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日子特殊,发篇老文章。
那天逛完西仓的档子,沿着光明巷往庙后街方向走,找食儿。
光明巷不长,据说是唐朝中书外省所在,明时这里住着一个郭姓签事官而得名郭签事巷,1966年才改为光明巷。
相比回坊的其他街巷,光明巷虽然也有几家有名的吃食,但是名气小多了。
但是,这个巷子有个地方,是每个想了解西安历史的人,都应该来的地方,——这里也可能是西安目前唯一留有这个遗迹的地方。
——日本轰炸西安遗迹
抗战的时候,西安作为大后方是幸运的,但是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陪都,也是日寇轰炸的一个重要的地方。
据统计,自1937年11月13日起,直到1944年12月4日,日机轰炸西安累计145次,出动日机累计1106架次,投掷各类炸弹累计3440枚以上,西安因空袭轰炸而致伤致亡人数累计达3489人以上,炸毁房屋累计6781间以上。
有资料说,当时西安市区人口只有24万,按比例,这个损失够大的。
在南北巷子中间东面一堵老青砖墙上,钉着一片铭牌;在墙边竖着一块标识,注明1938年11月23日,20余架日本飞机轰炸了西安市中心及大小皮院一带,造成160余人死伤的事实。
落款是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时间是2005年8月15日。
整个墙上,还有一些弹孔,应该是炸弹当时留下的痕迹;后面的老房子上面一角缺顶,是不是当时的痕迹呢?
行人匆匆,都是奔着两边的热闹,南北的美食,这个地方显得有些冷落。
对面老哥摆摊卖调料淀粉,刚好我需要,就买了一些,老哥说这个就是遗址,看看那房子,几百年了。
我写此文的时候查了资料,这确实是一座清代木制2层老宅,虽然老宅在20年前已经被列入保护对象,但是没有行动,只钉下一块“日本飞机轰炸遗址”的不锈钢铭牌。
旁边小门关着,进不去,据说宅子祖上经营丝绸生意,宅子为典型的关中三进院,缺失的屋顶是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飞机轰炸所致,宅子主人还保留着当年炸弹的弹片。
最让人气愤的是,11月23日这天是回族人民的开斋节,不料突然出现日机20架,集中轰炸西安城西北部的回民居住区,共投弹80余枚。有4座清真寺被炸,民房150多间被毁,死伤160多人。
日本人轰炸西安距今八十多年,有长者应该还有印象,前些年有媒体采访亲历者,说到当时的惨状,这日本人一是挑重要的地方炸,二是挑人多的地方炸,这城隍庙南院门北院门一带就是重点轰炸地方。
这里的人一听钟楼上的防空警报,就往玉祥门一带城墙挖的防空洞跑。有跑不动的,就往城隍庙戏楼大殿下面躲。
后来有人在城隍庙东边的琉璃庙街口挖防空洞,一次轰炸完毕,拖出一堆尸体,大家还是往城墙洞去躲。每次轰炸完,沿街就多出很多乞讨的残疾人,全是伤残……
往事不堪回首,但是往事不能不记。
我在巷子中一个破旧的门口,看一位老婆婆摆摊,一天了都没有卖几块钱,老婆婆说就当是卖眼看景岔心慌。
南面的庙后街人来人往热闹的很,我们现在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虽然有很多不顺很多不合心意的事情,但是能够远离战争,远离炮火,我们都是幸福的。
据我所知,日本轰炸西安的遗迹,在西安这里应该是唯一的,最早城墙好像还有一些防空洞,但是都被填平了。
说西安是个厚重的城市,这个厚重一般指的是悠久的历史;但近代的西安,也曾经有一些不能忘记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
如果在西安回坊吃喝玩乐的时候,过这里看看这个历史的印记,应该更有些意味。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用户13xxx28
我去过那里,光明巷中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