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长期以来,美国总把中国当作其发展道路上的 “假想敌”,在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对中国进行围追堵截。从贸易摩擦到科技封锁,从南海挑衅到台海搅局,美国的种种行径似乎都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是其最大的威胁。
然而,就在 2025 年初,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在卸任前夕,说出了一番令人震惊的言论,他声称美国最大的威胁并非中国,而是另有其人。到底是什么,能让这位一向对中国态度强硬的大使,在离开岗位前发出如此惊人之语?

伊曼纽尔,他的学术经历为其政治道路构建了稳固的基石。1981年,他自萨拉劳伦斯学院完成学业后,继续在知识的探索之旅上前行,并于1985年顺利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深厚的知识积累使他在政治舞台上能够迅速洞察形势,清晰阐述立场。
从 2003 年到 2009 年,他凭借自身的能力和魅力成功当选为美国国会议员,在国会中崭露头角,积极参与各项政策的讨论与制定,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45岁那年,他步入了政治生涯的辉煌篇章,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他荣任白宫办公厅的首要负责人。这一职位让他站在了美国政治权力的核心地带,负责协调各方事务,推动政府政策的实施,其决策和行动对美国的政治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之后,他回到家乡芝加哥,出任市长一职,手握一方大权,致力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在地方治理方面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

2022 年 1 月起,他又肩负起美国驻日大使的重任,开启了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新征程。这般丰富且辉煌的履历,使他在美国政治圈中稳稳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国内政策制定还是国际外交事务中,他的意见和行动都备受关注。
担任美国驻日本大使期间,伊曼纽尔对中国采取了非常强硬的立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巩固日美同盟的事务中,在印太区域四处奔走,忙得不亦乐乎。但凡对国际政治局势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清晰地看出,他这一系列行动背后的真正目的 —— 针对中国。

然而,世事难料。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位长期对中国频频放狠话的坚定 “反华派”,在即将卸任之际,却突然做出了惊人的转变。
他声称,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不在中国,而在其国内的军工联合体。此番言论的突变,像是一场骤然而至的风暴,令众人震惊不已。

之前他那些强硬的反华举措还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如今却突然将矛头指向了国内的军工利益集团,这种强烈的反差,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伊曼纽尔的经历颇为丰富多样。他的父亲是以色列移民,这一家庭背景使得他一出生就拥有美以双重国籍,直到 18 岁,他才做出选择,放弃了以色列国籍。

海湾战争爆发时,他毅然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以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挥洒自己的热血,为以色列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政治生涯也与以色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克林顿当选总统时,以巴签订的《奥斯陆和平协议》背后,就有他忙碌奔走、积极推动的身影。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协调和沟通作用,为地区和平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在美国政坛,人们对伊曼纽尔的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尽管他有着复杂的背景和褒贬不一的评价,但从他的种种政治行为综合来看,他还是更倾向于维护美国的利益,是一位忠诚于美国的政客。
正因如此,他在离职之际对美国军工复合体的严厉指责,愈发引人深思。这一言论或许不仅仅是他个人观点的转变,更可能反映出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我们观察美国的政治生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美国军工复合体,宛如一颗悄然蛰伏且极具破坏力的 “毒瘤”,深深嵌入美国社会的肌体之中,其影响力在政商领域肆意蔓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
美国军工企业的渗透力量之强大,令人震惊。洛克希德马丁与雷神这两大业界领头羊,在2023年的金融市场上演了一场令人惊叹的操作。

它们仅凭41亿美元的投入,竟成功回购了价值189亿美元的股票。这种近乎“无本万利”的“财务杠杆游戏”,严重干扰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彻底展现了军工企业为谋取暴利不择手段的真面目。
其行为犹如在金融界进行了一场公开的“掠夺”,不仅侵害了普通投资者的权益,更是对美国资本市场信誉的重大损害。

在军事装备领域,F35 战斗机堪称一个典型的负面案例。这款被寄予厚望、号称代表美国先进航空技术的战斗机,自问世以来却问题频发。
然而,军工企业出于成本考量,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拒绝投入资金进行有效维修与改进。在他们眼中,利润才是唯一的追求,维修意味着成本增加,这与他们的逐利本性相悖。

美国军工巨头向政商界的渗透愈发猖獗。现任国防部长奥斯汀,在退休 8 年后再度出山任职。在职期间,他未能专注于国防事务,反而将大量精力用于为军工复合体大佬们谋取私利,将他们安插为董事会成员,自己则心安理得地收受好处。
前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同样如此,在担任防长前是雷神公司的高管,任职期间利用职权为军工企业大开绿灯,进行政治套利。在退休后,他依旧运用广泛的人脉关系,创立了一家小型军火企业,不断在军工行业中寻求收益。

此类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既广泛又深刻。军工企业过度追逐利润,致使军火生产与运输环节问题丛生。一旦面临突发军事冲突,武器供应不及时或质量缺陷,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危及美国士兵的生命安全和国家战略利益。
在国际利益的竞争中,美国军工复合体常因一己之私,不断制造国际冲突。在俄乌冲突中,美国表面声称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实则大量输送军火给乌克兰,让本国军工企业借战争大赚特赚,军火订单络绎不绝,利润丰厚。

而在中东,美国长期为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进一步激化地区矛盾,导致该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局势紧张。
这些行为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让众多国家对美国的真实意图产生怀疑,盟友对美国的信任也大打折扣,严重破坏了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关系。

回顾美国历史,战争如同一条无形的线,紧密地串联起美国发展的脉络。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欧洲、亚洲等地陷入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惨状时,美国本土却相对安宁,工厂照常运转,民众生活秩序未受太大冲击。
一战期间,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军用物资等,仅 1917 - 1918 年,美国对协约国的出口额就高达 115 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军火贸易。

据统计,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了约 30 万架飞机、10 万辆坦克等,这些军火贸易不仅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国内工业的发展,也让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积累了巨额财富。
美国军工企业对战争的渴望,深深根植于其利益驱动的本质。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例,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期间,其订单量大幅增长,公司股价也一路飙升。

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军工企业获得的利益就越丰厚,这使得他们在背后不断推动美国介入各种国际冲突。
此举显然与时代趋势格格不入。若美国政府继续纵容军工复合体的贪婪行为,未来在国际事务中,美国将愈发孤立,盟友关系疏远,最终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其短视决策承担严重后果。

美国军工复合体已成为其国内的最大隐患,宛如一枚潜藏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给美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伊曼纽尔离职前的警告,以及军工复合体的诸多劣迹,都在向美国敲响警钟。这不仅关乎美国的未来,也将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冲击。

点击,看更多深度好文
参考资料:
美驻日大使卸任采访:中国不是美最大威胁,这个复合体有毒并无解
2025-01-12 20:04·这历史不太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