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参观的简牍,藏着中国首次大一统的“秘密”

政知见 2024-11-06 20:22:20

据新华社报道,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详细了解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

这是总书记此次湖北考察的第一站。

云梦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史前时期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置县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是一个地域小县,是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县,是西汉“赋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笔下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里也是一个文物大县,有“简牍之乡”之称。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出土了五批七种战国秦汉简牍,为研究楚秦汉嬗递、秦汉大一统进程中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填补了传世文献的诸多空白。

△云梦县博物馆

简牍是纸张发明前中华民族重要的书写载体。

在云梦出土的简牍中,最为知名的是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12月,云梦县城西郊的火车站睡虎地岗地上开挖水渠时,意外发掘出土12座战国末期至秦代的墓葬。

在秦墓11号出土了大批竹简,所载内容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和乙种等十篇,涉及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其中《秦律十八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古代法律文献,从农业生产到仓库事务,从货币管理到驿传供给饭食,都有明确规定,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制文明。

经过专家学者对竹简上的文字进行研究考证,墓葬主人叫“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是一名秦吏。墓中的1155枚竹简,皆为“喜”在生前摘抄、记录的“工作笔记”。

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秦简,长眠地下二千多年的封尘记忆自此打开。

从战国七雄到秦国一统的历史瞬间,都被“喜”用4万多个工整的秦隶记录了下来,为今人了解秦大一统历史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独特视角。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介绍,睡虎地秦简是目前为止公布全文字数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秦简,对研究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史、官吏制度、农业生产、工商业发展、文化面貌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

1975年至今,云梦先后出土了秦至汉初简牍八批次3000余枚。其中还包括一份中华“第一长文觚”。

2021年9月,在云梦县距离睡虎地秦墓以西约3000米的郑家湖墓地,再次出土了一份简牍类文物——“中华第一长文觚”。

觚(gu,一声)是周代的一种酒器,形状类似长颈瓶。

郑家湖的这件木觚造型独特,是用一截圆木竖着剖开做成,长34厘米,宽约4厘米,觚四周还有七个削平的棱面,六个面都有文字,写着约700字的秦代隶书,讲述了谋士“筡”接受楚王任命,作为外交使节前往秦国游说秦庄襄王,希望他能停止穷兵黩武,坚持周礼所崇大义的故事。

该木觚年代最早,觚文篇幅最长,涉及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古代史等诸多领域,为探究春秋战国之际的重要史事、研究秦隶提供了宝贵的文字材料。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我国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40项世界文化遗产及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国。

文明研究阐释一直在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古国时代文明内涵的认知,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

现在,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833家,免费开放率超91%,2023年共举办4万余个陈列展览、38万余场教育活动,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建成55家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80家立项单位,三星堆、石峁、殷墟、七个星佛寺等一批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成为文化传播、文明传承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文物保护研究利用。

今年下半年以来,在甘肃、陕西、福建、安徽等地考察时,每次总书记都前往文物保护单位调研。

此次在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说,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要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

资料 | 新华社、央视新闻、湖北日报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9

政知见

简介:观政识局,知行见远。北京青年报旗下时政类移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