问题,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只得开始向北转移。这时敌军便抓住了有利时机,随即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攻。

敌军的目的也很明确,势必要将我军进行围歼于三八线以南地区。
这时我军自会采取一定行动,而第十九兵团便被委以重任,开始坚守铁原地区。如此也是为我军主力部队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调整部署等。

但要知道19兵团是临危受命,此战的艰险也就可想而知。但在杨得志的指挥下,我军部队在各个要点进行分散部署,形成一定防御体系后,再根据地形修建了工事防御等。

总之他们尽可能地抵御敌军的进攻,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后开始的是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斗,足足十几天的时间里,我军终是抵住了敌军有力的进攻,并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敌军的计划,终是被我军粉碎,而第十九兵团更扛起了重任,为我军主力部队,争取了更多宝贵的时间。

后来杨得志将军还参与指挥上甘岭的战斗,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团结一致,坚持到最后。
而杨得志将军是我军重要的一位将领,在朝鲜战场上他曾是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后来还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所以无论是杨得志,还是第19兵团等其他志愿军部队,他们赶赴朝鲜战场,终是为最后的和平和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志愿军部队入朝参战牵动人心,杨得志作为我军从革命时期走来的将领,与我党很多重要人物都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
当时杨得志接到入朝命令后,那是一点都不敢耽搁,马上集结了19兵团,等一切准备就绪,便乘专列出发。

为了尽快到达,他不想浪费一点时间,如此所到一地,专列停靠的时间很短暂。只是到天津站后,专列却迟迟未启动,原来是天津市委书记黄敬拦住了他。
原本杨得志还有点生气,但当看到黄敬,更多的应该是意外。

杨得志和黄敬的联系应该要说到1943年,当时在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杨得志主管根据地事务,而当时的根据地政委则是黄敬。
我们知道杨得志是征战沙场的将领,说起打仗,他的能力没的说,但要说到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还得说是黄敬,因为他接受过更多的教育,所以在宣传、动员等工作上做得出色。

如此一个主要展开军事上的工作,一个则是生活上的,这样一来,两人可以说搭档得很不错。
后来冀鲁豫边区灾情凸显,杨得志和黄敬自然得为军民生活考虑,由此两人开始讨论生产自救等问题。

同时黄敬将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当杨得志听到可以办合作社的举措后,也深感认同。而后就是一系列举措实施了。
其中群众工作无论何时都是重中之重,他们重视起来,不久此事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且灾民合作社的类型应有尽有,像纺织、打井等都有出现。

这时杨得志和黄敬依旧没有放松警惕,他们后来还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等运动,那么这项事宜更得到了极大地巩固。
此前的难题有所解决,而且还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当地民众的生活便得到了一定改善。

除了当地生产生活上的事宜,当时还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战火没有熄灭,杨得志将军也会继续奔赴战场作战。
还是在与黄敬的默契配合下,他们向敌军势力发起了反击。我军势不可当,三天的时间,日军几十个据点还有威胁重重的碉堡工事,被我军拔除,可以说给予日军部队沉重打击。

国民党势力威胁,杨得志和黄敬一样率部出击。随后一场场激战后,我军取得歼灭敌军数千人的战果。
总之,敌军威胁不断,我军总是奋力反击。在杨得志和黄敬搭档配合期间,他们可谓立下汗马功劳。

直到1944年,杨得志离开了冀鲁豫边区,与黄敬的搭档也由此画上了句号。但他们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那么这份革命情谊也便不会变。

谁承想,这一别就是数年。1951年,杨得志率部赶往朝鲜,途经天津,而黄敬当时便在天津任职。
他得到消息后,便将杨得志的专列拦了下来。黄敬想见一见老战友,当然他也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所以就想着同杨得志打招呼。

黄敬深知时间紧迫,他将携带的吃食和东西交给杨得志后,便与其挥手告别。那一刻,我想他们都想起了过去很多事情,而无论是杨得志,还是黄敬,他们也都深刻牢记着过去的那段时光。
如此,黄敬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重要贡献,后来在天津任职后,也开始投入国家建设工作中。

而后还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将军和黄敬同志都奔赴了不同的岗位,他们始终不变的是为国家贡献,为人民付出。

杨得志和黄敬的革命战友情令人动容,尽管过去多年,他们也都牢记着那段革命时光,而后始终牵挂着彼此。
他们的革命情谊让人感动,而他们的贡献也应被熟知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