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身为山东 90 后的我们,已告别年少,在时代浪潮中拼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怀揣梦想,我们背井离乡,在城市的繁华中忙碌,可心底那一抹乡愁,始终挥之不去。
对我们而言,乡愁的源头就是家乡的田间地头。
儿时,田间地头是欢乐的天堂。
盛夏,阳光倾洒,蝉鸣阵阵,玉米地是我们的乐园。小伙伴们用力呼喊着,光着脚丫冲进田野捉蚂蚱、蝈蝈。
蝈蝈总是溜走,引得大家欢笑,扬起的尘土和笑声交织成童年的乐章。
即便摔得满身泥巴,我们也毫不在意,玩累了就躺在田埂上分享秘密,尽享快乐自由。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发生巨变。
曾经热闹的田间变得冷清,熟悉的身影消失。
小伙伴们各奔东西,这些变化让乡愁愈发浓烈,也让我们怀念曾经的无忧无虑。
田间四季如画。
春天,大地复苏,农民播种,我们满怀期待地看着种子种下。
夏天,烈日下玉米茁壮成长,我们帮忙劳作,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秋天,金黄的玉米挂满枝头,丰收的喜悦洋溢心间。
冬天,白雪覆盖,我们在雪地里玩耍,为田野增添生机。
在这里,我们见证生命轮回,感受自然的伟大,留下美好回忆。
如今,在城市里,我们像陀螺一样忙碌,承受着巨大压力,时常感到疲惫迷茫。
这时,田间地头的画面总会浮现,那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让我们渴望回到那个简单纯粹的地方,让心灵得到休憩。
田间地头不仅是玩耍的地方,更是亲情与友情的温床。
放牛时,我们编花环、捉迷藏。
干农活时,父母的安慰和教导,让我体会到亲情的温暖,也明白了劳动的意义。
这些与家人、伙伴共度的时光,是我最珍贵的财富。
田间地头还承载着乡村的文化和传统。
祭祀时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农谚蕴含着先辈的智慧,如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这些文化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也是乡愁的重要内容。
如今传统习俗逐渐消失,让我们更加珍惜过去,渴望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90 后的乡愁,是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的怀念。
田间地头是乡愁的源头与心灵归宿,无论身在何处,这份思念都将永远萦绕心头。
它像微风抚慰心灵,像老歌唤起回忆。
让我们珍惜乡愁,铭记在田间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是我们与故乡割舍不断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