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佛道修行的几个入口和容易失去的信心

行者啊 2024-10-12 18:11:24

写在前面:本文为阶段性凡夫认知,仅供参考。

一、产生信心的几个途径:

1.实践出真知,多次复现,产生信心。

2.信任、敬重、敬佩、佩服的人说的,习惯性相信。

3.通过课本学习的,无条件相信。

4.某一方面专家说的,选择性相信。

5.道听途说的,将信将疑。

由怀疑到相信的几个典型过程:

(1)印证。

比如,火是烫的。通过一次一次地用手触碰火苗,毫无例外的被烫,由此相信火是烫的。

再如,一开始不相信人性的复杂,活久见,最后都相信了。

(2)学习。

比如,学习1+1=2时,老师拿出一个苹果再拿出一个苹果,就有两个苹果。理论推理如此,实践经验也如此,因此选择毫无保留地相信。

再如,按照某一榜样总结的理论去做,结果成功了。

(3)积累。

比如,在得到最后一块拼图前,一切都还模糊不定,当放上最后一块拼图,呈现出整体画面时,突然豁然开朗。说明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产生成果,在这一点产生突破也是整体发展的一部分。

再如,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同一部经典,得出的结论和感悟有所不同,这与积累的人生阅历、认知水平相关。

二、失去信心的几个因素

1.发现信任、敬重、敬佩、佩服的人言行不一,由此动摇信心,进而怀疑其他言论。

比如,一位敬佩的人总是说遇事要沉着冷静,此人却经常沉不住气,说遇事不生气,此人却脾气暴躁一点就着,慢慢地对这个人就产生了怀疑,当光环褪去,连带着对此人说的其他言论也产生怀疑。

再如,我们看到一些和尚吃喝玩乐捞钱,由此动摇了对佛法的信心。殊不知,这些极个别的“和尚”也只是“凡夫僧”。并非剃发就是僧,穿上袈裟就是和尚。由于一些个别败类的行为,而失去了对佛法的信心,实在可惜。

2.实践后没有效果。

比如,做了数年的广播体操后,身体没有变好,由此失去了对广播体操作用的信心。

3.失去了耐心。

比如,长时间地停留在某一层次无法突破,丧失了信心。“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岂不可惜。

三、修行的几个入口

“信为道源功德母”,如果坚信不疑,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则接近大道。信自己本具佛性,与佛无二无别;信有极乐世界,可十念往生。

修行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内容就是采用各种方法去增强信心,“一切法皆是佛法”,如何增强信心,可以参考文章第一段所列的几种途径。

人生而不同,基因有差别,生存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也有差异,因此对于不同人而言,信、愿、行三者的强弱并不相同。有人愿力足,可从愿力入手;有人信心强,可从信心入手;有人行动力够,可从行入手。

1.由信而愿、行。

信难行易。信是最难的,增一份信心得一份利益,如果一开始就有足够的信心,剩下的行就相对容易,两者相辅相成,愿力随之增强。

那些农村里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太们,他们可能不懂各种宗派的理论,对佛法也说不出太高深的理论,然而就凭着一句佛号几十年不中断,最后也能成就。说明对信心足的这部分人,理论显得并不重要。

2.由愿而信、行。

神通敌不过业力,业力敌不过愿力。世俗也说“千金难买我愿意”。愿望的特点是容易产生,同时很难改变。很大一部分人由于厌倦了现状、恐惧失去、对未知的好奇,而产生改变的愿望,愿望就是动机,由此展开行动,伴随着产生信心。

3.从行而信、愿。

有一部分人根据自身验证过的成功经验,在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虽然信心不足,然而基于试一试的心态,他们会先按照成功案例去实践,“从行持到理持”。事实证明,只要方法正确,实践将促进对理论的理解,同时增强信心,由此再增强实践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比如,有人想学骑自行车,他可能从推自行车开始,通过观察别人怎么骑车,请教别人怎么学骑车入手,当得到“自行车向哪边倒,车把就向哪边拐”的核心原则后,开始不断地尝试,又在过程中总结提高,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终于学会了自行车。实际上,一开始他只知道“车向哪边倒,车把就向哪边拐”,而不知道这样做的是通过找回重心重新取得平衡,更不清楚其中的物理学原理,只是通过训练而学会了。这样学会自行车的不在少数,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例子说明对于执行力强的人群,即使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前人的示范,直接从行为入手,也是重要的修行入口之一。

对于从行入手,念佛不失为一个重要选择。

再次强调,此文为阶段性认知,仅供参考。

0 阅读:8

行者啊

简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