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犯管理所六个志愿军“编外参谋”都是黄埔生,谁战术素养最高?

星河滚烫照亮前行路 2025-02-19 13:49:24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之后,各地战犯管理所里那些将军级战犯的表现那可是各不相同啊。就说那个曾经担任中美合作所第三特种技术训练班副主任,还兼任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处长、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以及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处长的文强吧,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面就写过这样一番话,他说:“我人虽然被关在监狱里头,可这心思啊,全在监狱外面呢,就怀着那种幸灾乐祸的心态,成天巴望着天下大乱才好呢。”

文强在被俘的时候,担任着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的职务,并且还代行参谋长之责。而他的直接上级,也就是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其心情和文强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杜聿明觉得自己首先是一名中国军人,然后才是蒋军的将领。要知道,这位可是黄埔一期毕业的呢,早在远征军时期,他就有过多次和英军、美军打交道的经历,所以,他对美军和英军都特别了解。而且呢,他和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担任学习委员的王耀武情况类似,心里都想着要为抗美援朝贡献出一份属于中国军人的力量呢。

大病刚刚痊愈的杜聿明,率先针对相关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还将这些看法整理形成了文字内容。他指出,美国人所拥有的武器确实很不错,其火力也是相当强劲的。然而,美国军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训练过于简单,尤其在战略战术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美国人在制定战略战术的时候,并不是依据诸如敌情的具体情况、作战地形的特点、敌我双方兵力的对比状况以及军队士气等这些或有形或无形的重要要素来综合考量并进行制定的。正因为存在这样的不足,所以美国军队整体的战斗力其实是存在很大缺陷的,其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步兵,其战斗力是最差的。杜聿明认为,只要中国的将领们能够做到指挥得当,同时士兵们也能够全力以赴、浴血奋战,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是完全有可能在战场上击败美国军队的。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里,有个学习委员是王耀武呢。在这里,战犯们都被称作学员,学员之间还互称同学哦。作为学习委员,王耀武可是肩负着一项重要职责的,那就是把学员们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收集汇总起来,然后向上汇报呢。而且,王耀武和宋希濂还有专门的办公室呢。这两人的性格都特别豪爽仗义,很是招人喜欢。就因为这样,好多学员都爱往他们那办公室跑,这里头就包括原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啦。大家到了办公室,就一起抽抽烟、聊聊天,氛围可轻松融洽了。要说这王耀武啊,他掌握的“情报”还挺多的呢。为啥这么说?因为他不仅要收集学员们的意见建议,还有责任组织学员们对当时的抗美援朝战局进行分析呢,而且分析完了还得形成文字材料,所以他了解的相关情况自然就比较多啦。

在历史上,有一些人与王耀武、杜聿明有着相同的想法,比如原十二兵团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十四军军长覃道善、整编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还有一开始抱着“幸灾乐祸”态度的文强。大家可能对文强比较陌生,但要是提到电视剧《特赦1959》里那个“毒舌刘安国”,文强就是他的历史原型呢。

各位读者朋友,要是熟悉那段历史的话,想必都了解文强这个人的复杂经历以及他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文强这人有个特点,那就是心里其实啥都明白,可嘴上就是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就拿他写的那篇《美朝战争的预测》来说吧,洋洋洒洒写了足足五千字呢。在这篇文章里,他确实是夸大了美军的实力。不过呢,他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啊,其实是想要提醒志愿军要小心防范美军呢。说起来,文强这人可真是挺怪的哦。明明是一番好意,是想让志愿军能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吃亏,可他偏偏不懂得好好表达,非要用那种让人听着不怎么舒服的方式来讲出来。你想啊,如果他真的是希望志愿军在战场上吃亏的话,那他又怎么会把美军的特点剖析得那么细致、那么清晰呢?这从侧面也能看出,他本心并不是想让志愿军陷入不利局面的。

下面来说说这六位“编外参谋”的情况,其中呢,杜聿明是毕业于黄埔一期的哦。而王耀武以及宋瑞珂这两人,他们都是黄埔三期毕业的呢。还有文强和覃道善啦,他们则是出自黄埔四期哦。另外,杨伯涛是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的哟。

在战犯管理所里,有个“美军战术研究班”,其班长是杨伯涛。要说起来,杨伯涛在相关资历方面算是比较浅的。不过呢,他可有着不一般的身份背景。他曾担任“美械王牌军”的军长呢,而且还是陈诚的嫡系。这里得说一说陈诚的嫡系被称作“土木系”的由来,这名称是源于十八军十一师哦。因为“十八”合起来可以看成是个“木”字,“十一”合起来又能看作是个“土”字,所以就有了这样特别的称谓。而杨伯涛呢,曾经当过十八军十一师的师长,后来,整编十一师恢复成十八军的番号时,杨伯涛又出任了十八军的军长呢。

