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中国网友调侃:“论‘自古以来’,西班牙人可比我们积极多了!1513年,一位西班牙探险家庞塞·德莱昂激动地将其(墨西哥湾)命名为“中国海”(Mar de China)。”。
最近,国际一则“改名”闹剧刷屏网络,美国总统特朗普大手一挥,签署行政令将“墨西哥湾”改名为“美国湾”,理由是“听起来更美国”。墨西哥总统辛鲍姆闻言“忍不住笑了”,直言这不过是“美国大陆架部分的自我安慰”,全世界依然会叫它墨西哥湾。然而,这场改名风波背后,却藏着一个连特朗普都想不到的冷知识:早在五百年前,这片海域竟被西班牙人称为“中国海”!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高调宣布更名,称墨西哥湾是“美国不可或缺的财富”。然而,美国亚拉巴马州莫比尔市的墨西哥湾国家海事博物馆却犯了难。馆长凯伦·波斯哭笑不得:“所有展品说明、文献资料都得改,这笔钱谁来出?”。更讽刺的是,博物馆的驻馆历史学家约翰·斯莱奇翻出史料打脸: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庞塞·德莱昂首次抵达这里时,误以为找到了通往亚洲的航道,激动地将其命名为“中国海”(Mar de China)。
这个“中国海”的称呼,如今看来既浪漫又荒诞。16世纪的西班牙人带着对东方黄金与香料的幻想,将一片与亚洲毫无关系的水域冠以“中国”之名,堪称地理大发现时代最著名的“乌龙”之一。斯莱奇调侃道:“如果特朗普真想改名,或许‘美洲湾’更合适,但‘中国海’?他肯定不喜欢!”。
墨西哥湾的名字,从来不是一成不变。西班牙人叫它“中国海”“新西班牙湾”,法国殖民者则用“路易斯安那湾”宣示主权。直到16世纪中期,“墨西哥湾”才因阿兹特克文明的影响力被标注在地图上。这片海域的名称史,俨然是欧洲殖民者争夺美洲的缩影——谁强盛,谁就有权命名。
有趣的是,如今的“美国湾”更名争议,竟与历史遥相呼应。1848年美墨战争后,美国从墨西哥手中夺取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等地,墨西哥湾的“美国属性”自此被强化。特朗普的行政令,某种程度上是“历史霸权思维”的延续——正如网友戏言:“抢完土地抢名字,下一步是不是要抢文化?”。
西班牙人将墨西哥湾误作“中国海”,虽是误会,却意外折射出早期全球化中东西方的朦胧向往。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人痴迷于《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东方传说,甚至将美洲原住民误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这种“地理错位”背后,是文明间的好奇与误读,也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今日再看这段历史,墨西哥湾的“中国海”旧称,更像是一则跨越时空的文化寓言。它提醒我们:地名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文明碰撞的见证。正如中国网友调侃:“论‘自古以来’,西班牙人可比我们积极多了!”。
特朗普的更名行动,在国际上几乎成了“独角戏”。联合国早已承认“墨西哥湾”的官方名称,谷歌地图也只能玩起“双标”:美国用户看到“美国湾”,墨西哥用户仍显示“墨西哥湾”。墨西哥总统辛鲍姆的反击更显犀利:“既然美国要改名,我们建议把北美洲改成‘墨西哥美洲’!”。
科学家们则忧心忡忡:比起争名字,墨西哥湾面临的污染、气候变暖等危机才更紧迫。斯莱奇感叹:“五百年后,若海平面上升淹没海岸,谁还会在乎它叫‘美国湾’还是‘中国海’?”。
特朗普的“美国湾”闹剧,终将如西班牙人的“中国海”一样,成为历史注脚。地名可以因权力更迭而改变,但文明交融的痕迹永远铭刻在时光中。
下次当你打开世界地图,不妨多看两眼墨西哥湾——它曾是西班牙人眼里的“中国海”,法国人笔下的“路易斯安那湾”,墨西哥人心中的故土象征,如今又成了美国政治秀的舞台。这片海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主权”,不在名字的争夺,而在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