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就希望,物简,心静,心安,寡欲

宝粉看时尚 2025-01-12 20:06:38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不知我们何时起,对物质方面的追求开始淡化,更钟情于简单的生活方式。

人到中年,常有这样一种向往:物简、心静、心安,寡欲。

于是,便有了“宁可在破厅堂里享受一壶好酒,也不愿意在华丽殿堂中喝着劣酒”的人生哲学。

这是陶渊明的诗句,被现代人所挖掘出来,成为一种生活理念,人们厌倦了快节奏的生活,向往简单、清静的日子。

然而,既然是厌倦,为何又要提及呢?

这不是为了找出我们缺少又想要的吗?

它又是我们心灵上的归宿。

物简。

“物简”就是物质上的简化,现代人所追求的“物质”,便是吃穿住行等等上的追求,是希望自己吃的精致,穿的体面,住的阔绰,对这些方面有所追求难免都是物质原因带来的。

即便是现在流行的“极简生活”,其中也包含着很多的物质层面的东西,所谓“物简”,就是在尽量节俭不浪费的情况下,过上一种朴素的生活。

但是人们常常将“物简”与贫穷联系在一起,但其实这并不是简单的贫穷问题。

一些收入高的人,也并不能做到“物简”,虽然他们也向往这种生活方式,但若是让他们从高档次的酒店、华丽的服饰等,转到普通的大排档、平价服装店等,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物质层面的奢华上档次,可是却又向往“朴素”,这实际上就说明,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

这也能够反应出现代人都为功利主义所左右,都被利益迷了眼,他们明明知道自己内心其实向往的是一份简单清静的日子,但他们也依旧留恋于繁华与享受之中。

虽留恋,但内心深处却又不知道为何,总感到哪里缺少了一些什么,于是就会去寻求或者挖掘,这就是寻找内心安放之所。

因为人们也将时间分为三段:过去、现在、未来。

然而过去是已经走过去的路,现在是正在走的路,而未来便是细水长流,是一种内心所追求的安定、安稳,于是这就成为了一种追求。

正是人们向往未来,于是就会让自己前行,在这条已知的路上行走,便能让人感受到心安。

如若风景再陋一些,人们也就不会执着于那些繁华绚丽之处,心中向往的只有那份满足与踏实,所以心中的风景便是不复杂的。

关于复杂,这种复杂主要是体现在心理上,这就是人的欲望、贪婪等,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不然就会让人陷入苦恼之中。

所以,人的心理上是复杂多变,我们并没有办法很好地了解到这一点,但我们可以用心去探索。

而且假如我们能够成长为一个评估师,就能够更好地知道自己所应该得到和能力所能达到的一切。

因为曾经有一句话提到过:“你能想象到多少,你就会拥有多少。”

这便是在一定范围内去理解和思考,我们会要求自己做到力所能及,它也就成了我们的真实财富。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会牵扯着我们的精力,有些时刻当我们安静下来,回想起之前所做的事情,便会知道它们的价值,而当这些事情能够给你带来快乐时,它们才算得上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所以当若干年后,当我们已经习惯于这种“物简”的生活,以至于发现再回不到之前那种繁华的环境,也不会觉得遗憾,因为我们已经满足于当下的经济条件了。

所以其实简单与繁华只是外部条件的一种反应,它们总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但人的内心却要超脱于这种外部,当超脱于外部条件索取时,自然也就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与幸福。

心静。

“心静”便是让自己的内心能够保持趋近于一种安静状态,这种安静状态就是内心能够抵达内心平和、安宁的一种状态。

人当处于一种焦虑、烦躁等状态时,人便会有很多情绪产生,这种情绪就是心理上的波动。

譬如:喜乐悲愤,两两相对,快乐与忧伤交替出现,他们反映在面部上,可知晓内心波动,所以“心静”这个词也可以看作一种精神层面的状态,这种状态便是心理上的静止或保持平稳状态。

正如前面所提的一些因事而生的情绪,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反应过程,即:刺激—知觉—感觉—情绪—行为—反应,所以“知觉”就是我们所做出的选择和感受。

在某种因素下,我们能够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感受到内心上的波动,我们能够感受到某种情绪带给自己的感受,并做出反应。

所以,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物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他们就是心理学上提到过的“重要他人”,正是因为他们对我们重大,所以才能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比如父母、爱人等。

如果这些身边的人都能让你快乐,那么想必你对生活也会更加热爱,会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但是如果非要提及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人肯定就是自己,只要你好好的,你自然就能够更好地面对外面的世界。

当我们的内心能够保持一种安静、稳定的状态时,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更理性地分析事情,更加清楚自己内心上所需要达成和要得到的一切。

所以“心静”这个词虽然只有简单的二字,但却蕴含着深奥与玄妙,它不仅体现在物质条件上,更具备哲学思想上的概念。

正如那些具有哲学思想的人,他们认为物质并不能体现什么,所以“心静”这个词不可能只体现在思想文化层面,它融入生活中就是一种实际行动。

而且在社会经济中,“心静”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上的趋势,它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追求目标,它无形之中已经成为潮流,引领着更多的人追随,让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这种追求。

所以“心静”这个词不仅仅是一种思维,它更是一种现象,一种潮流文化,对其研究有潜力可挖掘。

而且生活中也会有这样一个阶层,这个阶层就是有一定文化修养,并且拥有一定经济水平的人群,他们享受着生活,面对一些琐事时表现出不急不躁的一种态度。

这便是具有“高贵”的一类人群,因为这份高贵不是用品,而是它体现在精神层面,同样也影响着行为举止,这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高贵品质。

心安 寡欲 。

“心安”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安心”,即内心处于一种安稳、平静的状态下,没有任何忧虑等负面情绪介入,它是一种心理浮动小的状态。

而古代时人们常常会选择山水作为栖息地。

就如前面所说:王维曾写下过四个字:“远离尘嚣”,山水之间没有闹市里的喧嚣声,也没有繁华城市间的车辆鸣笛等噪音,有的只不过溪水潺潺流动声以及鸟儿间或传来的鸣叫声,这些噪音会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

同样它们也有自己的声调,不同的人听来各有不同,所以此时人们之所以选择山水,是因为山水间所蕴含的一种自然清静、空旷无腥之气,它源自内心自然而然的一种选择,就如陶渊明一样。

所以这也是他们向往的一种资格,是精神层面的体现,而且此时的人们并不会执着于这些外境,他们更看重自身内心,而且当他们远离尘嚣时,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种主动选择和自愿追求,是因为自身能力足够大,而做出的这些安排。

而现今社会需要有这种胸襟与气魄的人来引领,因为在浮夸、喧嚣的人群中,他们很容易迷失自我和本真,所以他们会不得不主动去找回自我,但所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比较大了。

其实社会需要这样的理想化的人物,他们并不能推动社会进步,但能给社会带来另一种精彩和可能性,让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起来。

而这种胸襟与气魄并非人人都有,他们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价值观,有一种取舍能力,可以放弃一些东西,又能获得其他东西实现价值,这是不以物质为主导性的行为,也是对现世生活的一种取舍,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探索与寻求。

所以正如老子所提到过的一句诗:“知足者常乐”,这足并不是单指物质上的足够,而是一种充足,是一种针对性的满足,这里面包含着很多内容和思想,涵盖面广,借此可知多变,应对万变,无实则虚,也能处乱不惊,有物必有用,取舍记得适合,则常乐矣。

0 阅读:7
宝粉看时尚

宝粉看时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