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多父母的共识,似乎只有无微不至地呵护孩子,才算是对的教育方法。
但是,在最近一次亲子沙龙分享会上,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明明给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家庭,注定会是悲剧。真正幸福的家庭,父母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这番话一出,现场顿时议论纷纷,大多数家长都表示难以接受。
毕竟在他们看来,孩子就是家庭的一切,其他都应该为孩子让步不是吗?
但是,这个咨询师分析了3个真实的案例,证明把孩子当成家庭中心,的确会导致悲剧性的结果。
01
案例1:为孩子离婚,孩子却更加内疚自责。
赵姐和丈夫在外人看来是模范夫妻,育有一子一女,女儿比儿子小5岁。
可就在今年,赵姐突然选择了离婚。
离婚的原因是什么?全部因为女儿。
赵姐发现丈夫长期偏爱儿子多于女儿,儿子为所欲为,对女儿则严格要求。
经常无故批评女儿,女儿长期生活在丈夫的冷落和白眼下。
赵姐多次跟丈夫沟通,希望他公平对待孩子,但丈夫不仅不改,还经常对她发脾气。
于是,赵姐选择和丈夫离婚,独自抚养女儿。
可事与愿违,赵姐以为女儿脱离苦海会开心,但女儿却更加自责、内疚:
“都是我的错,爸爸不要我了,还让妈妈这么难过。”
女儿整天哭哭啼啼,赵姐安慰也无效,反而自己也陷入了焦虑和痛苦中。
原本美满的家,因为她想让女儿过上好日子,反倒让两个人都活在痛苦中。
02
案例2:为让女儿读名校,母女关系破裂
林女士有个成绩很好的女儿小红,一直以来都期盼小红能上最好的高中和大学。
为此,林女士花重金让小红参加各种兴趣班,还聘请名师作家教。
林女士没日没夜地监督小红学习,小红的生活就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
可就在小红初三那年,她忽然提出不想再学习了,成绩一落千丈。
林女士急坏了,用尽方法逼小红学习,可小红依旧我行我素。
母女俩为此大吵了一架,小红说她厌倦了林女士的监督,她已经没心思再学习了。
两人大吵一场后,小红选择搬出去和朋友住在了一起,再也不和林女士联系。
林女士一夜间失去了女儿,非常后悔自己过分追求成绩,忽视了女儿的内心想法。
她辛辛苦苦想给女儿最好的教育结果,却失去了女儿这么多年来的亲密关系。
03
案例3:为给儿子买房,夫妻生活破裂
李先生和妻子为了给儿子攒下首付,过了多年节衣缩食的生活。
他们将全部工资都存下,除了交房贷和孩子生活费,两个人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为的是几年后能给儿子买房。
可这种长期的压力,让李先生和妻子关系迅速恶化——
为钱吵架、为生活琐事吵架,甚至动不动就各自嘀咕“要不是为了儿子,我早离婚了”。
尽管他们给儿子买到了心仪的房子,但自己的关系已名存实亡。
04
为什么把孩子放第一位会导致悲剧?
通过上面的几个家庭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共同问题——
这些父母把孩子的需求置于自己婚姻关系之上,视孩子为生活的中心,最后却适得其反。
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1、忽视自己的情感需求
太过关注孩子,夫妻之间就很容易忽视彼此的情感需求。
案例中的父母为了孩子奋斗,却很少关心对方的想法,表达爱意,久而久之磨灭了爱的感觉。
2、扭曲的家庭角色定位
孩子应该是家庭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但一旦父母只围绕孩子生活,就会出现角色扭曲。
家庭的重心应该是父母关系,父母角色才是核心,这样孩子才能在稳定中成长。
3、过高的预期压力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会让孩子承受巨大压力。案例中的家长要求太苛刻,孩子难以担当,最后反抗、逃避。
但父母却认为是孩子不懂事,继续强求,导致矛盾加剧。
05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家庭模式呢?
1、父母关系在先,孩子关系在后
父母关系稳定,夫妻双方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所以父母不应忽视自己的关系,应该花时间相处、沟通,保持愉快稳定的婚姻。
2、孩子需求和父母需求同等重要
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孩子上,也要关注自己和配偶的情感需求。
父母首先要学会照顾好自己,有了余力才能去爱孩子。
3、 不给孩子过高期望和压力
父母要据实看待孩子的能力,不要给孩子设定他无法达到的标准。
目标要具体化,让孩子感受到实现的可能性。太高的期望只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
4、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父母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完全主宰孩子的人生。
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和能力,给孩子选择发展方向的空间。同时,也要给孩子犯错错和纠错的机会,让孩子从经验中学习成长。
5、家庭关系要建立在平等互谅的基础上
父母不能以“我是为你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完全服从。
家人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平等交流,而非父母单方面要求孩子。只有在氛围平等的家庭里,孩子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花时间与孩子深入交流
父母要主动花时间与孩子交谈,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只强调自己的观点。
共同参与孩子喜欢的活动,找到与孩子真正交流的方式。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但不能成为唯一的中心。
父母关系稳定,夫妻生活美满,家庭空气融洽。
孩子自然会受到正向积极的影响,逐渐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情商高的孩子。
所以各位家长,为了孩子,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