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黄盖峰:汉武帝的祭祀与传说

嵩山剑客谈文化 2024-08-13 13:33:29

★王建淞

相关链接:黄盖峰:又名神盖山,在中岳庙北。海拔635.9米,在峻极峰152°48'方向5377米处,传汉武帝祭祀嵩山时见峰上黄云如盖,故名。《嵩岳志》载:相传,汉武帝刘彻祀嵩时,当其在玉人峰看到五寸高的玉人之时,东南峰上看黄云如盖。《嵩书》引《易飞候》云:“黄云如覆车,大丰也。”金黄久约《重修中岳庙记》碑称黄盖峰为神盖山。此峰端正圆整,前臂延伸向南直至中岳庙。峰上建有黄盖亭。

当我踏上黄盖峰时,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走进了历史的画卷。清晨,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黄盖峰上,给它蒙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山风拂过,带来了山林的低语和花草的清香,那是大自然最温柔的问候。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缓缓前行,路旁的古树参天而立,它们的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天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点点光斑,如同细碎的金箔。鸟儿在枝头欢唱,歌声清脆悦耳,仿佛在讲述着黄盖峰的古老故事。

相传,汉武帝祭祀嵩山之时,峰上黄云如盖,因而得名。想象那盛大的祭祀场景,汉武帝的威严庄重,以及那片如梦如幻的黄云,心中不禁涌起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嵩岳志》中的记载,让这段传说更加生动鲜活。当汉武帝在玉人峰看到五寸高的玉人之时,东南峰上的黄云如盖,仿佛是上天对这位帝王的回应,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嵩书》引《易飞候》所云:“黄云如覆车,大丰也。”那如覆车般的黄云,不仅是大自然的奇妙景观,更是一种祥瑞的象征,寓意着丰收与繁荣。这片黄云,如同历史的面纱,轻轻地覆盖在黄盖峰上,为山峰和中岳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金黄久约《重修中岳庙记》碑将黄盖峰称为神盖山,使这座山峰更具神圣之感。它端正圆整,前臂向南延伸,直至岳庙,仿佛是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峰上的黄盖亭,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屹立不倒。亭角飞檐翘起,宛如展翅欲飞的鸟儿。登上亭子,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云海茫茫。峰下的中岳庙在阳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据相关文献记载,中岳庙古称太室祠,始建于先秦,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太室太庙,也就是说嵩山下的中岳庙就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宗祠或宗庙,是汉民族供奉民族创立者以及为民族昌盛做出重大贡献者的地方。上古时期的盘古、混沌、伏羲、女娲、炎黄二帝、立国始祖大禹等等均在此供奉。只是汉代以后五岳概念的形成和道教的兴起以及文化重心的南迁北移,华夏人逐步对太室太庙与宗祠的神圣感淡化和遗忘了。那么,在此可以肯定,传承数千年的中岳庙会不仅是华夏民族远古的记忆,而且也是华夏民族的朝圣节了。尽管被当下人忽略了的中岳庙,仍然是五岳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文化最厚重的庙宇,更是一座比较典型的宫殿式古建筑群,曾是明代建北京故宫时的标本。

宋楼异的《黄盖峰》诗:“一片黄云驻不飞,中天帝子欲何知。不须更问玉人事,自有嵩高峻极诗。”诗句在心头萦绕,让人感受到诗人对黄盖峰的深深眷恋和赞美。在这片神奇的山峰上,无需追问过多的过往,只需用心去感受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历史的厚重深沉。

夕阳西下,黄盖峰被染成了一片橙红。那温暖的色彩,如同历史的余温,让人陶醉其中。天边的晚霞绚丽多彩,与黄盖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此时的黄盖峰,宁静而祥和,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它的故事,等待着有心人去聆听。

夜晚,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洒在黄盖峰上,为它披上了一层银纱。繁星点点,闪烁在夜空之中,如同镶嵌在天幕上的宝石。山下偌大的中岳庙宇里灯光闪烁,时不时地传来道人与善男信女们演奏道乐和唱颂的声音。这时,峰上的一切都变得朦胧而神秘,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黄盖峰,你是历史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是时光长河中永不磨灭的诗意传奇。在你的怀抱中,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美好。我将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离开这座神奇的山峰,但你的身影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心灵深处的永恒慰藉。

此时此刻笔者禁不住饶有诗兴,不妨小诗三首,来抒发对黄盖峰的情感:

咏黄盖峰

汉武登封见瑞云,黄盖峰上祥光曛。

仙风缭绕千秋梦,圣迹显赫万载存。

亭立峰巅迎日月,山连庙北护乾坤。

神姿傲立嵩阳畔,总统四极天地魂。

话黄盖峰

通天彻地一名山,汉皇偶遇福无边。

黄云好似棉绒被,翠岭犹如翡翠盘。

亭在峰头观世事,庙依山脚佑人间。

若询此景何其妙,直把游客魂魄牵。

吟黄盖峰

中岳庙后黄盖峰,汉武祭祀云朦胧。

古木参天接日月,神祠巍峨映晴空。

烟霞缭绕添神韵,松涛阵阵传雅风,

石径幽深通仙境,花香鸟语胜天宫。

0 阅读:0

嵩山剑客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