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不足一直是AR/VR显示中想要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的AR光源中有多种方案,比如Micro LED、LCoS、DLP等,尽管Micro LED在亮度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制造工艺还不成熟。总的来看,目前AR中高亮度解决方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为解决AR显示的亮度不足问题,奥地利微显示公司VitreaLab决定从背光技术层面,改善现有的显示模组方案,并在Display Week 2023展示了一款激光背光方案的LCoS,他们称其为Quantum Light Chip。
Quantum Light Chip是一种集成光子电路,可在微尺度上控制激光。每个芯片还包含数千个微型光波导,结合纳米压印微光学元件后,可控制复杂的二维激光束阵列。特点是支持RGB彩色显示、色域提高50%,亮度更高。
VitrealLab希望激光源取代漫射背光源,可分别应用在AR、VR产品中,可搭配LCoS、LCD等光源。为进一步了解VitreaLab背光技术,我们将分别从AR和VR两个方面来了解其优势。
AR显示方案激光是理想的LCoS光源,尽管有一定光线干涉、光斑问题,但可以实现很好的自由变焦、动态波束控制。据青亭网了解,VitreaLab的光机(Quantum Light Engine)由量子光芯片、偏振分光棱镜(PBS)、PCB电路板组成,可以和AR眼镜腿集成。
细节方面,VitreaLab将激光、微镜、光波导结合,可输出大量微激光束阵列。每个激光束可独立控制,作为LCoS、LCD的背光意味着不显示内容的像素可关闭,节省电量。
通常,基于投影的AR眼镜光机有两大组成部分:投影模块和光学模组,其中投影模组负责生成图像,而光学模组则负责显示图像。理想的光学模组有三大特征:轻巧紧凑、最好是一块玻璃(或其它材质)模板、可扩瞳。瞳孔扩展功能是实现大视场角的常见方式,但由于图像被复制多份导致整体的光学效率非常低,综合光损严重,需要搭配极其明亮的光源,才能实现足够高的入眼亮度。
目前,已应用于AR眼镜的投影模组主要有三种方案:LED背光LCoS、LBS、Micro LED,优缺点明显。LCoS是反射式显示技术,使用液晶控制光的偏振来生成图像,基于LED背光的LCoS已经是比较成熟的AR显示技术(Avegant、HoloLens 1、ML1),尽管图像质量和刷新率出色,但在尺寸、亮度上有局限,而且所有像素都需要持续点亮,实际使用率只有10%,比较费电。
LBS方案的优势是体积小、重量轻,不用点亮所有像素,比较省电,亮度明显高于LED背光LCoS,但分辨率、刷新率低,整体图像质量差。
而Micro LED虽然方案优势明显,但目前技术还不成熟,次像素尺寸还不能满足AR的需求(需要比LCoS小3倍)。该方案的优点是亮度非常高、外形紧凑,缺点是现阶段缩小次像素尺寸后,会造成亮度和效率降低。
左:LBS、右:Micro LED
VitreaLab GmbH示意图
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同时实现小尺寸、高亮度、高效率、高分辨率、鲜艳色彩、低成本的AR投影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VitreaLab采用量子光芯片来取代LED背光,该芯片基于硼硅酸盐玻璃,并叠加了纳米压印层来提取光。简单来讲,量子光芯片看起来像是一小块玻璃,由于侧面集成了RGB激光二极管,该芯片表面可输出密集的激光束阵列。
从光路上对比,LED背光向多个角度输出光线,在AR眼镜中难以控制,而且色彩在空间上是分开的,需要额外的组合机制。而量子光芯片在不到10°的锥形范围内发光,RGB三种颜色可以很好的组合,意味着更大的亮度、更小的空间占用率。
相比于LED背光,量子光芯片的一大特点是输出光更容易准直,集光率更低。原因是LED发射的光线发散,而激光源发射的光线更集中,可以被透镜完整收集,光学效率比LED更高。
常见的LCoS的能量转化率低,即使在显示黑色图像时,白色背光也在发光,因此效率远低于Micro LED等自发光技术。而激光背光可轻松控制像素,实现局部照明效果,进而更加省电。也就是说,只有AR图像是明亮的,周边没有显示图像的区域没有明显的色彩,可以更好的透过外部环境光。
由于自发光性、高亮度,Micro LED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AR显示技术。但现阶段,LCoS比Micro LED在制造上更加成熟,尺寸也足够小巧,结合激光背光也能实现高亮度、高光效。VitreaLab还计划,今年稍后展示更高分辨率、更高效的AR显示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激光显示的一大难题是散斑问题(speckle),这是一种连续性图像伪影,外观呈颗粒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VitreaLab尝试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快速转动激光束,缺点是效果不够好,视觉舒适度差。另一种方案则是主动抑制散斑,将单个激光束转化为数百个密集的光束,这大大降低了散斑现象,将散斑对比度从30%以上降低到5%以下,不容易被肉眼察觉。
VR显示方案在VR场景,VitreaLab GmbH推出了激光LCD的方案,特点是入眼亮度大于10000尼特(宣称在输出相同数量光子的情况,比LED背光亮80倍),占空比为10%,色域大于99%,视场角大于110°,分辨率大于60PPD,支持多焦距调节,具备高能效。
VitreaLab指出,如果使用正确的背光,高分辨率LCD也可以满足Meta提出的视觉图灵测试,同时预计:激光LCD在多次迭代后,预计2025年在消费级VR设备上批量应用。
LCD为非自发光显示技术,原理是在液晶层后面加入强光源(背光),如果用量子光芯片取代传统LCD的LED背光,则可在不改变液晶层的情况下大幅提升性能。激光背光更容易让光束准直,意味着集光率更低,这对于VR很重要,可以实现更好的光学效率,产生更少的杂散光。
简单来讲,在LCD屏幕上,VitreaLab希望通过激光来降低背光源透过液晶层的光损,从而实现更高的入眼亮度。
在光损和入眼亮度方面,现阶段,LCD光效约1-2%,VitreaLab的目标是入眼亮度达到1万尼特。目前,VitreaLab最新的背光源峰值亮度约50万尼特,后续通过优化激光二极管数量和效率,亮度有望在一年内提升至500万尼特。
Micro OLED在VR中应用的优势也比较明显,比如更高分辨率等。对比来看,激光LCD方案会产生更少的杂散光、且能源效率高。如Micro OLED(效率1125nit/W)结合Pancake的功耗降至110nit/W;而激光LCD结合Pancake的入眼效果就高达效率2550nit/W,是Micro OLED的22倍。
入眼亮度方面,对比现有VR显示产品:Quest 2为100nit、PS VR2为265nit,VitreaLab宣称Pancake方案入眼2000nit,结合全息方案可高达1万nit。
此外,VitreaLab还可以实现在三个或更多深度切换焦距,不过可能会增加显示模组的体积,预计2024年三季度对外展示。
参考: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