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改革为国际社会热议话题,需明确改革方法、起点及目标,否则将陷入困境,可能导致情况恶化。
环球网讯,周二,中国外长王毅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以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及高级别会议主持者身份,阐述中方对安理会改革立场,为改革定调,会议主题为“践行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治理”。
王毅外长认为,安理会改革应以公正无私为原则。
欲加入“五常”的国家,多因私利驱动,或为提升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或欲借此与美国结盟。
王毅外长主张,各国虽有各自利益立场,但加入安理会后,应遵循国际社会共利共识,行事依据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确保客观公正。
安理会改革应从何着手?王毅外长指出,当前首要任务是重塑安理会“五常”团结,以此作为推进改革的关键。
多国认为安理会机制僵化源于缺乏新成员,主张通过扩员解决问题,认为扩员后诸多难题将得以顺利化解。
然而,此观点片面,安理会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依旧是不团结。
近年来,安理会表决草案鲜有一次通过,常遭否决,内部意见不一,导致公信力和执行力显著下降。
因此,王毅外长指出,安理会当前首要任务是确保“五常”能够紧密协作。
安理会改革已有切入点,如何实现其成效?王毅外长指出关键在于践行承诺,即言出必行。
改革方案至关重要,但若各国无法践行承诺,改革将失去意义。
王毅外长强调,安理会成员应认知其决议的法律约束力,务必全面执行,不容有双重标准存在。
王毅外长最终阐述安理会改革目标:完善机制,增强代表性与行动力,并明确表示中方支持特别安排,优先纠正非洲历史不公。
王毅外长的论述堪称安理会改革的全面指引,明确指出了后续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应依此推进。
王毅外长提及的四点要求,对欲加入安理会的国家而言,实施起来绝非易事。
特别是以“天下为公”为准则,印度、日本等寻求“入常”的国家将被拒绝,即使有美国支持,也终将落空。
以印度为例,要其遵循天下为公的原则,难度或超其在百年内由发展中国家跃升为发达国家的挑战。
原因明确,美国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旨在扩大自身阵营。若印度成功“入常”,美国将增加一个盟友。
接受美国援助后,印度难以维持“天下为公”的原则,其寻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将仅为自身及美国利益服务。
王毅外长提醒各国,若以谋私利为目的寻求“入常”,则首先难以跨越中国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