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纳米凝胶微胶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炎症疗养结肠炎

英卓康康 2024-05-19 13:43:11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点击右上方“关注”,准时接收每日精彩内容推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的胃肠道(GI)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疗养IBD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清除肠道活性氧,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然而,由于胃肠道的复杂结构和黏液的影响,目前疗养结肠炎的小分子和生物基础药物不能有效地作用于结肠炎症部位,往往表现出低疗效、毒副作用。

因此,四川大学杨伟教授、Xing Zhao提出了一种炎症靶向气体疗养策略来调节肠道菌群以缓解IBD,通过设计基于纳米凝胶的多阶段NO传递微胶囊,靶向炎症组织,实现炎症部位的NO释放:其中通过将修饰的氧化透明质酸(OHA)的醛基与L-Arg的两个胺基生成的席夫碱组装构建纳米凝胶(NGs),然后采用明胶微球进行微包封和修饰,生成明胶@纳米凝胶(G@NG)微胶囊,最后涂层聚多巴胺(PDA)获得所需的PDA@凝胶@纳米凝胶(P@G@NG)。

本文要点:

(1)P@G@NG微胶囊的多阶段传递性能是由消化液的不同pH值以及胃肠道内遇到的不同酶和微生物组分介导的。

(2)制备的NG在体内外均能与ROS反应,促进ROS清除,在ROS催化下生成NO。

(3)P@G@NG预防性处理的DSS小鼠肠道菌群中益生菌拟杆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UGG-001的相对丰度增加,而致病菌肠杆菌科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这些肠道菌群的变化导致多种代谢物的产生增加,包括短链脂肪酸和吲哚衍生物,它们可以调节免疫,减少炎症,促进肠道屏障修复。

(4)P@G@NG微胶囊实现精确的L-Arg传递到小鼠模型的结肠炎组织。

综上,本研究表明,所开发的多阶段NO传递微胶囊的气体疗养策略可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屏障修复,为结肠炎的临床疗养提供一种新疗养途径。

了解更多

关注“EngineeringForLife”,了解更多前沿科研资讯~

0 阅读:43
英卓康康

英卓康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