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游戏】防空气球是怎么阻挡飞机进攻的?

SONAR森纳映画 2021-11-12 18:20:44

欢迎收看本期的《不止游戏》,我是乔伊。

气球,作为一种薄膜制成的气体密封装置,在早期的人类社会,就有使用动物的膀胱或者肠子灌入气体用于祭祀,到了现代,气球在民间使用的更多是作为装饰用途。五彩斑斓的玩具气球是好多人小时候喜爱的玩伴。

除开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人畜无害”的玩具气球外,我们还会在很多在影视作品或游戏中见过它们的其他“家族成员”:热气球、气象气球、观测气球等,甚至在一战战场上漂浮着“庞然暗影”的齐柏林飞艇,以及飞行员的心理阴影——防空气球。那么这期我就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些功能各异的气球在战争中的演变和作用。

随着人类对于天空的不懈追求,三国时期,诸葛亮改进了传统的天灯用于传达军事信号,因为长得像他的纶巾,因此又被人们称为“孔明灯”,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热气球。此刻有观众肯定看到前面心想,狗乔伊老文盲了啊,把纶(guan1)巾念成纶(lun)巾,。其实我故意的,就是想骗大家弹幕,同时也加深下观众对这个字的印象。我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字念啥,再不济也回去查一下。不然真念错就贻笑大方了。

好了说回正题,由于诸葛亮发明的这种气球。它尺寸很小,不像《全面战争:战锤3》里面震旦天朝的魔改版本,真正的孔明灯材质轻薄根本无法载人。只能算是热气球的雏形。后来的18世纪初,法拉第制造了第一个现代橡胶气球,为载人气球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真正完成了人类触摸天空梦想的还是1783年,法国的孟格菲兄弟,在观察碎纸屑在火炉中,因为热气不断扬起的场景所启发,结合热气流产生的浮力原理发明了热气球。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飞行。

在短短的十年间,热气球这一新技术便被应用到了军事领域。法国爆发大革命时,巴黎上空就漂浮着这么一只奇怪的球状物,当时的反法同盟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怪东西,却成了他们之后避之不及的心理阴影。由于当时没有防空措施,高悬上空的热气球对于阵地一览无余,可以获取整个敌防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热气球来传达消息,甚至小规模的运送人员,使得当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在战场上占尽了优势。

不过早期的气球制造工艺繁琐,氢气获取不便捷,并且在强风情况下不好控制,搞不好一阵大风吹来直接“球毁人亡”。因此除了在战争中使用,多数时候还是会用于民用的观光和运输,比如像《刺客信条:大革命》一样,用气球在天空上来一场浪漫约会。但是在拿破仑执政后,开始运用热气球来取得信息优势。然而在1798年远征埃及的战斗中,因为所携带的铁原料受潮生锈,导致无法产生氢气给气球充气。“爱国者”号热气球在亚历山大港搁浅。这一事件影响了后来拿破仑的判断:他认为热气球虽然有制高优势,但是行动缓慢以及获取原料不便,不能跟上大部队的行军速度,而且容易暴露己方阵地,因此在后来将法军的气球部队解散,错过了早期发展空军的先机。有很多学者指出,如果当年拿破仑坚持使用气球部队,或许就不会因为“敌情不明”而在滑铁卢一役中惨败。

到了十九世纪,世界各国对于殖民地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资本的原始累积阶段。美国南北战争、普法战争以及当时列强在亚、非地区的殖民战争,各国都对高空侦查的需求逐渐旺盛,大量使用经过改良后的气球。在通信、运输和侦查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改进之后的气球不像早年间“华而不实”的前辈们那么摇摇欲坠,但是在很多游戏中,比如《荒野大镖客2》那样在气球上,进行稳定的狙击还是不太现实的,毕竟在摇晃的吊篮里,要兼顾操作和观察,想要瞄准都是一件难事,更别提给对面造成伤亡了,不过要是换成马克沁扫射倒是不错。

法国之后也逐渐意识到空中优势的重要性,开始重新组建了气球部队。在普法战争中使用了大量的气球来完成战略目标,搞得普鲁士苦不堪言,为了回报法国的“恩情”,普鲁士军队专门开发出了打气球的武器。也是后来高射炮的雏形,一款后膛装填的克虏伯37毫米反气球炮,模样倒是有点像一战的反坦克枪。

随着历史的推进,时间来到了一战,堑壕战的僵持,让气球在高空窥探敌方阵地的重要性再次凸显了出来,双方在阵地上,布满了大量为火炮指示目标的观测气球。在游戏《文明6》中,玩家就能建造观察气球,为绑定的部队提供额外的攻击距离。观察气球的用途甚至不局限于陆地上,很多协约国在海洋上部署了大量的观察气球,用来监视潜艇的出现,防止舰船遭到偷袭。也能提前侦查到在途的空中打击。