在淮海战场上,有一位第十军军长覃道善,这人是个大胖子,他和杨伯涛差不多前后脚就被俘了。覃道善后来被集中到了功德林。刚开始的时候,沈醉和覃道善被分配到了同一间宿舍呢。要说这覃道善,他原本是因为在淮海战场做出了施放毒气弹这样恶劣的行为,所以被判处了死缓。不过呢,后来由于实行了“一个不杀”的政策,他也就作为高级战犯被送到了功德林。在功德林这里,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亦或是医疗方面,他都享受到了很不错的待遇呢。

有这么六位被称作“编外参谋”的人,他们的特赦情况各有不同。其中,王耀武、杜聿明以及杨伯涛这三位,都是在1959年的时候,作为第一批被特赦的人员获得了特赦。而宋瑞珂呢,他是在1960年,也就是第二批特赦的时候,得到了特赦的机会。还有覃道善,他是在1961年的第三批特赦中被特赦的。不过,这里面只有文强比较特殊,一直等到1975年,也就是第七批,而且还是最后一批特赦的时候,他才获得特赦。

想必大家对于杜聿明、王耀武、文强、杨伯涛这些人都还算比较熟悉吧,不过呢,对于宋瑞珂,可能很多人了解得就不多啦。实际上,宋瑞珂也是出身贫苦人家呢。他的父亲宋祥彬是个石匠,家里条件有限。宋瑞珂仅仅念了五年书之后,就不得不去到日本人开办的纺织厂去打工干活啦,想着能帮衬一下家里。可后来呢,因为参与了罢工这件事,结果就被厂里给开除了。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投身到了黄埔,就此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呢。

有这样六位志愿军“编外参谋”,他们都有着特殊的出身背景,那便是都毕业于黄埔军校。而且,他们都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并且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当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功勋呢。倘若要对他们的战术素养作出一个恰当的评价,所能依靠的依据主要就是两方面啦。一方面是他们对于美军的了解程度,毕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了解对手是十分关键的;另一方面呢,就是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所立下的那些功绩啦,这些过往的经历和成就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他们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哦。

说起对美军和美械的了解程度,杜聿明和杨伯涛那真的是差不多呢。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们俩可都是美械部队的指挥官,在这方面有着相似的经历。而且呢,杜聿明还曾经和美军一起联合作过战呢。就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杜聿明对于美军各方面情况的分析,那是相当精准的,每一点都能说到关键之处呢。

杜聿明对美军的情况颇为了解,杨伯涛呢,则对美械装备相当熟悉。而王耀武啊,他家里面就有两台美制的拖拉机呢,并且他和美军之间的往来也不少。这位在蒋军中可算是“少有的明白人”呢,说不定是最不希望蒋介石能够翻盘的人哦。你看啊,王耀武在被俘虏之后,多次通过广播这种方式,公开向其他的蒋军将领喊话呢,大力号召他们起义投诚。蒋介石听到这些后,那可真是气坏了,直接就把收音机给砸碎了,还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从这事儿就能看出来,王耀武和蒋介石之间,应该早就已经是一刀两断的关系啦。

话说在那段历史时期,王耀武不知怎的就把老蒋给得罪了。而这老蒋呢,又和杜聿明之间产生了一些状况,也算是得罪了杜聿明吧。还有杨伯涛呢,他心里一直有个想法。他老是觉得,是那个被他称作“外行黄维”的人把自己给坑了。不过呢,他又觉得是解放军救了他的性命。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一回他经历了这样的情况,他在水里,那水都快没过头顶了,他感觉水寒得厉害,刺骨的那种冷。然后他就急忙挣扎着上了岸,刚走了还不到一百米呢,就突然冲出来一队解放军。接着,有两个战士上来了,一左一右地挟住他,带着他快步走了十多里路,最后到了一个指挥部,还给他烧火烤衣服呢,这才让他脱离了那种又冷又狼狈的处境。

大家知道,杨伯涛是瞧不上黄维的。而这里要提到的六位志愿军“编外参谋”呢,那可都是各有各的长处。这情况就给各位读者朋友们出了两个不太好解答的难题呢。第一个难题是这样的,如果把杜聿明、王耀武、杨伯涛这几位安排到朝鲜战场去担任参谋的职务,他们到底能不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这还真不好说呢,毕竟朝鲜战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情况。第二个难题呢,就是在这六个“编外参谋”当中,您觉得哪一位的战术素养是最高的呢?而且,他们都会写一些相关材料,那谁写出来的材料又更具有价值呢?这也得好好琢磨琢磨。

有两个问题在此先提一下哦。关于第一个问题呢,过不了几天,笔者就会专门针对它撰写一篇文章来深入探讨一番的。至于第二个问题,想来对于那些熟悉那段历史的各位读者朋友们来说,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事儿吧,估计大家凭借着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就能轻松应对这个问题啦。

0 阅读:11
星河滚烫照亮前行路

星河滚烫照亮前行路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