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国掠夺的精品小楷,精准度胜过印刷,可惜展示在国外博物馆里

晋韵书斋人 2025-02-19 18:47:17

中国在近代有过一段时间被国外列强侵略的历史,这段时期从清政府流失了大量的历史珍贵文物,损失巨大。其中在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就曾从圆明园掠走大量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是历代搜集和珍藏的书法精华,无奈被列强们抢走,流落在世界各地,至今仍有一部分未得以回国。

其中有一件至今仍陈列在英国某博物馆里,它就是清代的手写小楷,内容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易经》。该作品的小楷字体是清代标准的馆阁书体,而且水平极高,精准度胜过印刷,虽然说不知道是谁写的,但是从字体的精美度看,当是出自清代内府的高级写手。

馆阁体是清代的流行字体,在手写的古籍中经常见到这样的字体。虽然说它们在规范性和标准性方面极其讲究,也能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但是在专业书坛并未被看好,甚至很多人认为它没有艺术价值。然而作为时代性的书体,其代表了那个时代书家们对于书法发展的一种努力和贡献。其意义就在于对书法的基本美和书写性做出了极大的普及。也就是说,这种字体可以写得又快又好看,既美观又实用,非常有利于楷书的普及和传播。

当下的书坛,人们在追求艺术的同时,逐渐离传统书法越来越远,甚至连汉字基本的书写规律都难以掌握。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小楷的时候,是否能够感叹古人在书写上面所下的功夫呢!而我们在追求所谓书法艺术的时候,能否先努力把字写好呢?

4 阅读:317
晋韵书斋人

晋韵书斋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