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愿示好,美访华计划破灭,关注万亿投资机会

张倩千 2025-04-12 16:48:27

据新华社消息,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宣称“百日访华”,试图在100天内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推动所谓“历史性经贸协议”。然而,中方始终未发出邀请。特朗普这一访华计划从一开始就面临诸多阻碍,最终落空。究其原因,是美方自身一系列行为严重破坏了双方互信基础。

在2017 - 2021年第一任期内,特朗普多次承诺“对华友好”,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贸易战期间,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税率最高达25%,给中国对美出口企业带来沉重打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曾指出,特朗普在外交承诺上反复无常,其表态的可信度极低。此外,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政府也不断“切香肠”式突破红线。2020年大选期间,特朗普更是将疫情政治化,恶意污蔑抹黑中国,严重损害中美关系。这些过往行径,让中方对特朗普的承诺失去信任,成为中方未对其访华计划予以积极回应的重要因素。

沙特王储(资料图)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对华政策不仅未改善,反而变本加厉。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叠加此前的20%,总税率高达54%。这一举措直接冲击中国对美出口,仅电子设备行业,中国企业损失就超过200亿美元。与此同时,特朗普一边挥舞关税大棒,一边要求中方“取消对美制裁”“开放半导体市场”,这种不合理要求被商务部发言人斥为“强盗逻辑”。在“百日访华”计划推进时,美国国会通过《2025年对台军售法案》,向台湾地区提供价值8亿美元的F - 16V战机零部件,特朗普签署该法案,还公开宣称“台湾是主权国家”,这一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行径,彻底触碰中方红线,使得中方更不可能对其访华计划发出邀请。

被中方“拒之门外”后,特朗普迅速将目光投向中东地区,沙特王储小萨勒曼承诺的投资成为他关注的焦点。3月31日,特朗普在白宫宣称,沙特将在未来四年向美国投资1万亿美元,用于购买军火、能源技术和基础设施项目。但沙特官方通讯社同一天澄清,实际承诺金额为6000亿美元,其中4000亿用于能源合作,2000亿用于国防采购。特朗普夸大投资金额的行为,暴露出其试图通过此举安抚国内选民,并向沙特施压获取更多利益的意图。

特朗普(资料图)

沙特愿意拿出巨额资金投资美国,有着自身的安全考量。自2018年“卡舒吉案”后,沙特与美国关系一度紧张。拜登政府时期,暂停对沙特军售,并公开批评其人权记录。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恢复对沙特的武器出口,沙特王储的这笔投资,本质上是想用资金换取美国在地区事务中的支持,特别是在对抗伊朗和胡塞武装方面。此外,沙特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已成为美俄秘密谈判的“中转站”。3月23日,美俄代表团在利雅得举行闭门会议,讨论停火协议框架。特朗普此次访问中东,极有可能推动俄乌首脑会晤在沙特举行,这对于沙特提升国际影响力以及美国寻找俄乌冲突“体面下台”的机会都有重要意义。

特朗普此次中东之行,试图推动沙以关系正常化,复制2020年促成《亚伯拉罕协议》的“成功经验”。但沙特王储明确表示,与以色列建交的前提是“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特朗普政府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清空计划”,双方立场存在巨大分歧,使得沙以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时报》评论称,特朗普的中东政策,正将阿拉伯世界推向中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与沙特积极开展合作,签署《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扩大在新能源、5G、航天等领域的合作。3月,沙特正式加入上合组织,成为该组织首个阿拉伯成员国,中国通过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平台,加强与中东国家的多边合作,这种“去美国化”趋势日益明显。

美国(资料图)

特朗普访华计划落空后转向中东寻求经济利益,但其在中东的行动面临诸多挑战。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存在不满,在其对华打响第三轮“关税战”后,美股大幅下跌,美国国内从上到下陷入慌乱,全美50个州爆发上千场抗议示威活动。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行为,不仅损害了中美关系,也给美国自身经济和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而中方在面对美方不合理行为时,坚决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立场,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大国担当。

2 阅读:282
张倩千

张倩千

每日分享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