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目了?欧盟刚对中国加税,大众就关闭德国工厂,20万人就业告急

普朗鸣尼 2024-12-11 17:00:25

前言

大众作为德国的老牌车企,以质量好性价比高获得了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上个月,欧盟突然宣布,要对中国电动车增加关税,不过就在上个月底,大众突然宣布要关闭在德的工厂。

而这个决定,也将会导致德国国内的20万人面临失业的局面……

欧盟加税

在这场全球经济博弈中,欧盟率先出手了。

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这项调查将持续15个月,堪称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拉锯战。

乍一看,这似乎只是一次普通的贸易调查,但细究其中的玄机,我们不难发现,这是欧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次重要战略布局。

欧盟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其实很简单,保护自家的“奶酪”。

近年来,中国电动车以其高性价比和先进技术,在欧洲市场上风生水起。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了7%,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增长速度之快,足以让欧洲本土车企坐立不安。

欧盟此举,无疑是在为自家车企撑起一把保护伞,但这把伞,究竟能挡多久的风雨?

根据欧盟的规定,他们可能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25%的惩罚性关税。

但是,这把双刃剑究竟会不会伤及欧盟自身?我们不妨打个比方,如果你家附近的超市突然把价格提高了25%,你会怎么做?多半是去别的地方买东西吧。

同理,如果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价格突然暴涨,消费者会不会转而选择其他品牌?这个问题,值得欧盟决策者们深思。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会不会采取反制措施?如果中国也对欧盟的某些产品加征关税,那么这场贸易战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决策,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

欧盟此举,无疑是在走钢丝,一方面,他们需要保护本土产业,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切断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这种平衡,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回顾历史,类似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往往收效甚微。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汽车实施的“自愿出口限制”,不仅没能阻止日本车在美国的崛起,反而促使日本车企在美国本土建厂,最终成为美国汽车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就在欧盟宣布加税后不久,德国老牌车企大众宣布将会关停在德的工厂。

难道大众这次真的要跟欧盟“分道扬镳”了?

大众汽车的艰难抉择

大众汽车正考虑关闭位于埃姆登和沃尔夫斯堡的两家工厂,这两个地方,可以说是大众汽车的发源地和心脏地带。

关闭这里的工厂,对大众来说,无异于割肉。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一决定可能导致约20万名员工失业。

要知道,在德国,汽车产业一直是就业的主要支柱之一。

如果这20万人真的失业,不仅对大众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整个德国经济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那么,大众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呢?答案其实很简单:生存。

在过去的五年里,大众汽车集团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市值。

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公司的管理层夜不能寐,更糟糕的是,大众在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中的表现是最差的。

这种局面,对于一个曾经的行业巨头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众汽车的利润率正在不断下滑。

今年上半年,大众主要乘用车品牌的营业利润率已经跌到了2.3%。

他们原本的目标是在2026年前达到6.5%的利润率,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恐怕要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不仅如此,大众汽车在其最重要的市场,中国,也面临着市场份额萎缩的困境。

曾几何时,大众在中国可谓是呼风唤雨,但现在,它正在被本土品牌和特斯拉等新兴力量不断蚕食市场份额。

面对这样的困境,大众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关闭工厂,裁减员工,这些都是为了生存,但这种选择,无疑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但是,如果不做出这样的决定,大众又该如何自救呢?

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大众显然落后了,它既没有特斯拉的技术优势,也没有中国品牌的成本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削减成本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然而,仅仅削减成本就能解决问题吗?

德国汽车业的困境

在这场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革命中,德国汽车业似乎总是慢人一步。

当特斯拉和中国品牌已经在电动车市场上风生水起时,德国品牌还在犹豫不决。

这种犹豫,让他们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落后于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对手。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德国车企会如此迟缓?答案其实很简单,惯性。

长期以来,德国车企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积累了巨大的优势和利润,这种优势,反而成了他们转型的包袱。

他们担心,如果全力投入电动车,可能会影响现有的燃油车业务。

殊不知,这种犹豫不决,反而让他们在新的赛道上落后了。

众所周知,德国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高成本已经成为德国汽车业的一大负担,特别是在面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竞争时,这种成本劣势更加明显。

不仅如此,近年来德国的能源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之后,德国失去了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能源价格飙升。

高成本加上转型迟缓,德国汽车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正在被逐步蚕食。

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德国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持续下滑。

面对本土品牌的崛起,曾经高高在上的德国车企,如今也不得不低头认输。

面对这样的困境,关闭工厂、裁减员工似乎成了不得不做的选择,但是,这条路真的那么好走吗?

在德国,关闭工厂绝非易事。

2020年,当大众汽车提出裁员计划时,工会的反应有多强烈,当时,工会不仅组织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还威胁要采取更激进的行动。

最终,大众不得不做出让步。

面对如此多的阻力,德国汽车业该何去何从?

答案或许在于创新和转型,与其被动地削减成本,不如主动拥抱变革。

德国车企需要加大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投入,重塑自身的竞争优势。

同时,他们也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全球战略,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定位。

不过,也就是这个时候,美国那边又传来了好消息……

中美贸易关系的新动向

就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德国汽车业陷入困境之际,中美贸易关系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转折。

8月31日,美国政府推迟了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电池、半导体和太阳能光伏板加征高额关税的决定。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美国还在高调宣布要对中国电动车征收超过100%的关税,对半导体和太阳能板征收50%的关税。

这种态度之强硬,让人不禁想起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

那么,是什么让美国突然改变了主意?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项贸易政策都可能会对本国企业产生影响。

高额关税不仅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也可能会影响到依赖中国零部件的美国企业。

更重要的是,美国可能担心中国的报复措施,要知道,在全球供应链中,中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矿产和原材料的供应链中,中国更是处于主导地位。

事实上,中国已经展示了自己的“反制肌肉”。

就在8月1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实施全面“锑制裁”。

锑,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元素,却是许多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料。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锑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一举措无疑给美国敲响了警钟。

不仅如此,中国还宣布对从欧盟进口的乳制品进行反补贴调查。

面对中国的反制措施,美国似乎意识到,单纯依靠关税战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它可能会引发一场两败俱伤的贸易战。

我们必须认识到,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贸易领域。

它涉及到技术、地缘政治等多个方面,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贸易政策的调整只是冰山一角。

面对可能的贸易壁垒,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影响力,同时,也要考虑在海外建厂,以规避可能的贸易壁垒。

信息来源:

国际新时讯——美国2个坏消息,大选坑害美企!西方文化衰落,中华文化崛起

财经杂志——大众汽车为何考虑关闭德国工厂?

观察者网——首关德国工厂、取消不裁员承诺,大众汽车烽烟四起

中国能源网——涉对华关税,美再推迟宣布最终决定

0 阅读:2

普朗鸣尼

简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