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港股开盘的钟声还没落下,三叶草生物的股价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往下掉,15分钟里市值蒸发了将近5000万港元。这事得从他们收到的一份通知说起——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突然说要终止合同,还要他们退回去2.24亿美元(差不多16亿元人民币)的预付款。

要说这钱的事儿,得翻回去看看2021年。那时候全球抢着打疫苗,三叶草生物靠着独家技术签了个大单子,GAVI答应买他们4.14亿支新冠疫苗,还提前给了16亿人民币的预付款。可谁能想到四年后疫情过去了,这钱反而成了烫手山芋。现在公司账上只剩4.59亿元现金,欠的钱倒有15.89亿元,根本不够还的。
其实这已经不是GAVI第一次要账了。去年他们就找美国药企诺瓦瓦克斯讨过7亿美元,最后对方掏了4亿美元才和解。这次轮到三叶草生物,GAVI给出的理由是对方只交了1200万支疫苗,连合同量的零头都不到。但三叶草生物觉得委屈,说当初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这钱是“不能退的预付款”,现在要他们还钱根本没道理。

要说这家公司的故事,真有点坐过山车的感觉。2007年由科学家梁朋创立,前十几年都没啥名气,直到新冠疫情来了才突然火起来。他们搞的那个“蛋白质三聚体”技术被《柳叶刀》杂志夸过,盖茨基金会和高瓴资本这些大机构抢着投钱,2021年上市时市值最高冲到160亿港元。
可好景不长,疫苗上市拖到了2022年底,这时候大家该打的都打完了。更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没给他们的疫苗开绿灯,导致和GAVI合同里约定的6400万支疫苗根本卖不出去。为了赌这一把,公司把其他三个在研项目都停了,还贷款3亿美元,结果现在全打了水漂。

现在他们账上的钱只够撑一年,四价流感疫苗去年卖了3930万元,今年上半年反而因为退货亏了1010万。转去研发的RSV疫苗倒是进了临床试验,可离赚钱还早着呢。股价现在只剩0.3港元,比最高点跌了98%,市值还没他们欠GAVI的钱多。
这事闹得大,是因为背后藏着整个疫苗行业的难题。统计显示全球新冠疫苗库存积压了78%,超过50个国家停了采购。科兴去年关了生产线,康希诺连续三年亏了14亿,就连辉瑞的疫苗收入也从369亿美元掉到了112亿。专家分析说,疫情期间大家签合同太冲动,现在需求没了纠纷自然就多。

法律界的人说这种跨国官司打起来最少要三五年,可资本市场等不起。三叶草生物现在每天一开盘股价就跌,投资者都怕他们撑不到胜诉那天。不过公司倒是挺硬气,法务团队已经飞去瑞士谈判,实验室里RSV疫苗的试验也没停。
有报告显示,像GAVI这样的国际组织自己日子也不好过,未来五年资金缺口有63亿美元,所以才到处要钱。他们不光找企业麻烦,连肯尼亚这种国家都被催着补交疫苗款,不然就断供。

回过头来看,这场纠纷就像给所有疫苗企业敲的警钟。疫情来了大家一窝蜂上项目,等潮水退去才发现,光有技术不够,还得会算经济账。现在三叶草生物的RSV疫苗成了最后的希望,可谁也不敢说这次押宝能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