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樵:一诗一得(1811—1820)

小楼听雨是诗轩 2024-11-22 21:18:42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1811闲居版纳寄北

张庆辉

冬令天南短袖宜,竹摇凤尾薜萝滋。

美人蕉下江亭晚,忽忆燕山大雪时。

前三句极尽铺陈冬令版纳之温润宜人,与落句“燕山大雪时”之严寒逼人在“忽忆”之间形成张力,更见北寄寄慨杳深。诗贵句中藏意,意在言外。(归樵)

1812题金山寺禅堂作字旧照

于文清(镇江)

金山高阁几回登,槛外风摇万岁藤。

茗罢大书弹指偈,旁边站个水云僧。

题作字旧照,着意于作字情景,“高阁”“万岁藤”“茗”“弹指偈”“水云僧,”照里照外所采意象无不透出禅味。(归樵)

1813雨水遇雪

张桂兴(北京)

春风才助柳絲青,雨水偏遭雪打灯。

本是同源呈异态,谁前谁后不须争。

雨雪同源,只呈异态,何须去争先后。三四句横空盘出,呈意明了,自然高古,见出警策。(归樵)

1814又见风铃花开

钟吉豪(东莞)

山中琪树挂金铃,夹振仙风看未停。

世上尽知天籁好,奈何不遣俗夫听。

有铃有风,便认定应有天籁之音,只是不遣俗夫听而已。为风铃花创造出新奇性的出人意表的意境,无理而生妙趣。(归樵)

1815雨 后

邓水明

雨索风弦忽已收,一湖秋碧自悠悠。

诗心洗后轻于鸟,直过云边芦荻洲。

三句妙,“诗心洗后”太抽象,用“轻于鸟”就能具体的表现出诗人雨后独特的情感状态,托物达意,使落句水到渠成。用示现的技巧形容刻画,达到状溢目前的境界,得风神。(归樵)

1816药王谷赏桃归来

杨子怡

临别牵衣似有情,唇痕白衬杂残英。

归来掸去佳人粉,怕对荆妻说不清。

“牵衣”“唇痕”“佳人粉”寄桃花以灵性,将其塑造成有情佳人,且以私会情节推动,转结处,既得情韵又见风趣。(归樵)

1817夜归

刘能英

槐树擎风雨,石狮蹲寂寥。

保安持伞立,面目酷如雕。

槐树、石狮、保安全景式描绘;擎风雨,蹲寂寥、酷如雕大写意笔法,格调奇崛。(归樵)

1818无题

陈衍亮

一路昏黄灯似花,长街梦碎雨沙沙。

徘徊孤影他乡客,看尽千窗不是家。

黄昏灯、沙沙雨、长街、孤影四面烘染,至结处“看尽千窗不是家”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虽无言愁,客愁尽见。(归樵)

1819在外打工偶感

杜斌

一夜天涯动客思,嘉陵江月照空池。

想来兄弟应忘我,我亦三年未梦之。

写客思,妙在三四句,不铺张、不议论、不抒情,从侧面写出打工者的苦辛,用语简练冷静。(归樵)

1820章华台怀古

胡娟娟

章华台畔换春风,幽草啼花一望中。

惟有青青阶下柳,至今犹舞细腰宫。

妙在时间换位,转结以“阶下柳”“犹舞细腰宫”,让“章华台”曾经的空间场景,都隐藏在“至今”的时间里。(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评者/归 樵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0 阅读:1
小楼听雨是诗轩

小楼听雨是诗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