好像讲到现在,大家都没有看到德意志的身影,难不成这些德意志男儿就没有搞出新花样吗?当然不是,大家都知道很多稀奇古怪的武器,不少都是德国整出来的。因此气球也不例外,只不过这次他们整了个更重量级的家伙——齐柏林飞艇。在外圈利用钢铁打造的框架,内部用了大量分段的气球将整个飞艇撑起来带到高空。同时携带多枚炸弹来攻击敌方的要塞和城市。

因为其庞大体积的威慑力,在一战前半段对协约国的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阴影。面对庞然暗影的威胁,协约国的空军认为德国人肯定不会那么傻。这么大个家伙不可能用氢气这种易燃气体来填充。再怎么都得用惰性气体等才能保证安全。也因为这个思维误区让他们就没用过燃烧武器,以至于让齐柏林空艇嚣张了好一段时间。

结果没想到德国人就是那么质朴,真用的氢气填充。直到中后期,被空艇整的没办法后,协约国的飞行员才尝试用燃烧子弹打一下飞艇,在空中看到一团火球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想多了。既然战场上行不通,那用于民用运输呢?美国兴致勃勃地建造了“兴登堡”号飞艇,然而一起不明原因的火情,让这台空中“泰坦尼克”成了一团灰烬。至此,不靠谱的氢气飞艇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现代社会制造用于广告宣传等用途的飞艇,都开始使用氦气等惰性气体来保证其安全性。飞艇也由于其局限性也慢慢淡出了大众视野,开始成了一些小众爱好者的乐趣,我们更多还是会在一些“蒸汽朋克”风格的游戏中,一睹这些庞然大物的真容。

虽然飞艇不再实用了,但是飞机在近代战场上开始逐渐活跃,这些国家发现,哎?如果我把气球固定在布防区域是不是能干扰这些飞机低空飞行呢?没想到,这么一想,促成了防空气球的成型。

相信很多观众还记得《战地1》“圣康坦的伤痕”地图中,满目疮痍的原野上,有大量阻碍空军进攻的防空气球。这些气球是如何防住飞机的来犯呢?飞机不是一轮扫射,就把这些气球打得七零八落了。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后来经过一番资料考证后我就发现没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要知道,防空气球造价低廉。早期的防空、观测气球都是通过氢气比空气密度小的原理将其升起,氢气获取方式也相对方便简单。而制造材料也只是一些橡胶、乳胶等便宜玩意。

其次,防空气球的主要作用是干扰和辅助。其实毁于防空气球的飞机,并不是因为撞上了气球的本体。毕竟那么大一个气球,只要不是《星际争霸》里的人族飞行员,基本还是能避开。

防空气球的主要威胁在于连接气球的钢缆。气球倒是能明显躲开,但那些纤细的钢缆可就不那么容易看见了。飞机在高速飞行中掠过这些防空气球的连接线时,有的会被缠上,迫使其失去动力迫降,有些就会被高强度的线缆切开机翼导致“外部主结构消失”从而坠毁,还有的甚至会在线缆中装上降落伞,在碰撞到机身时,会在两端延伸出降落伞将飞机拖向地面,或者依靠风阻拉断机翼。总而言之气球拉直的大量钢索,如同将天空切割成很多区域。敌机要是俯冲攻击地面目标,就容易中这些钢索的埋伏。

同时也会对飞行员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干扰,影响投弹的精准。二战时期,苏联甚至将防空气球的线缆相连,织起了一张“铁幕”,是不是有点像《海贼王》里多弗朗明哥那招“鸟笼”。

还是有观众会想那为什么不把气球先打掉,原因在于攻击气球这种目标性价比太低了。空袭打的就是一个突然性,需要尽可能快的把敌人飞机,弹药库。机场跑道,雷达等高价值目标清理掉。但如果一轮浩浩荡荡的空中打击,首先把攻击目标弄成防空气球。那么就给敌人的地面火力赢得了反击的时机。

同时气球又不值钱,你就算打掉了人家再升起来就是了,还掩护了重要的地面目标避开空袭。这便是防空气球作用最核心地方,打又很亏,不打又危险。

在二战时期,英国代替法国成为了最爱使用防空气球的国家,不仅在本土布置了成千上万的“空中拒马”,还在诺曼底战役中,对占领的海滩也如出一辙,布置了大量的防空气球,无处不在地提醒着德国飞行员们:“此处禁飞!”以此来尽可能保护滩头没有掩护,已经登陆的部队们。

但是这些“空中拒马”也不是没有弱点,由于金属线较重,防空气球的高度还是有限,所以对于飞得更高的轰炸机起不到很好的干扰作用。而且早期的防空气球容易在恶劣天气中损坏。由于不少防空气球是布置在本土城市的上空,当气球被损坏后,这些带着钢缆的气球落在城中,导致城市中的电缆和设备也连带被损坏。

