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世人皆知汉匈和平的千古佳话,却不知红颜命运坎坷悲惨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46
序言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在《咏怀古迹》中简短雄浑的两句诗道尽了王昭君悲凉艰苦的一生。昭君出塞固然为汉匈和平和民族融合作出杰出贡献,被传为千古佳话。

但美好的背后不过是命运造化弄人,独留红颜困守大漠,遥望长城一声叹息,余生再未还乡,最终一缕孤魂独向大漠黄昏。

能使花羞的倾国之貌却被雪藏宫中不得宠幸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公元前54年出生于南郡秭归(湖北省兴山县)。

相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再加上他的父亲王襄老来得女,对王昭君十分宠爱,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她爱护有加。

更难得的是,王昭君相貌绝美,有着“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的美誉,绝佳的相貌和出众的才华让她的名声传遍南郡。

所以与同时代封建女性的低微境遇不同,王昭君在殷实安逸的家庭环境中养成自信豁达、清高孤傲的性格。

公元前38年,汉元帝昭告天下从民间选秀女,王昭君以良家女(指非医、巫、商、百工家庭出身的女子)被选为南郡首选。

在这里要提一句,一些资料记载王昭君出身平民,其实并不准确,在古代封建社会,农家子女没有太多读书机会。

因为书籍和笔墨在生产力不太发达的西汉是昂贵的物品,尤其是女性更不会被教授读书识字,甚至连正儿八经的名字都不会有,更别提选秀了,怕是连名都报不上。

而王昭君不仅被家庭重视,还文采出众,可见其家境比较富裕,至少是中等地主阶级以上,而且能在选秀中拔得头筹,除了相貌的外在因素,至少证明王家在南郡颇有一些人脉。

选秀的当年,王昭君顺利入宫成为一名宫女,在当时,宫女进宫时由画工画像,呈送给皇帝,以此决定是否入选后宫。

这一环节有个陋习,宫女需要给画工财物行贿,能被画的好看一些,增加入选的几率。

当时的画工叫毛延寿,宫女们争相贿赂,一向孤傲的王昭君对这种勒索的下作行为非常不满,自然不愿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故意把王昭君画的丑陋一些。

结果显而易见,王昭君“成功”落选。在此后的数年里,王昭君得不到皇帝宠幸,冷清的独自生活。

从小众星捧月的她哪受得了这个委屈,长时间的冷遇让她心生幽怨。

昭君出塞,汉家良女成为匈奴女主

不过很快王昭君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前33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提出同汉朝和亲,自请为婿,以巩固两国和平关系。

呼韩邪和亲与当时地缘大背景有关。

汉初以来,汉匈斗争不断,在汉武帝时期的十几年里发动十余次大规模频繁的对匈作战,直到前119年漠北决战,汉朝取得决定性胜利,取得战略主导权。

到了汉宣帝时期,西汉国力臻于极盛,彻底压制匈奴。匈奴在西汉的一连串打击下,内部逐渐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

北匈奴首领为郅支单于,主张继续对汉朝采取强硬态度,而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则主张归附汉朝,双方摩擦不断。

后来呼韩邪借助汉朝力量攻打郅支单于,后者被迫西迁至西域,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在与汉朝将领陈汤的作战中被斩杀,北匈奴进一步没落。

而呼韩邪被汉朝力量震慑,为求自保,进一步依附汉朝,前后三次来长安觐见天子,并在第三次觐见时向汉元帝提出和亲,想做汉朝女婿,以保卫汉朝北疆。

匈奴自然环境恶劣,人文环境粗犷,衣食住行与汉朝大不相同,皇室公主自然不愿意受这份苦。

汉元帝便从宫女中选拔,宫女躲都来不及,只有王昭君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提出前往匈奴,她宁愿去草原当头部显贵,也不愿一辈子暗无天日的在宫中虚度光阴。

汉元帝见有人主动请缨非常高兴,便批准了她的请求。

临行前王昭君到宫中拜谢汉元帝,汉元帝一见王昭君,被她的美貌惊艳到了,可以说是一见倾心,奈何已经答应好的事情不能反悔,只能硬着头皮将她送走。

同时破格赏赐王昭君丰厚的嫁妆,带领百官亲自送出长安十里。

回宫后,汉元帝大发雷霆,召来当时的画工毛延寿,将其处死,不过泄愤归泄愤,汉元帝也只能望草原兴叹,同年汉元帝改年号为竟宁,寓意为边境永远安宁的意思。

而王昭君这边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长安,翻越长城,向北行进,一路上不顾塞外寒风刺骨和雨雪冰霜,千里迢迢抵达匈奴王庭(乌兰巴托)。

呼韩邪见到王昭君本人,惊为天人,深深的被她的美貌折服,当即封她为宁胡阏氏(王后),并上书汉元帝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而王昭君凭借呼韩邪的宠幸与汉朝国威,成为匈奴最有影响的阏氏。

红颜薄命只为汉匈和平关系永固

此后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两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病逝,王昭君认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再加上大漠自然条件恶劣,对故乡思念之情深切,就向汉廷上书请求回归。

汉元帝早在她出塞当年病逝,此时的皇帝为汉成帝刘骜,汉成帝出于汉匈关系稳定大局考虑,敕令“昭君从胡俗”,遵从匈奴收继婚制习俗。

即丈夫死后,妻子再嫁给年长的继子,王昭君便复嫁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生活十一年,诞下两个女儿,分别是须卜居次、当于居次。

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从此王昭君独居,两年后病逝,葬于青冢(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王昭君在匈奴生活十余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维护了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成为两国的和平使者。

即便在她死后,匈奴和汉朝也靠其关系缓和双方矛盾,比如:

汉平帝时期,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到长安,陪侍太皇太后王政君。

王莽建立新朝后,王昭君的另一个女儿当于居次与王昭君的哥哥和亲侯王歇为两国和亲而奔走往来。

刘秀建立东汉依然倚仗王昭君家族,东汉之初,匈奴屡犯边界,刘秀让王昭君的弟弟王飒出使匈奴,修复双方的关系,随后匈奴上贡称臣,汉匈关系重归于好。

在王昭君的影响下,汉匈之间维持五六十年的和平,汉匈边境一度实现“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的景象。

同时也极大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其发挥的效果作用不亚于金戈铁马和弓弩刀枪。

只不过王昭君的个人命运实在悲惨,甚至受尽折磨,一位倾国倾城的绝色南方美女因一时的正直倔强,错过了本该属于她的荣华富贵,从此人生发生转折。

出走匈奴又忍受大漠戈壁的干旱冷酷和游牧民族的茹毛饮血,在十多年时间里孤居塞北,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能与风沙和牛羊为伴。

嫁给继子从胡俗让深受儒家伦理文化熏陶的王昭君备受精神折磨,最终郁郁寡欢黯然离世,年仅35岁。

可以说,王昭君用她惊艳世俗的昙花一现换来国家半个世纪和平,这既是一种伟大,又何尝不是悲哀。

0 阅读:0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