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玄陵
声明:本文基于小说《说岳全传》创作,与历史无关!
岳家军是一支畸形的军队,这种畸形是由岳某一手造成的。
离开岳飞的岳家军,立马就变成了一团散沙,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几十万的乌合之众。
不信的话,看看岳飞死后的情形就知道了。
一
岳飞遇害以后,在朱仙镇休整的岳家军兴兵临安,想要为岳飞报仇。

此时的岳家军,名义上是由施全、牛皋带领的,实际上则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施全、牛皋根本不能孚众,真正有一定名望的,是余化龙、何元庆这些人,他们既是岳飞的结拜兄弟,又是受岳飞重用的大将。
余化龙、何元庆虽然比不上岳飞,却也有很强的军事素养,作为岳家军独当一面的大将,稳定住这支军队的实力还是有的。
但问题在于,他们虽有一定的名望,却也十分的有限,远不足以统领岳家军。
施全、牛皋之所以能暂时稳住军心,是因为他们奉岳飞之命代掌帅印,而在岳飞遇害以后,唯一能将这支没有首领、没有目标的军队暂时凝聚起来的理由,就是到临安去为岳飞报仇。
在报仇的集体信念驱使之下,岳家军已经从一支强大的军队,变成了一个临时性的军事联盟。
施全、牛皋虽然有岳飞授权,但是没有服众的实力;余化龙、何元庆虽然有能力,但是没有统帅全军的名望;至于严成方、关铃等顶级将领,虽然个人实力强悍,但是缺乏足够的资历。
这支表面看似团结的军队,内部已经是碎裂不堪。
所以,当报仇失败以后,这支军队就再也没有维系在一起的理由了,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掌控住这个庞然大物。
余化龙、何元庆在江面自杀以后,除了施全、王贵等人重回太行山落草以外,岳家军的大部分将领和士兵,基本上都作鸟兽散了。
在内忧外患的南宋朝廷,损失一支这么强大的力量,南宋朝廷对此难道无动于衷吗?
二
当然不会,赵构就算是再蠢,也不会不清楚岳家军的战斗力。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你可以说他是昏君,但他绝对不可能是傻子。
也就是说,赵构之所以要除掉岳飞,从他的角度上来说,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事实上,任何一个皇帝,也绝对不会容忍手下有这样一支军队。
我们再来思考那个问题,岳飞遇害以后,岳家军为何作鸟兽散了?南宋朝廷难道没想过去招抚这支军队吗?毕竟他们还是朝廷的军队。
他们当然想,但是他们做不到。别说朝廷做不到,就连岳家军内部的元老大将,在岳飞死后也没有掌控这支军队的能力。
岳飞死后,这支军队最后只能有两个下场,第一个是造反,第二个是原地解散。
如果你是皇帝,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也就是说,只要岳飞想要造反,随时可以取代大宋朝。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一来是由于岳家军组成的复杂性,二来是因为岳飞的刻意经营。
一支正常的军队,其权力结构往往是金字塔型的,元帅下面有副元帅,副元帅下面有统兵大将,大将下面有副将、偏将。
岳家军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它的权力结构是“圆心式”的。
岳家军名义上属于南宋朝廷,实则除了最初的八百儿郎以外,几十万大军都是岳飞自己扩编的。
岳飞南征北战,一路招降纳叛,手下将领大都是来自各个山头的末路豪强。如余化龙、杨再兴、伍尚志等,他们归降岳家军的时候,手下的军队也一同加入了岳家军。
他们之所以加入岳家军,并非是出于对朝廷的忠诚,而纯粹是因为岳飞的个人感召。
这些人在加入岳家军以后,除了岳飞的话,谁的话都不会听,当然也包括南宋朝廷。
所以,岳家军看似铁板一块,实际上内部是派系林立,谁也不服谁。
三
岳飞在将他们收编以后,并没有按照常规的军事体系来规范他们,而是将统兵权与带兵权分开,军权和全部武将都由他直接统属,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圆心格局。

岳家军的将领大致可以分为三等,第一等是带兵主将,第二等是带兵副将,第三等是偏将。
岳飞最信任的带兵主将,主要有余化龙、何元庆、杨再兴、岳云,除了岳云是他的儿子,其他三个都是岳飞的异姓兄弟。
而带兵副将主要有两类人组成,第一个是岳飞的结拜兄弟们,如汤怀、张显、施全等,他们虽然实力平平,但是却是岳飞的嫡系元老;另一个是非嫡系的一流武将,这些人本来有独当一面的实力,但是由于不是嫡系,所以常被安排为副将带兵,比如:郑怀、张奎、张立、张用等。
不管是主将、副将还是偏将,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统属关系,所有人都接受岳飞的直接领导,只在出战时才负相应的责任。
打个比方来说,潭州破五方阵之时,杨再兴带张用、张立从中央杀入,张用、张立作为杨再兴的副将,只在本场战役中对杨再兴负责,平时不存在任何统属关系或上下级关系。
所以,即便是像杨再兴、何元庆、余化龙这样的统兵大将,虽然立下了很多战功,却始终不可能在岳家军中产生影响力。
而平时他们也没有统兵权,只有打仗时才会带兵,所以在军队中也难以产生威信。
岳飞离开中军大帐的时候,往往安排汤怀、施全代掌帅印,汤怀死后,又由施全、牛皋来肩负这个责任。
按理来说,代掌帅印的应该是副元帅,一旦元帅发生了变故,副元帅可以第一时间接替元帅的指挥责任,从而保证军队的稳定性。
然而,岳飞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汤怀、施全也仅仅是“代掌帅印”而已,根本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力,同时也不具备统领这样一支大军的公信力。
所以,每每岳飞离开中军的时候,岳家军往往都是原地休整,无力再进行任何军事行为。
岳飞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军权牢牢的抓在了自己手中,训练出了一支只忠于他自己的军队。
四
我称呼这种权力格局为“圆心式”,岳飞就是圆心,而岳家军的所有将领,都是距离圆心等距的若干个点。

圆心,代表的是岳家军的权力核心,所有人距离这个位置都一样远。
从岳家军的权力格局就能看出,岳飞的初心,就是打造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队伍,而不是忠于大宋朝廷的队伍。
这是无法抹杀的客观事实,事情后来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你是皇帝,你会作何感想?
在朝廷生死存亡之际,皇帝自然要用他,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但在朝廷的危机解除之后,岳家军反而就成了最大的潜在危机。
要知道,在南宋的诸多军队当中,没有任何一支能与岳家军相匹敌。与数千里之外的金兵相比,岳家军可以说是真正的肘腋之患。
这么一支强悍的军队,除了岳飞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调动它。反过来说,岳飞想让这支军队做任何事情,岳家军都会绝对服从。
这种情况之下,皇帝的宝座能否坐稳,完全取决于岳飞的态度。哪一天如果他自己想当皇帝了,随时都可以取而代之。
即便岳飞能一如既往的忠诚,难道,堂堂的大宋皇帝,还需要岳飞的施舍吗?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老赵家就是靠篡位起家的,对这种事情是最敏感的了,岳某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是取死有道。
对于皇帝来说,最稳妥并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就是,关键时候拿他出来挡枪,安全以后想办法除掉他,培养一支忠于大宋朝廷的军事力量。
赵构差不多也就是这么做的。
威胁解除了以后,宋孝宗再拨乱反正,恢复岳飞的名誉,可谓是两全其美......
再次声明:本文基于小说《说岳全传》创作,与历史无关!