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多雨,湿气重+心火旺,收好3个调理方!

垌菲的备忘录 2024-06-09 09:59:15

夏天已经到了,天气逐渐炎热,降雨也比较频繁。初夏之时,阳气上升,心气渐旺,“火气通于心”,人体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心神不宁、失眠等表现。

另外,湿气重是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人体此时容易内生湿热,湿邪侵袭肌表,经络气血不通,就会让人身重酸楚,疲倦易困。湿邪困阻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又会出现脘腹痞满、食欲欠佳。

所以,养生要顺应天气季节转换的变化,养心、祛湿是关键。

初夏时节,注重养心

春养肝,夏护心,秋养肺,冬补肾,四季养脾胃。

夏天的特点是炎热,而在人体里面,心为火脏,阳气也是最为旺盛的,这恰好与夏气相通。所以说,到了夏天,心气会顺应着夏气生发运行,此时最容易出现心火旺的情况,比如说烦躁失眠、口舌生疮、头晕脑胀、舌尖红、脸发烫、便秘、小便黄等等。

这时候就要清心火,下面介绍几款清心火的食疗给大家:

莲子清心饮

▍材料:莲子心3克、淡竹叶3克、生甘草3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杯中,加入300毫升左右开水泡15分钟即可。

莲子百合木瓜汤

▍材料:莲子(带芯)15-20克,百合15克,茯苓15克,青木瓜1个,红枣3枚(去核),排骨400克,瘦肉50克,盐适量。

▍做法:青木瓜切开,去皮、核,切块,排骨、瘦肉先飞水。上料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1-1.5小时,以盐调味即可。

养心除了食疗养生外,更重要的是精神养生。

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会加剧人们的紧张心理,容易导致人们烦躁不安、好发脾气。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人体正气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

所以,在这个时节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神情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散步、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初夏养生,健脾祛湿

在五行中,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心与脾是“母子”关系,它们的健康相互影响。

盛夏酷暑时,暑热之邪较旺,容易耗损阴津,引动内火,使心脏受伤。并且,若在夏季心火过旺,则会使脾胃积热,导致脾胃虚弱。

同时,若是脾胃失健运,也会反过来累及到心脏健康,而脾胃在炎热的季节易受暑湿邪气影响,运化能力会有所减弱。所以,在夏季健脾祛湿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

▶舌苔厚腻

假如发现自己舌苔非常厚,或者舌体胖大,并且舌头边缘还伴有明显齿痕的话,那就证明体内的湿气太重,应该及时进行调理。如果还伴有面色晦暗且发黄,早晨起床时眼皮浮肿,或眼袋明显,同样提示体内的湿气较重。

▶大便粘厕所

正常的大便是软硬适中的条形,如果大便外形软烂、黏腻,不成形,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这也说明体内有湿,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食欲不振

如果到了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还有隐隐的恶心感。这种现象也是脾胃功能较弱、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之一。

▶身材虚胖

假如在早上起床后感觉自己的小腿肚酸痛且沉重,或者发现最近的体重有所增加,呈虚胖现象,小肚肥胖、肌肉疏松,脂肪下垂等,可能就是体内湿气过重造成的。

▶无精打采

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有头昏脑胀之感,易困倦,记忆力减退。

如何健脾祛湿?

01

环境祛湿

祛湿的方法有很多种,首先我们可以从环境除湿入手:建议多开窗通风,保持房间内空气流动性,尽量让屋内接触阳光。如果接触不到阳光,也可以放置除湿剂,有助于家庭潮湿环境的改善。

02

中医外治

身体祛湿方面,不妨每天晚上睡觉前泡脚,让温水浸泡过自己双脚三阴交的地方,泡到微微出汗即可。

艾灸也可祛湿,像是灸足三里、中脘可健运脾胃中焦,增加人体对水湿的消化吸收运转能力。

关元、气海可以固本增元,补益肾气,增强人体排除水湿的能力。

肺俞、膏肓穴可补肺阳,强卫气,增强人体对外界湿气的抵抗能力。

03

祛湿食疗

食疗不妨试试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疗方——四神汤。

“四神”是指:芡实、莲子、山药、茯苓(四种食材的比例是1:1:1:1)。四神汤里有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的茯苓;补气止泻、益肾固精的芡实,还有山药、莲子补虚,且能镇水,达到安神之功。使湿气不再为害,从而整体调理身体,达到健康。

至于使用方法,不想麻烦也可以将四神汤的材料直接搭配煮水喝,也可将四神汤的材料搭配豆类或大米煮粥食用,或加点肉类煲汤饮用。

闲暇时,也可以将四神汤的材料打成粉末,适量地加入到面粉里,发酵成馒头包子,也可以混入馅料或者做成糕点。

3 阅读:126

垌菲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