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蛇图腾——《女娲伏羲交尾图》

鹰瞳的世界 2025-04-01 14:54:51

最早对“蛇”的了解当属白蛇传故事,是学生时代曾通读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在笔记小说中,很少有与《白蛇传》极相似的。只有清钱泳的《履园丛话》里《蛇妻》最相似。

可能缘于华夏是一个讲究人伦的民族,而蛇在中国上古文化中,又一向并非是一个被人讨厌的可卑的动物,而常常是一个祥瑞的动物,甚至是一受某些族群崇拜的神灵。如《诗经·小雅·斯于》之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就将梦中出现维虺维蛇,看作是生女的吉兆。

《履园丛话》•《蛇妻》▲

春秋之时,蛇在人们的意识中是具有祥瑞之意的神物或生命力的象征物。

到了汉代,伏羲女娲蛇身交尾状的画像大行其道,成为蛇崇拜深入人心的最好的表征。这样众多的人首(人面)蛇身神在春秋时代出现,并在其后的漫长的历史途程中得以延续,这种文化现象只能说明,古代中国(当然可是古代中国之一部)相信人蛇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人蛇之间可互变(变形观念是许多古代民族都有的),这种原始的信仰,在学界也称图腾崇拜。

唐《伏羲女娲图》▲

这几日抵达新疆吐鲁番,参观了阿斯塔那墓葬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东南约42千米处的火焰山南麓冲积地带,南距高昌故城约5千米,也称作“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整个墓群东西长约5、南北宽约2千米,占地约10平方千米。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阿斯塔那古墓群是3~8世纪高昌城官民的公共墓地。现存墓葬500余座,1959年以来已发掘400余座,其中就有高昌郡太守沮渠封戴、高昌国一代名将张雄、唐北庭副都护高耀等显赫人物的墓葬。累计出土以文书、墓志、丝织品为代表的文物上万件,并获得大量干尸。墓葬按姓氏家族分区埋葬,唐代的斜坡墓道墓墓道还出现了天井,墓顶也流行张挂伏羲女娲图,体现了与中原文化的统一性。

阿斯塔那古墓群▲

年初为了在朋友圈发布蛇年贺卡拜年,上网搜寻与蛇相关的文物。

巧的很,唐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群中大量出现的伏羲女娲图像“跳”了出来——呈T形的人首相拥,袍服下蛇身交尾,惹人注意。华夏古代神话传说中,相传创造八卦教人渔猎的人文始祖伏羲持矩,造人补天的创世女神女娲持规,上绘太阳,下绘月亮,周边布满星辰。这些作于麴(qū)氏高昌和唐西州时期的绢本设色绘像典雅耐看。

东汉伏羲女娲画像砖▲

华夏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对灵蛇的崇拜以及人首蛇身的形象,这可从彩陶、铜器和石刻得到印证。

甘肃武山县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有人面蛇身纹和人面龙蛇纹,临洮冯家坪出土的齐家文化“双联杯”上刻有造像古朴的人首蛇身像,商代铜器有“人面蛇身纹卣(yǒu)”。

春秋战国时期,蛇被视为生活在长江下游的越人的保护神,蛇纹身成为越人蛇图腾,更是越国的象征。江苏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了数千件随葬品,青瓷、硬陶乐器、蛇形玲珑球形器等高等级玉器礼器都装饰蛇纹或以蛇形为主体,表明蛇与越国的神权、王权密切相关。

墓中各类伏羲女娲像展示▲

在文献和神话中,以人首蛇身形象出现的上古神灵,除了伏羲女娲,还有共工、蚩尤、烛阴等。伏羲与女娲的名字在战国时才各自出现于不同的文献记载,名字并见始于西汉《淮南子》。他们是到了汉代才成为似夫妇的对偶神,也结合西王母等仙人、龟蛇合体的玄武,出现在画像砖石、帛画等丧葬用品和祠堂等建筑物上,广泛出现在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重庆、四川等地的汉墓中。

