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哎呀妈。
想起之前有一次路上遇到邻居家小孩,他放学回家,一脸委屈,眼眶里还含着泪水。
当时好奇问他妈妈,一问才知道,原来学校课间休息时,同桌抢了他心爱的图画书,他想拿回来,可同桌不仅不给,还嘲笑他胆小不敢抢。
他又气又急,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憋在心里,最后委屈地哭了。
看着他无助的样子,而妈妈还在旁边不停说他“这有什么好哭的,不过是一本书而已”,我不禁陷入思考: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感觉不会吵架,也不敢维护自己的东西,是不是他们的成长中,缺少了哪些方面的锻炼和学习?
虽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美德,但面对冲突和矛盾时,教孩子“吵架”,远比让他们默默忍受委屈要好上一百倍、一千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1625a7d098a236827b699e66425b066.jpg)
1、父母要知道,吵架是一种沟通方式。
在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
对于孩子来说,和小伙伴相处时难免会有摩擦。
教孩子吵架,其实是教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当孩子和朋友因为玩具分配产生争执时,要引导孩子说:“我很喜欢这个玩具,我想先玩一会儿,等我玩完了再给你,好吗?” 而不是直接动手抢或者哭闹。
这样的 “吵架” 方式,既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需求,又能避免矛盾升级,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6964e8c35fecc29f83c846b1f49f0c4.jpg)
2、告诉孩子,吵架能建立边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和底线,孩子也不例外。
通过合理的吵架,孩子可以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原则。
在学校里,如果有同学总是随意翻看孩子的书包,孩子可以严肃地说:“未经我允许,不要动我的东西,这是我的隐私。”
这种明确的表达,能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从而尊重孩子的边界。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可能更强调孩子要听话、要忍耐,但这往往会让孩子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不敢反抗。
教会孩子吵架,就是要让他们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da13c65a0c2b4f396332380f58c8d2f.jpg)
3、正确看待吵架:它能锻炼思维。
吵架不是简单的争吵,而是需要清晰的逻辑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分歧时,引导他们思考对方的观点为什么不对,自己的理由是什么。
比如,在讨论动画片里的角色时,孩子和小伙伴有不同的看法,孩子可以有条理地说出自己喜欢某个角色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说 “我就是喜欢,你管不着”。
这样的吵架过程,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更加冷静、理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5a752a7a5cb4dad3fa2168b58e9699.jpg)
写在结尾:
当然,不是说要教导孩子无缘无故总跟别人吵。
之所以要教,是孩子离开家的保护后,面临的是真实复杂的生存环境,我们真正要传给孩子的不是唾面自干的忍耐,而是怒而不伤的智慧。
那个被抢玩具不敢吱声的孩子,20年后可能变成在职场背黑锅的"老好人"。
而从小就懂得吵架的孩子,终将学会:
愤怒时能拍案而起,但不说戳心窝的话;委屈时敢据理力争,但不摔门而去;理亏时会低头认错,但不过度自责。
真正的教养不是不吵架,而是像老铜匠打铁——既要锤出锋芒,也要淬出温度。
不知道今天的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分享。
我是哎呀妈,各大平台签约作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爱写作,爱看书,爱看电影电视剧。育儿这条路,我们一起携手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注: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