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家献策:谷歌地图不准确,建议禁用

虔诚义工 2025-04-15 18:30:48

一、迷雾中的电子海图

今日(2025年4月15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如期举行,发言人林剑主持会议。

法新社记者提问道:近日,菲律宾西部水域在谷歌地图上的名称竟被显示为“西菲律宾海”,而此前该区域的标注为“南中国海”。菲律宾发言人对此“举措”表示“欢迎”,声称此举“有助于菲律宾捍卫主权”。中方对谷歌地图此次的更改有何回应?

林剑回应称:“我需明确指出,长期以来,南海作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通用地名,已被世界各国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广泛接纳与使用。”

二、代码背后的政治暗流

硅谷工程师敲下的每一行代码,都可能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潜在注脚。谷歌地图此次的更名之举,犹如在数字疆域中重演 19世纪的“炮舰外交”——凭借技术霸权肆意篡改历史认知。这不禁让人忆起2010年某跨国搜索引擎退出中国市场时,其副总裁曾高呼“不作恶”的口号。而如今,当科技公司以选择性标注地理称谓的方式行事时,所谓的“技术中立”已然沦为掩盖政治操弄的遮羞布。

三、法律利剑与数字长城

笔者认为,面对数字时代认知渗透的严峻挑战,我国完全有足够的底气亮出法治之盾。《网络安全法》第 37条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数据长城,《地图管理条例》第8条铸就了捍卫主权的关键锁钥,二者共同为守护数字领土提供了坚实的法理支撑。回溯过往,2017年某境外酒店集团因错误标注台湾省遭立案调查,2023年某车企导航系统误标争议地区被责令整改,这些案例宛如界碑,警示着科技公司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尊重中国领土表述的权威性。

四、应对之策:禁用与合规审查并举

针对谷歌地图此次恶意篡改南海名称的行径,笔者认为,中国应当果断采取行动。既然谷歌地图如此不准确且肆意妄为,中国完全有理由依据《网络安全法》和《地图管理条例》,对谷歌在华业务展开全面且严格的合规审查,甚至有必要暂停其部分服务。

具体而言,可要求国内手机厂商下架谷歌地图应用,从应用分发源头切断其传播途径,避免更多用户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同时,严格限制其数据采集权限,防止其继续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中国地理信息,迫使其重新审视并调整标注策略。

此外,中国还可就谷歌地图的标注行为提起法律诉讼。在诉讼中,明确指控谷歌地图“助长领土争议”,其通过错误标注南海名称,试图在国际社会制造混乱,误导公众认知,严重违反了国际社会对南海名称的共识,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领土主权完整。通过法律途径,让谷歌为其不当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彰显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五、构建数字时代的地理新篇

禁用与法律诉讼只是手段,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地理体系才是长远之计。我们可借鉴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的成功经验,精心打造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让北斗导航与国产地图应用成为新时代的《徐霞客游记》。当华为鸿蒙系统内置的“花瓣地图”能够精准呈现南海诸岛礁的地理风貌,当百度的街景车穿梭于三沙市的珊瑚街道之间,科技自主权便化作了最生动鲜活的国家叙事。

六、新航海时代的罗盘校准

这场数字地图之争,恰似大航海时代海图争夺在现代社会的投影。当菲律宾妄图通过虚拟标注蚕食历史事实时,中国更需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构筑起坚不可摧的认知防线。就如同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时绘制的《郑和航海图》,今人亦当凭借自主创新的数字笔墨,在虚拟疆域中勾勒出清晰明确的主权轮廓——因为在数字时代,每一像素都承载着国家主权的延伸与彰显。

0 阅读:96
虔诚义工

虔诚义工

心顺、言顺、事顺,千顺万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