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是真讨厌叶澜依吗?非也非也!看她如何问话苏培盛便明白了

兜兜历史迷本人 2025-02-20 14:39:49

叶澜依是《甄嬛传》中最拽的拽妃,一个连甄嬛“都自愧不如”的人。

因为叶澜依即便是被迫成为雍正的妃嫔,但她还是保持自己的本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雍正正在为甄嬛离宫而抑郁寡欢,后宫的那些妃嫔谁也不想宠幸。阴差阳错在训马场见到了一个跟已经去世的华妃年氏一样性情风采的女子,便将其封为答应直接带回宫。

因为叶澜依的出身太低,行事又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即便是主动示好的妃嫔叶澜依也不放在眼里,所以不仅太后不喜欢,合宫的妃嫔也没人喜欢她。

若是放在旁的宫女或者是驯马女身上,能够被皇上看中,早就高兴地烧香拜佛了。

但是叶澜依偏偏不稀罕,因为叶澜依的心里只有果郡王允礼。

叶澜依作为出身低贱的驯马女,其身份尚且连辛者库宫人都不如,即便是病入膏肓也无人心疼、顾及,但是被心地善良、风流倜傥的果郡王给救了。

果郡王是一个文武全才,京中多少贵女都将其视为梦中情人,想要嫁给他。

更何况是叶澜依呢?

从那时起,叶澜依的心里便只有果郡王。

即便成为雍正的妃嫔还是心里只有果郡王,每次侍寝后叶澜依都会吃避孕的药,不想为雍正生儿育女。不管是见到谁,都是板着一张脸,只有在见到果郡王的时候才会露出笑容。

因为甄嬛是果郡王一生所爱,叶澜依一开始将其视为负心人,但是在与甄嬛接触的时间久了,便开始帮甄嬛一路打怪。

尤其是在得知弘曕灵犀是果郡王的孩子后,叶澜依更是豁出命来保护这两个孩子。

不惜用朱砂这样的慢性毒药,来害死雍正。

最终叶澜依对雍正说了这样一句话:“皇上你不知道温柔刀,刀刀割人性命吗?”没过多久雍正便去世了,四阿哥弘历登基称帝,甄嬛成为独一无二的皇太后。

而叶澜依已经了无牵挂,割了手腕追随果郡王允礼而去。

在整部剧中,太后从未见过叶澜依一面,几次提到叶澜依也都是露出鄙夷的样子,很是厌恶。但是太后当真真的厌恶叶澜依吗?

我们只是被表象所迷惑了,太后所谓的鄙夷不过是做给皇后是满宫的妃嫔看的,因为太后想要保住叶澜依,只能这样做。

雍正在去训马场散心的时候,一眼便相中了正在训马的叶澜依,让雍正想起了昔日张扬跋扈的华妃年氏。雍正虽然忌惮年羹尧,但却是真心喜欢华妃,但是碍于华妃是年羹尧的亲妹妹,又在宫里为非作歹多年,雍正不得不在除掉年羹尧以后,让华妃倒台。

其实按照华妃的所作所为,直接处死都不为过。

但是雍正对华妃有感情,也有愧疚,只是将其降为答应,连翊坤宫还允许华妃一直住着。若不是华妃指使人放火烧碎玉轩谋害甄嬛的话,华妃是不会死的。

华妃死后,雍正一直对华妃念念不忘。

而叶澜依便是最好的证明,雍正见到叶澜依的第一面,便喜欢上了叶澜依身上的桀骜不驯的性子,这跟华妃颇为相似。

既然没有了华妃,有一个酷似华妃的妃嫔做替身也是好的。

哪怕雍正知道叶澜依的出身有多低,也不在乎!

当然雍正也很清楚,像叶澜依这样出身的女子,若是入宫的话必然会引得合宫不满,所以一直没有告诉太后与皇后。按照大清的规矩,皇上若是纳宫女或者是辛者库宫人,甚至是像叶澜依这样出身的女子为妃的话,需要皇后或者是皇贵妃、内务府的推荐才可以。

雍正很清楚皇后得知的话,一定会阻拦,所以便先斩后奏,能到生米煮成熟饭后,直接将叶澜依带回宫。

不过“姜还是老的辣”,太后先皇后一步得知叶澜依被封为答应的消息,便故意当着皇后与齐妃的面,将苏培盛叫来问话。话里话外的嫌弃叶澜依,但实际上呢?

当真不是嫌弃,而是在给皇后与齐妃做心理疏导,保住叶澜依。

太后问苏培盛:事情是悄悄做的,但是人迟早是要入宫的,早晚都会住到宫里来,皇上还打算瞒多久?紧接着太后问苏培盛:皇帝已经回宫,新人是不是跟着皇帝一起回了宫?

