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淞
在中原大地的怀抱中,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中华圣山,它犹如一个饱经沧桑,拥有36亿岁高龄的老人,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与文化的积淀,这便是嵩山。而在这座山的怀抱里,隐藏着一处令人心旷神怡、视野无垠的秘境——胜观峰。它虽不高傲地凌驾于众峰之上,却以独特的视角,让每一位登临者都能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与“会当凌绝顶”的壮志。
一、缘起:峰名背后的故事
胜观峰,其名由来,恰如一首悠长的诗篇,缓缓铺展在历史的画卷上。它静静地屹立在万岁峰之侧,仿佛是万岁峰的低语,讲述着岁月的秘密。站在这里,远眺嵩阳,山川形胜,尽收眼底,那份豁然开朗之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古人以“胜观”命名此峰,不仅是对眼前美景的赞叹,更是对心灵深处那份超脱与宁静的向往。
道旁,几处古老的圆孔,历经风霜雨雪,依旧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些圆孔,被当地人称为“槊旗孤朵”,这是历代帝王登山封禅留下的遗迹。由于古人受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认为帝王作为一国之君,有着万乘之躯,九五之尊的尊贵,为确保帝王的登山安全,必须修整险峻的登山道路,或在道路两侧插上各色的旗帜,这些圆孔或叫“槊旗孤朵”就是那时施工留下来的。看着这些圆孔,仿佛让你看到帝王登山时那前呼后拥的盛大场景,同时也为胜观峰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
二、登临:一步一景,步步生莲
沿着蜿蜒的山路,踏着千年的石板,我们缓缓向胜观峰进发。沿途,山花烂漫,鸟鸣声声,仿佛是大自然最真挚的欢迎礼。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声鸟鸣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空气变得愈发清新,仿佛能洗净尘世的一切烦恼与忧愁。抬头仰望,蓝天如洗,白云悠悠,仿佛触手可及。而脚下的山路,也似乎在不经意间变得柔软起来,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向心中的圣地。
终于,当我们站在胜观峰顶,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眼前,是无尽的山川,是浩瀚的云海,是天地间最壮丽的画卷。那一刻,我们仿佛与天地同呼吸,与万物共命运,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与升华。
三、览胜:云卷云舒,心随峰远
站在胜观峰顶,极目远眺,嵩阳的美景尽收眼底。那是一片怎样的景象啊!群山如黛,层峦叠嶂,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雕塑品;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醉神迷。在这一刻,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一同领略这份美景的韵味。
《嵩书》有云:“自南观之为峤,自东观之为岭。”站在不同的角度,胜观峰展现出了不同的风貌。从南向北望去,它如同一位挺拔的勇士,守护着中原大地;而从东向西望去,它又变成了一条蜿蜒的巨龙,穿梭在云雾之间。这种变化莫测的美,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而《太室十二峰赋》中的“胜观,景物彰也”,更是对胜观峰美景的生动描绘。在这里,每一处景物都显得那么鲜明、那么生动,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我们准备的视觉盛宴。我们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忧愁,只想让这份美好永远留在心间。
四、诗意:古韵今风,共话胜观
在胜观峰下,流传着许多动人的诗篇与故事。明代诗人傅梅的《咏胜观峰》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他写道:“岸帻坐高峰,聊用祛尘俗;云气荡宽胸,岚光送远目。”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俗、心旷神怡的高山观景图。诗人通过“岸帻坐高峰”这一动作,展现了自己不拘小节、超然物外的姿态,坐在高峰之上,摘下头巾,任清风拂面,仿佛在与尘世做一次决绝的告别,以此“祛尘俗”。
接下来的“云气荡宽胸,岚光送远目”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云气缭绕,荡涤心胸,让人忘却世俗烦恼;山间的岚光则如同一种神奇的力量,将诗人的目光送往远方,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暗含了诗人追求高远境界的志向。整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更透露出其追求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
当我们站在胜观峰顶,品读着这些诗句时,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们共同感受着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共同体验着那份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在这一刻,我们不再是孤独的旅行者,而是与古人并肩同行、共话胜观之佳景,与先贤交友而成为知己。
五、离别:胜观之后,心留余香
当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胜观峰。回望这座给予我们无尽美好回忆的山峰时,心中充满了感激与留恋。胜观峰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自然之美、历史之韵和文化之深邃;更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与自由的天地。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心向何处;胜观峰的美景与情怀都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诗曰:
胜观峰吟
胜观峰上景色悠,嵩岳风姿一望收。
古孔遗痕铭岁月,烟峦叠嶂绘春秋。
南峤东岭皆成画,缥缈凌虚意未休。
傅赋嵩书皆赞此,独怜胜境韵长留。
胜观峰颂
万岁峰旁立胜观,登巅尽览众山川。
槊旗孤朵含深意,嵩阳圣景入眼帘。
岭峤风姿书里绘,烟霞缭绕梦中牵。
空灵缥缈心沉醉,诗意长存岁月绵。
相关链接:胜观峰:在万岁峰之次,海拔1161.5米,距峻极峰160°30'方向2580米处。在此峰望嵩阳形胜,一目了然,故名。道边有古时凿出的圆孔数处,人称“槊旗孤朵”。《嵩书》载:“自南观之为峤,自东观之为岭。由御路登此峰,嵩阳形胜尽在目中。”《太室十二峰赋》:“胜观,景物彰也。”此峰为傅梅外补太室十二峰之一。《说嵩》载:“自下望之,嶕峣嵂屼。登其巅,当嵩南尽。缥缈凌虚,烟峦四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