也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英国人想到了一个骚操作,既然线缆可以破坏自家的设备,那是不是也可以破坏敌方的呢?于是英军对德军发动了名为“向外行动”(Operation Outward)的攻势。使用了大量廉价的气象气球,让其朝德国本土自由飞去,通过气球下方挂的一条钢缆一直拖着走。就这样碰到高压电线后通过短路的方式,破坏德国本土的电力系统。有的气球还自带装有白磷的容器,在落地后会化为一片火海。在1940年至1941年间,英国陆续投放了近十万个气球(99142个)来骚扰德国。虽然“向外行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对德军造成了电力系统的干扰,但是仅以微小的代价对德国造成了远高于成本的损失。并且这种攻击模式就像夏夜里的蚊子一样,搞得德国人不胜其烦。

看起来好像这种方式的破坏力不强,也没法造成大规模杀伤啊。我们经常在一些游戏里看到气球被作为战略性打击方式,比如《命令与征服3:红色警戒》中旭日帝国的“气球炸弹”,那么在现实中有没有原型呢?

1944年,由于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损失惨重,为了报复美国,他们开始无所不用其极。日本对英国的“向外行动”有样学样,搞了一个“风船爆弹”。他们将炸弹和燃烧弹布置在热气球上,通过大气环流的规律,借助急流将成千上万个气球炸弹送往美国本土来发动攻击,以此希望这些气球炸弹能取得奇效。光听到这大家都能感到一点都不靠谱。

情况确实是这样,虽然“风船爆弹”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拥有“洲际射程”的武器,但实际上多数气球都葬身在太平洋的极端天气之下,真正到达美国本土的少之又少。而且美国通过运动轨迹逆向分析出了炸弹工厂的坐标,加强了对该地的轰炸。科技树点歪的日本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虽然这个武器并不怎么实用,但是为后世的很多电影和游戏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和防空战略的多样性,虽然现在武器越来越高效精确,气球这种比较看脸的装备不符合时代的浪潮了,但是对军事的应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长河而消失,比如之前我们讲过小岛秀夫情有独钟的黑科技“富尔顿回收系统”,利用气球升空和改装的运输机,能够在激烈的战区快速撤离人员。

二战后防空气球虽然退役,但是由于现代战争信息战的重要性,之前的防空气球得以重生,成为了现代战场所需要的预警气球。冷战期间,美国通过高空的预警气球来监视苏联的核试验。在后来的马岛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英美都提出了要通过气球搭载雷达来进行战术侦查。以巡航导弹为代表的超远距离制导武器,已经成为了较强破坏力的战争手段,而造价低廉的空中预警气球,可以通过搭载雷达进行预警,躲避对方的侦查,甚至达到能够干扰敌人的效果。

随着世界大战落下帷幕,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冲突宣告结束。大多数气球还是脱下了戎装,不再是战争时期的杀人机器,慢慢演变成了体育项目,因为色彩绚丽的热气球与碧蓝的天空搭配令人心情愉悦,也变成了大家壁纸上的常客。而且因为气球廉价、飞行时间长、相对载重量大、方便回收的特性,也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的科学研究以及气象探测上,谷歌就曾经推出“Project Loon”的计划,尝试通过高空互联网气球,使得山区、群岛等偏远地区能够使用网络。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对大气环境和天气进行细致的观察,气象气球应运而生,相比于其他航空器,气球不需要动力就能升空的特性,简直就是气象观察的绝佳工具。气象气球为了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需求有很多种类,最常见的就是探空气球,它会携带仪器升空,在防辐射罩的保护下,采集气象信息。除此之外,还有满足定点观察的系留气球,以及为了持续收集特定信息的定高气球等。在技术不断进步下,气球也突破了限制的高度,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大气数据,造价不菲的平流层气球会在升空后,探测到大气成分、臭氧、太阳辐射等不易获取的信息,甚至还能用于高能物理,天文,空间物理等学科的研究。

在没了解过战争的残酷之前,谁能想到,如今为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气球,也曾经是活跃在战场上杀人无声的夺命死神呢,不过至少不是“人头气球”那样的心理阴影。但愿今后我们身边的气球永远是孩子们心中飞向天空的梦想,就像《飞屋环球记》中的那句台词一样:“其貌虽不扬,扬帆亦远航。”

感谢收看本期的不止游戏,喜欢的观众朋友们可以关注点赞收藏转发,我是乔伊,我们下期再见。

2 阅读:125
评论列表
  • 2022-10-26 12:03

    兴登堡当初也是被灌了氢气被雷电引燃了。

SONAR森纳映画

简介:《不止游戏》系列节目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