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老红军被免职回乡,不在授衔名单里,朱、彭、陈下令必须有他

西方寻史 2024-12-13 18:38:40

1955年在北京举行的那场授衔仪式是我国迄今为止受封人数最多的,共计1052名将军在这场仪式中得到了褒奖,可是在他们之中,有一个人却格外的与众不同。

此人在被授衔时,已经不在军队中了,可却被朱、彭、陈三位特意派人邀请到首都参加这场仪式,还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此人究竟有何魔力,竟能引得三位领导人都对他另眼相看?

出身寒门,英勇无双

肖新槐从小就想当兵,可当时的他并没那么远大的理想抱负,只是因为在家中生活的太痛苦了些。家里实在是太穷了,父母攒了好久的钱,也只勉强供他读了一年的书。

迫于生计,肖新槐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得跟着父兄来到山上,辛辛苦苦砍一天的柴,还得把它们晒干,再挑到镇子上卖掉才能换来几个钱。有时生意不好,干柴卖不出去,肖新槐还得把它们再背回来,挨上母亲的一顿骂才行,因为他没卖来钱,家里就吃不上饭。

在这样的日子里,肖新槐越来越觉得痛苦,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了当兵的想法,虽然危险,过得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可能吃饱饭,他就已经满足了。

他期盼已久的机会在1927年时呈现在了他的面前,这时的肖新槐才刚17岁,但在听说县里在招农民自卫军时,立马就收拾好了行李阔别家乡,他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1934年,浩浩荡荡的长征转移计划正式开始,肖新槐带领的红九团乃是红九军团的先锋队。既然是先锋,那肖新槐定然是时时刻刻都冲杀在最前线,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不计其数。

1936年6月,红九军团到达了奇袭天,国民党军队也追到了这里,将红军层层包围。无路可逃,只有向前拼杀,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撕开一道口子才有活命的可能,作为先锋团指挥的肖新槐,此刻心情异常沉重。

他不是怕死,他是怕自己指挥不当,让手底下的将士们陷入险境,虽然此时已经已经身处险境之内了。“兄弟们,冲啊!”

随着肖新槐一声怒吼,红九团的士兵们顿时爆发了无尽的力量,扬起大砍刀就冲进了密密麻麻的国民党军队之中,其余团的将士们紧随其后,一时群情激动,士气震天。当然,肖新槐依旧冲在最前面。

忽然,一名士兵冲他喊道“小心!”肖新槐还没来得及回头看,左臂的锐痛就已传来,鲜血喷涌而出,敌人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一旁士兵见状,连忙凑到了肖新槐身边,准备掩护他撤退,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先将伤口包扎好。

可是,肖新槐却依旧在前进着,手上的动作丝毫不停,仿佛正在流血的不是他一般。士兵见他固执,忍不住开口劝他,可肖新槐的回应却让他不知该如何反驳,只是默默红了眼眶:“我是指挥!我撤退了,你们怎么办?我说没事就没事!”

后来,在将士们英勇拼杀之下,红九军团这才冲出包围圈。在战斗中表现卓越的肖新槐也被升为师长,在他的强烈要求之下,依旧由他担任先锋。

此后,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国共内战,肖新槐都做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还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等等能充分发挥我军优势的战术,得到了中央高层的一致夸赞。

身患重病,回家疗养

朝鲜战争开始之后,肖新槐奉命前往作战,刚开始时,他只是作为预备队伍进入朝鲜的,对朝鲜战局了解有限,指挥的不是很到位,导致所率部队第一场战役打的就很不顺利,还因此受到了彭德怀总司令的批评。

不过,肖新槐并没有因此就一蹶不振,反而对失败进行了反思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思考这 在朝鲜的仗该怎么打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战力。

从那之后,肖新槐所指挥的战斗是越来越顺利,赢得越来越漂亮,就连彭德怀都不淡定了,大笑出声:“好!这第六十六军打得真好啊,一仗比一仗漂亮!”

肖新槐在朝鲜,还有一次奇妙的经历,当时他正站在阵地前的山上,不久之后这要爆发一场恶战,他需要提前观察地形,以便能做出及时的应对。就在这时,半山腰上忽然出现了一辆指挥车,看样子应该是美国的。

就在肖新槐准备再看看仔细之时,一发子弹忽然就朝着他的脑袋打了过来,将他头顶的帽子都射了下去,若是再往下一寸,他便就没了命了。忽然的变故将肖新槐吓了一跳,来不及拾起帽子,肖新槐立马就在本能的驱使下,掏出手枪对着那车一顿射击。

一弹匣的子弹打完,那车也停了下来,静悄悄的。待到肖新槐麾下的士兵前去查看后才知道,那几名美国军官竟然都已经中弹身亡。

肖新槐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只可惜连年的征战导致他新伤旧疾缠身,已经无法再上阵杀敌、坚守在前线了。

1951年3月15日,肖新槐病情再次加重,只得被免职调到国内养伤。

发挥余热,进京授衔

1953年,肖新槐回到了自己几十年没回来过的家乡,过了段休闲的日子。

由于当时的社会局势还不明朗,各种反动分子还没被肃清,为了保证肖新槐的安全,地方政府专门调派了一个警卫班守在肖新槐的家中,保卫他的安全。可谁知这些人刚到,就被肖新槐赶了回去。

用他的话来说,有什么好担心的,这里都是他的同族兄弟,身边还有个警卫员守着,有啥好担心的?实在不行就给他发把枪,他好歹也是打过几十年仗的老兵了,不信有哪个反叛分子能比他厉害。

政府拗不过肖新槐,不得不同意了他的请求,给他发了一把手枪,据说肖新槐拿到枪时,笑的无比开怀。

回乡后的肖新槐拒绝了一切优待,都是按照普通百姓的标准来的,就算有人给他送礼,他也坚决要付钱,不肯占一分一毫的便宜。

肖新槐回到故居后,很多以前和他一起参与长征的老兵们也找上了门,想让他帮忙写一封证明信,好请县里给点优待,能让日子舒服一点。肖新槐思索良久,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告诉他们要相信政府,他们的贡献早晚有一天会被公之于众,不必急于这一时,否则反而显得他们参与革命是为了好处一样,得不偿失。

几人思索良久,还是将肖新槐的话听了进去,不再要求办证明了。

1955年,中央开始筹措授衔仪式,肖新槐的邻里纷纷劝他,去给中央修书一封,看看能不能也得个军衔。可肖新槐却觉得,自己如今又不在军队,还去掺和评军衔的事情作甚?便对这些话都置若罔闻。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天,一队士兵忽然造访,邀请他去北京参加授衔仪式。他愣住了,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却见那领头的人笑呵呵的对他说:“这可是那三位老总的命令,您就快去吧!”

原来是在评军衔时,彭德怀翻遍了都不见肖新槐的名字,当时抗美援朝中第六十六军的威猛他还记忆犹新呢。三人仔细商议过后,觉得不能单纯以职位为评级依据,按照肖新槐的资历和功绩,理应评个中将才是。

听完事情经过后,肖新槐眼眶通红,他就知道自己没错,政府不会忘记任何一个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他能得到三位老总的特别邀请,这是多么大的殊荣啊。

参考来源:

杨绍炎.肖新槐回乡杂记[J].湘潮

余东林,肖贤举.寒门名将肖新槐[J].档案时空

0 阅读:2
西方寻史

西方寻史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西方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