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鱀豚起源于日本?该国称发现最古老白鱀豚化石!好在我国的更早

科普大世界 2024-05-20 16:05:01

说到白鱀豚,国人总会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不下于大熊猫,但可惜的是,这种被叫做“长江美人鱼”的水中精灵,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已有20多年了。

白鱀豚又称白鳍豚,是鲸目淡水豚科白鱀豚属的哺乳动物,曾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特有物种,被誉为“长江女神”,洞庭湖和鄱阳湖也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但也曾存在于钱塘江下游一带。这种淡水豚类体型庞大,成年白鱀豚体长可达2.5米左右,体重超过200公斤,比长江中的江豚大很多,是一种罕见的大型淡水豚类。

白鱀豚的生活习性独特,它们喜欢生活在深水区,具有发出超声波回声定位的能力,以鱼虾等水生动物为食。

然而,由于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长江水质的恶化,白鱀豚的数量急剧减少。2002年11月14日,人类见过的最后一只白鱀豚在人类的水族饲养馆中去世;2006年,我国进行的一次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活动中未观测到任何白鳍豚。2007年,这一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为“功能性灭绝”,意味着它们已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存。这一消息无疑给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敲响了警钟。

白鱀豚被认为是我国特有的淡水豚类物种。但是在今年的5月17日,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日本群马县自然史博物馆当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发现:在群马县内一处距今1100万年的地层中,科学家们找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白鱀豚科新品种化石。

有相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为追溯海豚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或说明这种动物最早起源于日本列岛南部一带。

据悉,这块化石于25年前在群马县安中市被发现,但直到最近,经过与栃木县内具有类似特征的化石进行细致对比后,研究人员才确认其属于白鱀豚物种,在生物进化和考古学上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

但通过详细对比,该化石在部分结构上和刚灭绝不久的白鱀豚还是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被认定为白鱀豚科的一个新品种。但这一发现也无疑为科学家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研究之门。

为了与公众分享这一科学盛事,群马县自然史博物馆已于2024年5月18日举办专题展览。博物馆研究人员表示,群马县过去曾是海洋的所在地,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游客们能够想象出这些古老生物在海中自由游弋的壮观景象。

虽然在部分结构上有所不同,但日本发现古老白鱀豚种类也属于正常情况,因为淡水豚类通常也不会只生活在淡水中,近海有淡水输入的地方也常能看到淡水豚类,而且早期的白鱀豚也并不一定就是淡水豚类,日本列岛距我国长江入海口一带也并不遥远。更何况通过地理考古发现,远古时期有一段时间,长江的入海口在今冲绳列岛一带,所以日本列岛南部曾经也是白鱀豚的活动区。

不过日本专家所宣称的他们在群马县发现的白鱀豚化石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白鱀豚科新品种化石,这话是不对的,至少是夸大的,因为我国早有化石资料可以考证类似白鱀豚的淡水豚类距今大约40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长江流域。再如在1981年9月,我国有地质学家在广西桂平发现了一块原白鱀豚(亦称太平剑吻鲸)的下颌骨化石片段,化石的原体生活时间大约在2000多万年前,单从形状上来看已经与现今的白鱀豚相比差别不大。说明灭绝不久的白鱀豚其实依然保留着不少原白鱀豚的骨骼位置,这也说明这种动物生活的环境一直比较稳定,所以其性状变化较少。

白鱀豚的灭绝总是让人倍感惋惜,不过我们仍然有可能在未来看到这种动物,因为基因编辑和动物孕育技术正在越来越先进,美国已经有科学家表示,4年之内将可以复活猛犸象,这一行动如今正在进行中。而白鱀豚灭绝的时间才不过几十年,复活技术上应该更容易一些,未来或真能看到这种“水中大熊猫”重游长江呢!

消息来源:环球网5月19日报道《日媒:日本群马县宣布发现迄今最古老白鱀豚科化石》

我国开通最长民航航线,横跨太平洋飞行16.5小时,长达14147公里

燃煤电厂减少了?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新建燃煤电厂装机占全球的95%

重大发现!我国科学家观测到银河系巨型磁环,宽度达4.4万光年

“灵光一闪”真的存在!美科学家用新成像技术发现了大脑发光现象

敢想吗?美国要在月球上建铁路,还是磁悬浮!网友:先造条高铁吧​

0 阅读:52

科普大世界

简介: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能量,扩展科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