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中,五言律诗以其严谨的格律、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描绘自然、议论时事的重要载体。
盛唐时期许多诗人都写过类似诗歌,比如李白的《送友人》、《夜泊牛渚怀古》、《渡荆门送别》等等,杜甫的《春望》、《旅夜书怀》、《春夜喜雨》、《月夜忆舍弟》等,王维的《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终南山》等。
要论五律的数量,这三位诗人便可包场,然则其他诗人笔下也不乏佳作。以下所选的“五律最佳十首”,虽难以尽括历代佳作,却力求展现这一诗体之精髓,每一首都蕴含着诗人独特的情感与哲思。
一、《春望》·杜甫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本文选取两首著名的作品作为文章的开篇,以此彰显杜甫不仅在七律诗中造诣颇深,其五言律诗同样占据着遥遥领先的地位。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作者目睹了盛世长安城里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作者以沉郁顿挫之笔,描绘了安史之乱后长安城的荒凉景象,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与无奈。春日的生机与战乱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读来令人动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此为千古名句,写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
记忆中的长安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柳绿桃红,风光旖旎,游人如织,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经过战争的洗刷,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此刻有多么的伤时忧国,内心就有多么的渴望和平。
二、《月夜忆舍弟》·杜甫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的这首诗同样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此时,因为一声“渔阳鼙鼓动地来”,诗人与家人无奈分隔,可因为战事阻隔,亲人之间音信不通,不知对方近况如何,这种担忧引起杜甫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清秋时节,战争惊得行人不敢独行,天边的孤雁也不断哀鸣。对着天上的明月更加怀念家里人,此刻才觉得还是家乡的月亮更为明亮。此刻兄弟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这不仅仅是杜甫一家的遭遇,更是安史之乱中千千万万百姓饱经忧患的普遍遭遇。
何时才能平定叛乱,还天下太平呢?这才是忧国忧民的诗人最为关心的事情。
整首诗托物抒怀,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三、《山居秋暝》·王维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读王维的诗,总有一种闲适淡然之感。他的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首便是很好的写照。
这首诗如同一幅秋日山居画,清新脱俗,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雨后的秋山显得格外的空灵,山间的空气分外的清新。皎皎明月映照在松林里,清泉缓缓流过山石,悦耳的潺潺声让人十分舒适。忽然,竹林那边有了喧闹之时,原来是归来的浣衣女,只见莲叶晃动,渔舟缓缓驶来,少女们纷纷走下船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的宁静,浣女的欢快,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诗人那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心境跃然纸上。
四、《使至塞上》·王维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所有的五言诗中,这首《使至塞上》也不得不提。其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被人称颂。
这是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旨出使凉州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写了此次出使塞外之时所见的塞外风光。整首诗也仿如一幅画,写活了塞外那雄浑宁静的画面。要知道此时的王维,虽然名为“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因为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连带被排挤出了朝廷。
作者出使塞外,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上燃起的那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孤”字写出烟的单调,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挺拔之美。紧接着河流的“长”,落日的“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王维是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位列“初唐四杰”的王勃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是五言律诗中不得不提到的佳作。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送别诗中的翘楚,王勃在长安送别去往四川的杜少府,有感而发写下这首钱别诗。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豁达的心态,抒写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与你离别时,心中怀着无限不舍之情,因为我们同样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因为我们心意相通,可以找到共鸣。所以不要在路口上分别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痛苦。
虽面临离别,但诗人相信真正的友谊不受地域限制,如同比邻而居。这也是在劝勉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展现出了王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次北固山下》·王湾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比起杜甫与王维,王湾并不是一位特别出名的诗人。但他的这首《次北固山下》却为人称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句写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历来脍炙人口。
王湾生于中唐时期,常常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当是作者经过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残夜还未消退,淡月犹在星空,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原来旧年还没过去,江南已经显现出一派春意。
当时的宰相张说读到这两句后,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当做学习的典范。
七、《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被称为“诗魔”的白居易因为《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诗作而名垂诗坛,其实他笔下也有许多短小精悍的小诗,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白居易的成名作。据记载,白居易初到长安,奉上此诗去拜谒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看后,又轻视变为肃然起敬,其评语也由“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改为“道得个语,居亦易矣”。自此,白居易声名大噪。
诗中通过写古原上的野草,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不仅仅是一曲野草颂,更是一曲生命的颂歌。白居易以草之生命力顽强,喻人生之坚韧不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为流传千古的励志佳句!
八、《送友人》.李白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仙李白笔下的五言诗也很多,比如《宋孟浩然》《渡荆门送别》等等。这首的《送友人》从题中便可知道,是一首送别诗,写得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绵延的青山横卧在城池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流淌。我们在此处相互道别,你即将踏上征程,去往万里之外。天上的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那一轮西沉的红日,最后看了一眼人间才徐徐隐入地平线,它留恋的又是什么呢?挥挥手从此分离,而胯下的马却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诗中的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加上班马长鸣,共同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是与王昌龄同榜高中进士的诗人,他的一生仕宦不得意,便常常来往于山水名胜之间,长期过着漫游生活。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其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被认为是写景的名句,历来广为传颂。
诗人于清晨登山入寺,此时旭日初升,普照光树林。穿过寺中的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礼佛的禅房就隐逸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举目望见山色青翠中,鸟儿自由自在地欢唱;走到清澈的水潭边,看见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一片澄明。顿时心中杂念具消,只有耳畔的钟磬之音,悠扬而宏亮,引导自己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常建也通过描绘破山寺的清幽环境,表达了对佛门清净之地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十、《望月怀远》·张九龄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代诗人、一代宰相张九龄的这首五言律诗《望月怀远》,也是不得不读的一首佳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流传的佳句,诗人以月起兴,将游子的思乡之情用一种雄浑阔大的气势展开,让人在无限宽广的领域中心生无限追思,而最后一句更是余音缭绕,令人回味无穷。
如此大手笔的收放自如,不愧是一代宰辅的宽广胸襟!
一轮明月从苍茫的海上升起,而此时你我虽然望着同一轮明月,却各自在天涯不得相见。故乡的亲人都怨恨月夜太过漫长,整夜里不眠不休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想要熄灭蜡烛,又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今夜,我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希望能够在梦里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