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家人之间的“钱”是最敏感的话题,稍微一碰,就会让亲情变了味。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讲我的经历——两次带孩子,却换来截然不同的结局。
我叫李秀兰,今年62岁,退休3年了。年轻时在一家工厂当车间主任,后来工厂改制,我提前退休,靠着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老伴去世得早,我一手把女儿和儿子拉扯大。
现在女儿嫁人了,儿子也成家了,我本以为终于可以过点清闲日子,谁知道,退休后的生活反而更累了——因为带孩子的事,我和儿媳、女儿之间,差点闹翻。
01先说说两年前,我给女儿带孩子的事吧。
那时候,女儿佳佳刚生了二胎,大的才两岁多,小的一个月不到。她和女婿两人都上班,白天实在没办法照顾孩子,就找到我:“妈,要不你搬过来住吧,帮帮我,等小的上幼儿园了你就轻松了。”
佳佳是我一手带大的,我知道她性子急,带孩子肯定忙不过来。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没想到,我还没搬过去,儿媳小玲就先开口了。
“小玲说什么?”我当时还有点没反应过来。
她笑着说:“妈,您要是去给姐姐带孩子,得让她每个月给您辛苦费啊!我看不少老人带孩子,起码3000块钱一个月,这样对您也公平嘛。”
听她这么一说,我心里不舒服了。佳佳是我女儿,我帮自己女儿带孩子,还能要这种钱?可小玲一副“为我着想”的样子:“妈,这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您辛苦了,该有个补偿。再说,您要是不给她提,她也不会主动给,万一以后心里有隔阂,反而不好。”
后来,我搬到女儿家住,女儿确实主动给我钱——每个月3000块。我本来不想要,但她硬塞过来,说:“妈,您拿着吧,家里开销也大,您带孩子也不容易。”
就这样,两年的时间,我几乎没日没夜地帮她带孩子,早起晚睡,连自己的身体都顾不上。女儿每个月按时给钱,可我心里却越来越不是滋味——这钱,让我们母女之间少了点亲近,多了点疏远的感觉。
好不容易熬到小的上幼儿园,我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回到了自己的家。那时候我对自己说,这辈子再也不要给人带孩子了,太累,也太伤感情。
02可没想到,这话才说出口,儿媳小玲就找上门了。
今年年初,小玲怀孕了,她笑着对我说:“妈,我和杰哥商量好了,等孩子出生,您就帮我们带吧。您放心,我们不会亏待您的!”
我听了,心里五味杂陈。她说得轻巧,可我是真累怕了。我试探着问:“你们要不找个保姆吧,现在年轻人不都这样吗?”
小玲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说:“妈,保姆哪有您靠谱啊!再说,咱们是一家人,哪能让外人照顾孩子?”
听她说“是一家人”,我心里冷笑了一下。两年前,她可不是这么说的。既然她当初让我跟女儿算得清清楚楚,那这次,我也不能吃亏。我对她说:“行啊,我可以帮你们带孩子,不过每个月你们得给我2000块菜钱。”
小玲愣住了,脸色一下子沉下去:“妈,您是认真的吗?一家人还谈钱?”
这话让我心里一阵窝火。**我冷冷地反问她:“当初你让我跟你姐姐算清楚,怎么现在就不谈钱了?” **
她张了张嘴,没再说话。后来,她跟儿子商量了一晚上,第二天勉强同意了。可从那以后,我就感觉到,她对我的态度冷了不少。
03小玲的孩子出生后,我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忙碌生活。可这次,我心里却始终不痛快。每天一睁眼就是忙着做饭、洗衣服、哄孩子,连自己坐下来歇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每次小玲把2000块菜钱递给我时,我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好像我变成了一个雇工,而不是她的婆婆。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对她说:“小玲,我年纪大了,真带不动了,你们还是找个保姆吧。”
谁知道,她当场就翻了脸:“妈,您怎么能这么说呢?这可是您亲孙子,您不带,谁带?”
我听了,心里一阵发冷,冷笑着回道:“亲孙子是亲孙子,可当初你让我跟你姐姐算钱,现在怎么就不一样了?”
小玲没说话,脸色却难看得要命。
后来,我实在撑不住了,干脆搬回了自己家。儿子来找我,说:“妈,小玲最近压力大,您别跟她计较。”
我看着儿子,心里又是心疼又是难过:“杰啊,妈不是计较,妈是真的带不动了。再说了,这孩子是你们的,责任也该是你们的。”
结尾现在,我总算清闲了,可回头想想这些事,心里却不是滋味。女儿和儿媳,一个主动给我钱,一个又说“一家人不谈钱”,可到最后,谁也没真正把我的感受放在心上。
亲情和金钱,到底该怎么平衡呢?是算得清楚,还是糊涂一点好?你们怎么看?
小编有话说:李阿姨的故事,其实是很多家庭的缩影。亲情和金钱之间,的确需要一个分寸。但无论怎么算,都不该忽略了老人的感受和付出。毕竟,钱是可以挣的,而亲情一旦伤了,就很难修复了。你怎么看待这种家庭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