汉代石像画的伏羲女娲图▲

笔者考证,华夏的伏羲女娲形象是在东汉固定下来,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早期的湖北曾候乙墓,出土的漆箱上绘上有人面形象的两条蛇交织在一起。

怎样解读伏羲女娲交尾图像的文化意义?这或许像中国结似的蛇尾缠交的复杂多重,离不开人类对灵蛇的崇拜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人蛇结合的形象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神灵之间的融合。人蛇尾交的形象代表人类的起源、繁衍,再生与循环。伏羲代表阳,女娲代表阴,传达汉人追求阴阳协调、宇宙平衡、婚姻家庭的价值观。古人将伏羲女娲视为守护神,对死者的保护,对生者的祈福——辟邪趋吉、繁衍子孙、绵延不绝。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天文观测者,伏羲女娲被视为社会标准法度与成规的制定者。

苏美尔国王古迪亚用来祭祀水神的高脚杯,人蛇尾交纹饰▲

有意思的是,所有四大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皆有人面蛇身的男女、蛇尾交织的形象。

古巴比伦的苏美尔文明中,创造了人类的恩基与宁玛赫是以人面蛇身交合形象出现。古埃及文化中的蛇(如眼镜蛇)乃神的化身,与法老王权联系一起。古印度神话中有象征和平富裕的蛇神娜迦、象征丰收的泉水之神纳吉。甚至古希腊也有生育之神伊希斯和农耕与来世守护神的塞拉匹斯,他们也是夫妻,人面蛇身但蛇尾没交织。这是文化上的巧合,还是出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

伊朗出土的砝码(公元前3000年前)有双蛇尾交纹饰▲

笔者试问现下火热的AI“神器”人工智能聊天工具“深度求索”(Deepseek)关于人蛇交尾图像纹饰的起源。

它的回答还提及中美洲文明,以蛇形或人蛇形象呈现的羽蛇神(Quetzalcoatl),并认为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化中,蛇与神灵和魔法密切相关,可能影响了后来其他文明中的人蛇结合形象。

比起人蛇形象,双蛇绞绕的纹饰起源非常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两河流域的伊朗高原就有大量纹饰,亚述时期还结合帝王形象与神权意义。

解读伏羲女娲交尾图像▲

更奇妙的是,这种象征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流传了几千年的人蛇交尾图像,竟然与科学家在1953年破译出的人类基因图谱、万物的起源——DNA的双螺旋线结构几乎完全一样!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试刊的首页插图选用一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伏羲女娲图,用来说明DNA的双螺旋结构。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试刊的首页插图▲

那么,这种图像表示什么呢?这里只能说说笔者的认为合理的看法,仅供读者参考。

汉代的纬书《春秋纬元命苞》、《春秋纬运斗枢》中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分别对应天皇、地皇、人皇,所以据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里说伏羲号称“天皇”,那么女娲应该是号称“地皇”,也是分别代表天、地,《抱朴子·内篇》里说“女娲地出”,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伏羲氏画像▲

这样就会明白,汉代出现的这种伏羲、女娲交尾的图形,实际上是他们取自《易经》中《泰卦》的观念。

泰卦是上坤下乾,坤为地,乾为天,地气上腾在上,天气下降在下,是天、地阴阳二气相交之象,表示春季,春季也是万物生发的季节。

其寓意就是天地交通、日月并明、阴阳合和、天下太平,是一种吉祥的象征;那些没有尾部相交的画像,既然把二人画在一起,也是取相并相合之意,含义应该是一样的。

可以确定的是女娲伏羲交尾图真实含义并不仅仅是生殖和繁衍……

《易经》中《泰卦》▲

《观女娲伏羲交尾图有感▪七律》——佚名

太古神明绘影留,女娲伏羲尾交悠。

阴阳合德乾坤定,造化开蒙岁月稠。

瑞气盈图昭世运,灵光耀宇佑神州。

传承千古文明脉,华夏根源永不休。

0 阅读:19
鹰瞳的世界

鹰瞳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