既然太后叫来苏培盛问话,必定是已经知道叶澜依已经入宫,但还是当着皇后与齐妃的面问苏培盛这个问题,便是故意的。就是想要给自己的亲儿子雍正一个台阶下,更是给叶澜依一个入宫的理由。

因为太后很清楚,叶澜依这样不明不白的入宫,还没有事先告知皇后,实在是荒唐,更是有违祖制。若是太后不提前给皇后做做工作的话,按照太后对皇后的了解,必定会做出一些伤害叶澜依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太后担心皇后会因为叶澜依的入宫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万一惹怒了雍正,不管是被幽禁还是被废后,都是太后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因为太后极为看中那拉氏一族在后宫的利益,若是皇后宜修倒台的话,那拉氏一族便再无人能主持后宫。作为后宫的女子,哪怕是尊贵的太后,也要时时刻刻想着娘家。

后宫中不管是位份低的答应常在,还是尊贵的皇后、皇太后,其自身的尊荣都与家族息息相关;她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家族的利益。

所以她们争宠是为了自己,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家族。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如懿传》中的孝贤皇后富察琅嬅?

两个嫡子全部夭折后,只剩下女儿和敬公主,所以并不舍得和敬公主远嫁科尔沁。但是爱新觉罗家族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联姻是重中之重,科尔沁已经向乾隆求娶嫡公主,除了太后的幼女恒娖长公主符合条件,就是孝贤皇后的嫡长女和敬公主最合适。

人人都知道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联姻的好处,所以富察氏一族便给孝贤皇后施压,让孝贤皇后同意和敬公主下嫁科尔沁。

即便孝贤皇后再不情愿,面对家族的压力,也不得不答应。

这便是那时候女子的无奈与悲哀,即便是心中再不情愿,家族的利益永远比亲情重要。

太后之所以如此做,其实就是想要皇后安分守己,不要拿家族的利益做筹码,坏事做尽。

所以太后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表面上看是太后喊来苏培盛问话,实际上是在告诉皇后叶澜依的事情,让叶澜依入宫变得名正言顺。叶澜依突然入宫,总归要有人告诉后宫才行。

在太后问话苏培盛的时候,皇后一脸茫然地问:什么新人?臣妾怎么不知道啊?

太后接下来的话才是老狐狸:

皇上是觉得你贤德好性子,只会赞同,不会反对,所以什么样的人都敢往宫里带。

太后此话的目的就是要故意抬高皇后,说皇后贤德。其实太后比谁都了解,皇后压根跟贤德不沾边,心狠手辣。但是太后又不得不这样说,将皇后托得高一些,这样皇后对叶澜依之事骑虎难下,无话可说。

其实太后心里想的是:既然我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若是再阻止叶澜依入宫,不就是说自己不贤德吗?皇后想要母仪天下,就需要树立贤德的表象。

齐妃是《甄嬛传》中情商最低、最没心眼,还最容易被人利用的一位妃嫔,虽然有三阿哥这位长子在手,还在雍正登基时便是妃位,妥妥的起点非常高;但是她愣是将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所以,也就这样像齐妃这样的人,才能在太后与皇后玩心眼的时候,问出这样没水平的话:左不过就是身份低贱一些,就跟以前的“妙音娘子”一样,是低贱的宫女出身;即便是再差,也就是跟胤禩的额娘一样,辛者库出身而已。

太后听到齐妃的话,表现得很是鄙夷,接下来说的一番话,更是在给皇后与齐妃等人做心理疏通工作:辛者库宫女好歹是官奴的后代,这回皇帝选的可是,多才多艺百骏园里训马的训马女。

太后的话还有表情,很明显就是看不上叶澜依这位驯马女出身的叶答应。

但是太后是当真看不上吗?

太后作为后宫生活几十年的老人,很清楚宫里的妃嫔出身很重要,但是有时候又没有那么重要。只要是皇上喜欢,能生下皇子;皇子若是争气能继承皇位的话,即便是这位妃嫔出身再低,都能被尊为太后。

太后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例子:出身包衣,但照样成为太后;

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更是如此,出身汉军旗,入宫只是一个最低位的格格,因为生了一个好儿子玄烨,得以成为太后。

所以太后压根不是看不上叶澜依的出身,而是在稳定皇后与诸位妃嫔的情绪。

试想一下:作为母亲,自己的儿子突然带了一个女孩回来说要纳为妾室,此事正房还不知道,作为一个优秀的婆婆,即便是心里向着自己的儿子,也会在嘴上埋怨儿子几句,表面上站在正房(儿媳妇)这边,替正房说话。

当儿子的不懂事,作为母亲,又作为婆婆一定要明事理,这样家里才能安稳。

另外太后故意看不起叶澜依的身份,还是为了让皇后与齐妃等人放心:叶澜依出身实在是太低,压根不配成为你们的对手;即便是将来生下皇子,也高不到哪儿去,你们不必在叶澜依身上费心思。

苏培盛作为雍正身边的人,打小就生活在宫里,自然一眼便能看出来太后意欲何为。但他作为雍正身边的大太监,自然也很忙,并不想参与太后与皇后之间玩心眼的事情,便想着赶紧交了差,回乾清宫去。

便告诉太后:回太后,这会儿人已经入宫了;皇上整日牵挂着,便封了答应接入皇宫了。

太后便问道:安排住哪儿了吗?

