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刽子手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论教士怎样祷告也不能解脱

石中毛 2025-04-15 10:06:00

刽子手们已经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论他们的教士们怎样祷告也不能把他们解脱。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恩选集》.第二卷.)

刽子手,就是杀人的职业,以杀人为生。但是,刽子手其实只是“执行者”,是“上面”有人让他杀人。所以,“指示”杀人的人,更阴险、罪状更大。但“上面”下令杀人,刽子手可以不杀人,让他自己去杀。然而,刽子手是以杀人为生的人,怎能不杀人。

所以,这两种人,可以通称为“刽子手们”。刽子手们杀了人,帮闲的进行“洗地”,用拖把洗去血迹,说昨天举行了“玫瑰晚会”,所以有点红。但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明白他们是杀了人,“刽子手们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们的“教士”开始祷告,但怎么也抹不去杀人的事实。

刽子手为什么要杀人?被杀的人,未必和他有什么仇怨。但是,除了像曹操,心血来潮、梦中也要杀人,更多的时候,是有的人妨碍了刽子手的利益。有的人指责刽子手,说不要杀人了;但刽子手是以杀人为职业的,不去杀人,刽子手就“失业”了,所以刽子手毫不留情地杀人,并且让儿子继承他的职业,世世代代杀下去。

就像南京大屠杀,30万人被无辜屠杀,他们犯了什么罪?刽子手杀人的时候,他们也许感到很“痛快”,体现了“征服的霸道”。但是,对于那种兽行,有良知的人,会有效的辨别,不是“人”干的事。后世诸人,为了逃脱罪责,说“没有那样的事”。还有的中国人,把日本战犯牌位供在寺庙,然而,不管汉奸如何“供奉”、祷告,日本人的罪责永远解脱不了,只会遗臭万年。

这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让人活”,让那些民众活下去;另一种态度是“让人死”、把那些民众“杀了”。出于人性恶,或者自己曾经受过伤害,于是,就看着人不顺眼,“杀了吧”。所以,就下令“杀人”,挥动刀枪,把人统统杀了。

有的时候,也是出于“嫉妒”杀人,自己的儿子生病了、死亡了,看到那些年轻人,活蹦乱跳的、风华正茂,就感到嫉妒,就下令把这些年轻人杀了!所以,这个“嫉妒”心理,确实害人,人应该宽宏大量,不要嫉妒人,尤其不要仇视那些正处芳华的年轻人;让他们活,而不是把他们杀了。

按理说,“杀人偿命”;但是,在某些时候,有的人手里握有“权”,所以,杀了人就杀了人,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而且,还书之竹帛,歌颂杀人者的丰功伟绩,正可谓“屠万人为王”。

所以,作为个普通人,能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被杀掉,已经是“万幸”了。但是,如果看淡生死,“民不畏死”,也就是说,不怕死;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死都不怕,还怕其它吗?统治者无非是用死亡来震慑人民,当人民不怕死了,也就无所畏惧了。

当社会里的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都不惧怕死亡了;那么,事情就好说了。来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时日曷丧,予与汝皆亡”,“挨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准备赴死,不要说“把皇帝拉下马”了,就是杀了皇帝,也就是死而已。

有一位屠夫,一生杀了无数猪羊鸡牛,晚年得了绝症;世人分析说,他之所以得绝症,是杀了太多的生灵。杀戮动物,尚且如此;人是万物的灵长,能随便杀吗?所以,杀人的刽子手会下地狱,无论怎样祷告也不能解脱。

0 阅读:6
石中毛

石中毛

争取让阅者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