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但是老师讲的一点也没听懂,看着别人打的噼里啪啦!连连羡慕,好好的一个算盘最后沦为了小货车,将书包放到上面用绳子拉着回家了,没一个星期,最后算盘坏了。至于后来的上课直接是听天书了,考试也没有过,好在那个时候考试成绩不算在升学上,所以学会学不会的也就无所谓了。
算盘打起来有动静,噼里啪啦作响,每次看到别人流利地打算盘,我都会看得目瞪口呆,啧啧称赞,连忙投去羡慕的眼光。每次看账房先生边打算盘,边掀账本,还写着帐,最后人家手里的算盘还不停,直接是跪拜了。
算盘的历史不太确定,东汉有算珠的记载,可以视珠为筹,筹算,珠算都应是算盘的前辈。现在有的学校推行这个算盘教学,之前的时候看节目说关于珠心算的事情,比赛的时候改进纸张放到算盘下面,提高算数的能力,节省时间。当时看了觉得很厉害,但是后来觉得没什么,好像珠心算变了质似的,珠算本来就是计数、算账而来的,最后成了比赛,成了一种技术,就有点变了它原来的初衷。
其实最让我感觉算盘厉害的并不是个人,而是两弹元勋那群人,他们在中国最初研究的时候,计算机不够用,算了七遍的数据全是用算盘算的,那个年代,大量的数据完全用算盘算出来,现在想想都是不可思议,况且每算一遍长达半月之久,甚至更长。
之前看陈小春演的一个电视剧,他演的是一个账房先生,他听别人打算盘传递信息,最后他自己将两个人打的算盘全部打了出来,这个可信度有点夸张,但也不能说全不信,只能说做帐房先生做到了极致,熟能生巧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之前我在一个烧烤店干活的时候见过三个人第二天对帐的情景,对账的前提是其中两个人完全不看单子,你说神奇不神奇。
当时大哥说:咱对对昨天的单子吧,两个人说好,那两个人对对账这件事完全没当回事,继续干着手里的活,这个串着羊肉,那个串着脆骨,大哥说我第一把烤了一百,其中一个人说,我三十放到了8号桌,我二十又放到了10号桌,剩下的上到了2号桌。大哥挨个查着单子然后点点头。之后大哥又说道:第二把我烤了一百二十。另一个人也跟第一个人一样也是说多少串,上到了哪个桌。
一晚上大哥总共烤了两千三百二十五串,其中还不包括烤的脆骨、心管、腰子、鸡翅、馒头、火烧、羊排。还有上串期间上的啤酒、白酒、烟、大蒜、拌白菜、拌豆油皮等等以及客人点的别店里的煊饼。
他们都说了出来,而且什么时候上的都记得,而且账上都有。总感觉两个人的大脑在放电影,而且还有录像功能。也就是说从傍晚五点多第一桌开始,到后期凌晨一点不知道翻了多少次桌,这期间发生的事情,他们第二天都记得。我记得我那天我也上了二十串。但是我哥问我的时候我说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然后其中一个小伙就说你上的是7号桌,前面翻了一次桌,那个人还点了两瓶酒,一个人,三十多岁,上身衬衫,下身大裤衩,穿着脱鞋,带着眼镜,胡子拉碴。
这话一说完,我哥没说话,直接在单子上打了个√。然后起身去厨房了,这说明账对完了。我惊奇的看着这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初中没上完的人,都是不喜欢读书,所以小小年纪就出来工作了。对于他们的记忆,我也是很惊奇,
生活中常说一句话叫“三下五除二”,这本是一句珠算加法口诀,不知何年何月成了通俗语,意为做事干净利落,好像就跟这两个人似的,即是对主家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自信。我觉得我是办不了这事,活都干不明白,算盘也是稀里糊涂。
真心看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