苏培盛照实说:还没定下来,不过叶答应想要一个清净人少的地方。

太后接着又表现了自己对叶答应的不满:你们听听,这才刚入宫便开始提要求。

可以说太后将自己对叶澜依的厌恶表现到了极致,太后此举就是要告诉皇后自己有多厌恶叶澜依,即便是皇帝再喜欢也无用。太后此举,就是想要让皇后不要那么心里不平衡,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紧接着苏培盛说道:皇上让叶答应先住在养心殿的偏殿。

要知道养心殿是皇帝专门居住的宫殿,妃嫔是不能随意居住的,即便是甄嬛再得宠都没有直接住在养心殿偏殿的时候。可见雍正对这位叶答应的偏爱绝非一般,太后直接表示出对皇帝做法的不满:

这怎么能成呢?就将哀家寿康宫后边的春禧殿打扫出来,让叶答应住。

表面上太后是不满,实则是在想办法保护叶澜依。只有叶澜依住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皇后才不烦肆意妄为。等来日叶澜依生下皇子公主,地位便稳了。

其实太后也是想要随时随地知道叶澜依的情况,毕竟太后不了解叶澜依,担心皇帝会吃亏;若是能将叶澜依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能够很快了解叶澜依的底细。

随后太后又说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她不是喜欢清静吗?没有比寿康宫一带更清静的了。就让她在哀家的眼皮子底下,也不怕她耍什么花样?

太后此言,乍一听是:她叶澜依休想要狐媚惑主,我是第一个不容她的人。

但实际上太后是在告诉皇后:你不要想着害叶澜依,你要做什么我可都看着呢!

殊不知皇后想要对叶澜依下手,其实不必经自己的手。齐妃便是最好的工具人,齐妃在皇后一番挑唆下,直接给叶澜依送去了一碗汤药,只要是叶澜依喝了,便永远都不可能怀孕生子

其实叶澜依很清楚齐妃送的是什么,但是她压根不想要为雍正生孩子。若是能喝下齐妃这药,日后便无需再吃避孕的药,也可以正大光明地不要孩子。

那么,太后为何要在叶澜依身上费这么多的心思呢?

自从甄嬛因为伤心自己一直都是纯元皇后替身后,便在生下胧月公主三天,便离开皇宫前往甘露寺带发修行。

虽然雍正放甄嬛离开,但实际上一直在心里很不舍。

甚至有一次在安嫔的宫里时,竟然因为思念甄嬛而直接病倒。

而且从甄嬛离宫后,不管是敬妃还是端妃都不愿意与皇后为敌,也没有与皇后为敌的必要。所以皇后一家独大,后宫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皇后一人说了算。不管是哪位妃嫔受宠,还是哪位妃嫔怀孕,都被皇后一人掌控。

安嫔与祺嫔是最受宠的两位妃嫔,但此二人都追随皇后左右。

安嫔一直在喝避子药,没有皇后的允许不敢怀孕;

祺嫔出身高,皇后自然不敢直接强迫祺嫔喝避子药,所以便赏赐了祺嫔一串含有大量麝香的红玛瑙,祺嫔为了显摆皇后对自己的恩宠,十日里有九日都带着,时间久了祺嫔便再也不態怀孕生子。

对于皇后而言,只有没有皇子的妃嫔,对自己才没有威胁。

至于其他的妃嫔,连侍寝的机会都少得可怜,怎么可能会怀孕呢?

皇后是太后的亲侄女不假,但是太后首先是雍正的生母,孙儿祖母。

雍正多年一直没有皇子公主出身,最着急的莫过于亲母——也就是太后。

所以太后必须要想办法,让叶澜依入宫,压一压皇后,更想让叶澜依生下一儿半女的,哪怕是公主都是好的。

其实后来太后之所以同意甄嬛怀孕回宫,也是一样的道理。

只可惜齐妃被皇后利用,硬生生地断了太后的念想。

太后是皇后宜修的亲姑母,自然想要保住宜修的后位。但是太后格局比皇后要大,她很清楚皇嗣对于大清对于皇帝的重要性,皇子数量少,那么雍正将来选皇储的选择便小。若是将大清交到一个昏庸无道的人手里,便是最大的罪过。

更何况太后是雍正的生母,亲生母亲哪有不心疼自己的儿子的。

自从华妃去世、甄嬛离宫后,合宫上下没有一个让雍正宠爱喜欢的。

雍正整日抑郁寡欢,作为生母,这些太后都是看在眼里的。

难得叶澜依能得到雍正的宠爱,太后又怎么会阻拦呢?

但是太后对皇后宜修太了解了,只有自己表现得越讨厌叶澜依,才对叶澜依有好处。

或许皇后至死都没有想到:原来自己的姑母并没有厌恶叶澜依,而是故意而为之。

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

0 阅读:30
兜兜历史迷本人

兜兜历史迷本人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